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讯享网,大家多多关注。
关于作者
王翰(687-726),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唐代边塞诗人。瑞景云元年(710)进士,玄宗时为官,道州贬为司马,死于贬谪府。奔放不羁,爱玩爱喝酒,会作词,会唱歌跳舞。他的诗歌主题大多是咏战地少年、精致女子、歌咏宴饮等。,来表达他对生命短暂的感叹和他及时行乐的旷达情怀。文字如云,美丽蔓延,云朵叠玫瑰;如Sion的《永生》,很精彩。诗集《全唐诗》共有十四首。代表作有《凉州词二首》、《长城洞饮马》、《春姑娘》、《古美人愁》等。其中两首凉州词(1)最为著名,诗中透露出的豪迈与悲凉,实在感人肺腑,沁人心脾,催人奋进,使人三日犹闻其声。
马军乐(莫高窟第156窟张一超游记地图)
陈冕的葡萄美酒发光杯
明朝的“古代争几个人”
冯其庸的葡萄和葡萄酒发光杯
王雪涛的葡萄和葡萄酒发光杯
黄洋辉的唐代诗画
张大千仿唐壁画
启功的《唐诗之歌》
凉州词
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战场上喝醉了不要笑。自古以来,你为几个人而战。
诗歌欣赏
边塞诗,顾名思义,是描写边塞风光和军民生活的诗歌,是古代诗歌的一个重要类型。一般认为,边塞诗起源于西周,在汉魏六朝得到初步发展,在隋朝达到鼎盛,唐代是边塞诗创作的黄金时期。据统计,全唐诗中的边塞诗有2000多首,可见唐代诗人对边塞的热爱。
这些诗气势磅礴,读来让人热血沸腾。比如王之涣的《黄河远在白云之上,有孤城万仞山》;王昌龄《黄沙百战穿金甲,楼兰不破不还》;岑参的“功名只在眼前,是丈夫的英雄”等等。汉唐时期国力强盛,面对外敌入侵时,男子征战边疆,为国杀敌的愿望也在诗歌中表现出来。
有意思的是,很多写边塞诗的诗人都是没上过战场的无奈文人,诗中的描写都是他们的想象。比如今天凉州词的作者王翰。王翰子玉子,老家在今天的山西太原。从小就才华横溢,天赋异禀。让人觉得不平衡的是,他那么有才华,又有富家,是个不折不扣的富二代。可能是因为生活无忧无虑,王翰是傲慢和不受约束的。做了秀才之后,还是不懂得收敛。他家里养了许多名马,雇了许多妓女,天天摆诗摆酒,唱歌跳舞,射箭。言语也傲慢,经常拿自己和王子比,自然招来很多人的羡慕嫉妒恨,树敌不少。
王翰的才能得到了宰相张硕的赏识,他被提拔为朝鲜官员。不久,张被革职,失去了靠山,被贬为别驾。但他上台后依然不改本性,纠集地方豪杰“击鼓从鸟,自得其乐”。于是,他被贬为道州司马,最后死在去道州的路上。
王翰奔放、慷慨、骄傲的性格注定了他的事业不可能成功。如果说李后主和宋徽宗不适合当皇帝,那么王翰也不适合当官。今天甚至可以说他情商很低,不懂人际交往。但是,那种狂妄和豪放,恰恰让他的诗歌瑰丽奔放。今天的《凉州词》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战场上喝醉了不要笑。自古以来,你为几个人而战。
酒,夜光杯,琵琶,汗血宝马,都不是起源于中原的东西。它们点缀在《西域传》这首诗里,从一开始就给这首诗增添了几分绚烂的色彩,让原本的黄沙滚滚。只有冷月的西北墙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给边塞战争的单调和寂寞赋予了节奏。
关于酒的记载最早出现在《史记·大宛列传》中:西汉时,张骞出使西域,发现“大宛一带,葡萄为酒,富户守酒万石以上,逗留数十年者不败”。张骞回汉后,葡萄籽传入中原,汉人开始种植葡萄。但因为种植量少,酿出来的酒也非常珍贵昂贵,只有王公贵族才能享用。普通人日常生活还是喝度数比较低的米酒。
唐朝国家富强,没有禁酒,迎来了葡萄酒发展的好时机。据说唐高祖李渊和唐太宗李世民都非常爱酒,唐太宗甚至自己酿酒。唐朝以后,酒大量发展,成为人们喜爱的酒。李白《对酒》中有“蒲萄酒,金酒,吴姬驮十五马”的句子,元稹也说“酒熟野,粉丝楼红绿”。
夜光杯的记载出自《十洲纪年》,相传是胡人献上的宝物:“白玉制成,夜间闪闪发光。”像血一样红的酒倒进像月光一样白的杯子里,两个世界上最精致最华丽的东西碰撞在一起,手指间是光滑冰凉的玉,入口是醇厚发酵的葡萄,视觉上和触觉上都带给你极大的享受。
就在士兵们准备开怀畅饮的时候,琵琶马上响起,一场战争即将开始。起初,琵琶是乐虎的,起初是在马上演奏的。这里的琵琶声不再像白居易的琵琶行那样催人泪下,更能道出演奏者内心的故事。一个“催”字,让琵琶听起来又急又冷。
“酒醉沙场不笑,自古以来为几个人打过仗。”这语气就像是军人对一个外人说的话,对一个始终看不到自己一举一动,却永远不会投入战争的人说的话:战死沙场我就醉了,我就滴着血。不要不顾形象的拿我寒酸的衣服开玩笑。毕竟古代上过战场的人很少能活着回来。
许多人根据结尾的两句话断言王翰的全诗充满了反战意味。我认为王翰出生在富贵人家,从未上过战场,而且胆大任性。他的《古代为几个人而战》,是军人带着必死之心去打仗的宣言。“只为国捐躯,何必以身殉国”,既然已经置生死于度外,又何必在乎战前喝几杯酒呢?
凉州词是乐府的一个老话题,凉州指的是今天的甘肃省,古代文人经常用这个话题来写边塞战争。王翰从未到过战场,所以这首诗只是他在这个古老的标题下的想象。这种想象在古代很常见。那些学识渊博,才华横溢的诗人,往往在驰骋的时候,用一支笔,一颗心,化腐朽为神奇空。曹植的《三国洛神赋》,杜牧的《阿房宫赋》,李白的《梦登天目山》,都是虚构之作。但他们却描绘了摇曳之前从未踏足的场景,使其成为人人景仰的著名名胜。
王尔德说“不是艺术模仿生活,而是生活模仿艺术”,虽然王翰从未踏入边塞,但他为未来真正参战的诗人提供了观看和书写边塞的视角,无限拓展了边塞题材的写作边界。这也是为什么王翰虽然全部文集失传,仅存十四首,但仍不愧为唐代边塞诗人的代表。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51itzy.com/468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