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组什么词(引的组词二年级下册)「建议收藏」

可以组什么词(引的组词二年级下册)「建议收藏」【2021《两会新话》第4期】 新华网金甲旭 [学习时]在“十四五”开局之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了4个代表团,与代表们进行了坦诚的交流和讨论。新华社原创品牌栏目《边学边走》梳理总书记讲话中的高频词,为…

大家好,我是讯享网,大家多多关注。

【2021《两会新话》第4期】

新华网金甲旭

[学习时]在“十四五”开局之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了4个代表团,与代表们进行了坦诚的交流和讨论。新华社原创品牌栏目《边学边走》梳理总书记讲话中的高频词,为您解读。

2021年是第十四个五年计划的第一年,也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今年的全国人大备受关注。习近平总书记先后4次到代表团,与代表们进行了坦诚的交流和讨论。

内蒙古代表团、医药卫生教育联席会议、青海代表团、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每次有代表团,习近平都和代表们深入讨论,几个高频词被反复提及。

新华社检索相关新闻报道发现,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两会“抵达代表团”时,11次提到“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明确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事关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

在青海代表团,习近平阐述了坚持高质量发展的“大逻辑”,并从宏观层面给予指导:

“高质量发展不仅仅是经济要求,而是对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的总体要求”;

“不仅仅是对经济发达地区的要求,而是所有地区发展都必须贯彻的要求”;

“不是一时的要求,而是必须长期坚持的要求”。

他强调,各地区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扬长补短,走出一条适合本地实际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在内蒙古代表团,习近平强调,要紧密围绕产业链供应链部署创新链,不断提高科技支撑能力。我们要深化改革开放,优化营商环境,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以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

提高人民福祉是高质量发展的根本目的。在看望医疗卫生教育界委员时,习近平强调,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建设高质量的教育体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增强教育服务创新发展能力,培养更多适应高质量发展、高水平自立自强的人才…

从宏观到微观,从总体部署到具体推进,“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贯穿始终。

正如习近平所说,“立足发展新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发展新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必须高度重视的任务。”

“生态”——被提及22次,深刻体现了绿色发展的系统思考。

从新闻报道中发现,习近平在代表团中22次谈到“生态”,对做好相关工作提出了重要要求和部署。

青海不仅是生态资源的宝库,也是生态安全的屏障。从谈生态的频率来看,习近平在参加青海代表团审议时谈得最多。

习近平不仅对三江源和“中华水塔”的保护提出了要求,而且从政治角度阐述了许多长远的生态考虑。

“把生态保护放在首位,体现了生态保护的政治意识.”他强调,青海对国家生态安全和民族可持续发展负有重大责任,要“加快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让绿水青山永远成为青海的优势和骄傲,造福人民和子孙后代”。

内蒙古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是“万里绿色长城”。

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特别关注内蒙古的生态保护,从告诫当地人民不仅要关注“羊、煤、土、气”,还要大力培育新产业、新动能和新增长极,到强调坚定不移的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参加审议时,习近平将荒漠化治理纳入“景观、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总体规划”,体现了他对绿色发展的系统思考。

在代表谈到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时,习近平提出了一个概念——“绿色GDP”,和大家算了生态账。他说,“你说的生态总价值是绿色GDP的概念,说明生态本身就是价值”,“清澈的水和葱郁的山是无价的资产”,这其实是增值的。

“生态优先”的理念体现在习近平的言行中。

《党史》——9场深度讲座,汲取力量,提升技巧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交汇的关键时刻,党中央部署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正当其时。

在今年两会小组活动的新闻稿中,习近平9次谈到“党的历史”,以“历史”论当下,态度诚恳而认真。

在内蒙古代表团,习近平讲述了李大钊领导和参与在蒙古人民中传播马克思主义、培养共产主义先进分子的故事,提到了内蒙古产生的第一批共产党人,阐述了党领导下的内蒙古自治区的建立成为我们党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成功实践,回忆了“齐新联袂建设包钢”、“三千孤儿进内蒙古”等历史轶事。

党史学习教育的要求和安排也贯穿于今年的习近平”两会”期间。

习近平强调:

——党中央对党史学习教育作出了全面部署,要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

——在党史学习教育中,要充分利用红色资源,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筑牢初心使命,不断增强战斗精神、提高战斗技能,在复杂形势面前不迷失、在艰苦斗争面前不退缩。

——通过在全社会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引导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干”、马克思主义为什么“可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基本原理,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实践作出贡献。

“往前走,就忘不了走过的路,走的越远,前途越光明,走过的过去,为什么出发。”总书记的话意味深长。

《民族》——27篇论述,强调中华民族的共同体意识。

党的十八大以来,“民族团结”是每年习近平两会上出现频率最高的词。他寄语各族干部群众,像珍惜自己的眼睛一样珍惜民族团结,像珍惜自己的生命一样珍惜民族团结,像石榴籽一样互相拥抱。

“牢记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是相互离不开的”。在内蒙同盟会上,习近平深刻阐述了他的“民族观”。

他进一步要求,要认真务实地做好民族团结工作,增强各族人民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在青海团,习近平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加快民族地区发展,为各族人民多做好事、实事,解难事,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促进各民族大团结,共同建设美好家园。

文化认同是最深层的认同,是民族团结的根,是民族和谐的魂。在参加审议时,习近平强调了一个关键词——“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习近平强调,要在各族干部群众中深入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特别是从青少年教育入手,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充分认识党的民族政策,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旗帜鲜明地反对各种错误思想和观点。

他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在坚持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维护各民族大团结、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重大问题上,不断提高思想认识和工作水平。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刻内涵,既强调民族团结,又蕴含着全国人民的精神,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重要精神力量。

习近平的“两会新话”系列文稿:

【2021“两会新话”】在内蒙古代表团,习近平“专注”这些工作。

【2021《两会新话》第2期】政协联组会上,习近平“@”这些“最可爱的人”

【2021《两会新话》第3期】习近平对这条“路”念念不忘

[纠错][责任编辑:程瑶]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51itzy.com/37656.html
(0)
上一篇 2022年 12月 17日 18:31
下一篇 2022年 12月 17日 18:51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