大家好,我是讯享网,大家多多关注。
(1944年3月3日)
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时候,阶级阵营出现了新的分化。帝国主义和军阀是反革命,资产阶级又分为反革命。大革命时期,民族资产阶级反对北洋军阀,这是革命的。大革命失败后,蒋介石勾结帝国主义、买办资产阶级、江浙财阀,在上海、广州屠杀革命工农。因此,共产国际第九次扩大会议指出,有三种反革命: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和资产阶级。革命中也有分裂,城市小资产阶级动摇了,一部分去了改组派和第三党。反映到党内,有的党员脱党,有的畏缩不前,有的全力以赴,疯了。因此,革命力量主要依靠工人和农民,当然不排除小资产阶级。中国共产党第九届执行委员会扩大会议说,中国尖锐地分裂成两个极端,中产阶级动摇了。毛泽东同志在井冈山向中央作报告时也指出,他主要依靠工人和农民。当时城市主要靠先进工作者,大部分劳动者都很害怕。在农村,农民也害怕;城市小资产阶级(小业主、小商人、学生等。)也害怕。”六& # 34;资产阶级被视为反革命,但并不主张消灭资本主义。主要依靠工农是对的。不能把城市小资产阶级当成革命的主力军,否则会混淆我们的思想。但是& # 34;六& # 34;对城市小资产阶级的认识并不明确。虽然承认了城市小资产阶级的革命作用,但动力是只有工农和小资产阶级被消灭了。当时有一部分上层小资产阶级分子加入了资产阶级反对派,他们错误地认为所有的小资产阶级都背叛了革命,所以在战略观点上犯了错误。
六大没有对反革命进行分析,特别是对民族资产阶级的认识与共产国际第九届执委会扩大会议不同。中共九届执行委员会扩大会议认为,反革命内部存在着可供利用的矛盾。”六& # 34;把这一点翻过来,认为他们虽然有矛盾,但在反共上是共同的,所以他们的矛盾不能被利用。这种理解是错误的。毛泽东同志说,把敌人看成铁板一块,这是关门主义的分析方法。实际上,南京政府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政府。另外还有对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不满的反对派,当时是第三个阵营。这第三个阵营不是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中间力量(这在当时是不可能的),而是统治阶级阵营中的反对派和政府的反对派。第三个阵营从维新派开始,后来维新派跑进政府,代表人物有石、、。蒋介石和汪精卫本应在一九二八年三四月间一起回南京。桂系反对汪精卫,而汪精卫在上海被阻止反对桂系和胡。当时姜与王的矛盾并不明显,但他们之间是有矛盾的。毛泽东同志的分析是正确的。
六大对农村阶级关系的分析,基本上没有错,但是没有毛泽东同志说的那么清楚。”六& # 34;决议中说要没收地主的全部土地,不要故意加紧反对富农。在雇佣农民反对富农的时候,我们应该站在雇佣农民这一边(这和后来加紧反对富农是不一样的),但是对于小地主和富农没有进一步的分析。
大革命时期,有四个革命阶级(无产阶级、农民、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二者有所区别:无产阶级是领导阶级;工人和农民是基本的革命力量;小资产阶级动摇了;资产阶级有两面性,有时参加革命,有时反对革命。大革命时期,一些买办资产阶级也参与投机。这是国共合作初期的国民党右派,不能算是革命的动力。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在反对北洋军阀的时候是革命的,但是也是弱小的。他们同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有联系。
武汉政府当时还不是工农小资产阶级的政府,政府中坐的是代表地主资产阶级的谭、、唐生智等人物,代表资产阶级的是汪精卫。当时应该把把武汉政府变成工农小资产阶级联盟作为努力的方向,当时也有可能实现这个方向。共产党视国民党为阶级联盟,分为左、中、右三派。右边是大资产阶级,中间是民族资产阶级,左边是工农小资产阶级,包括我们党。但是,当时我们党内的机会主义者把我们从左派中划了出来,称我们为共产党人。他们没有按照共产国际的指示改造国民党,争取领导权。
现在我举几个典型人物来研究一下。(一)胡。他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右派,买办阶级的思想。他在广东的时候,非常反对工农,非常反对农民组织武装队,非常反对站在机器工会一边的工人。他手下的将领有吴铁城、马朝俊和顾颖芬。廖仲恺是被他的弟弟胡宜生刺伤的,他知道这件事。
(2)蒋介石。大革命时期,他主要想到买办资产阶级,但不否认他有一些民族资产阶级的思想。1924年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时,蒋介石的民族资产阶级比较温和,但与地主买办资产阶级有关。在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 # 34;一,二& # 34;这期间群众起来了,他就反共了。在1926年& # 34;20&# 34;在事件发生时,他的立场已转向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成为一个新的右派,其灵魂是戴。”一,二& # 34;后来成了反革命,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但表面上还是被民族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所欺骗。
(3)汪精卫。在大革命期间,他主要是资产阶级,尽管有时他非常& # 34;左& # 34;,但不同意没收地主的土地,警惕工农。汪精卫在大革命初期并不活跃。孙中山曾说:精卫和展览馆已经不能代表俄国革命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由鲍罗廷受孙中山先生委托起草,瞿秋白翻译,汪精卫润色。孙中山先生逝世后,汪精卫乘机活跃起来,当选为国民党和广东国民政府主席。汪精卫1927年从俄国回来,并不想反对蒋介石。他一到上海,蒋介石就要他开会。后来陈独秀请他写一篇& # 34;陈玄言& # 34;这件事被蒋介石知道了,汪精卫也想不到要再发表,但是报纸已经发表了,还没来得及撤。第二天,汪精卫又去开会了。吴志辉在会上大骂。汪精卫一怒之下,跑到武汉。这样他就成了左派的领袖,喊着革命要来左派,完全是投机倒把。抗日战争期间,他向日本侵略者投降,成了汉奸。(四)廖。他是民族资产阶级的激进代表,没有买办性质。他是华侨,但他并不富有。他痛恨帝国主义,反对封建势力,同情农民减租减息。但他对工人反对中国资本家采取安抚的态度,而且他是由外国资本家赞助的。在黄埔军校,当我们的青年军人联合会组织反孙文学会时,他采取了和解的态度。他是一个激进的资产阶级革命家。
(5)邓。他是小资产阶级的激进派代表,支持土地革命,能和我们长期合作,是国民党内的左派。他开始相信无政府主义。他从苏联回来,同毛泽东同志讨论土地问题,他同意了。他积极主张摧毁封建势力。他是农村出身的知识分子,跟军队有点关系。我们在武汉的时候,如果以邓为中心,而不是汪精卫,那就更好了,当时也没有关注他。大革命失败,他很沮丧,跟着俄国顾问走了,后来回国组建第三党。虽然他在思想上反对我们,应该批判斗争,但在战略上应该团结他。这个人人品很高尚,从来没有向蒋介石低头过。在& # 34;九月十八日& # 34;后来蒋介石杀了他。
在对阶级关系的分析中,我们过去的缺点是公式化、刻板化。所谓公式化,是指把1905年俄国反对沙皇和资产阶级立宪民主党的公式教条式地运用到中国。不能正确认识中国的资产阶级特别是民族资产阶级,分析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把中国的小资产阶级和西欧资本主义国家的小资产阶级等同起来。所谓刻板印象,就是把人固定死了,不知道人会变。蒋介石是代表民族资产阶级说话的,但是他的造反不能看作是整个民族资产阶级的造反。汪精卫也是如此。看不到中国阶级关系的复杂和变化是错误的。第三方代表小资产阶级。邓在一九三○年回国后,要求我们谈判合作反蒋,我们不理他,这是不对的。
至于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的旗帜和三民主义还能不能用,我也来说说。如果邓没有离开,仍然与他合作,他仍然可以使用国民党的旗帜。但南昌起义后,只有共产党是革命的,国民党叛变了。这时打着国民党和三民主义的旗号,就会混淆群众的认识。三民主义的非革命方面应当批判,三民主义的革命方面应当保留。然而,在当时,我们完全拒绝了他们,没有历史和科学的分析。
*这是关于党的& # 34;六& # 34;研究的第二部分发表在《周恩来选集》第一卷。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51itzy.com/378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