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讯享网,大家多多关注。
规范语言使用要从娃娃抓起。图为一名语文老师在教小学生写字。新华社
【热点观察】
11月30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语言文字工作的意见》,提出加强语言文明教育,加强互联网等各类新媒体语言文字使用的规范和管理,坚决遏制低俗暴力网络语言的传播,构建健康文明的网络语言环境。
近年来,“屌丝”、“撕”、“绿茶婊子”等低俗表达充斥网络空,并蔓延到人们的日常交流表达乃至严肃文本的写作中,造成了正式汉语的污染和破坏。语言是交流的工具,也是文化的载体。低俗暴力的网络语言的盛行,会导致社会文化生态的庸俗化。所以净化网络空维护语言的纯洁性刻不容缓。
“语言任性”破坏了汉语的纯粹性。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深刻地改变了人类社会,网络已经成为人们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与现实生活相比,互联网空之间的语言表达具有自由化的特点,方便了网民的“创造性表达”甚至“直言不讳”。各种新的表达方式和网络用语大量产生,通过互联网实现病毒式传播。
这种语言最初是从计算机键盘上“敲”下来的。网民为了提高传播效率,在“敲”字的时候,能够做到简洁,省掉,不去精心雕琢语言,导致了网络语言的简单化、碎片化和随意性,直接冲击了传统汉语的规范性和严谨性。比如大量的数字、符号、字母混杂在一起,“3Q”表示感谢,“9494”表示刚刚那个,“emo”表示悲伤,“YYDS”表示永恒的上帝,“T_T”表示眼泪,“orz”表示跪着的小人。还有一些网络语言用谐音代替原话,比如“蚌埠”的意思是“绷不住了”,“邮箱”写成“香”,“英雄”写成“大虾”。还有一些新造的词,比如“酱紫”是“这样”的意思,“捞鱼”是“不注意,偷偷干点别的”的意思,“厨子”是“吃东西”的意思,“绝绝绝”是“绝绝绝”的意思等等。
如果说上述网络词语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传播效率,让网络表达变得“有趣”的话,那么以下就是赤裸裸的低俗、粗鄙、低俗。“霸凌”、“尼玛”、“屌丝”、“绿茶婊子”、“调戏”、“自然结婚”…这些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羞于启齿的频繁使用的性器官语言,如今在网络上被广泛使用,甚至反向导入到现实生活中,成为很多人的口语。
与世界上大多数语言不同,汉语是表意语言,其他语言基本上都是表音语言。汉字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形成了不同于表音文字的独特语法规范。符号、字母、数字、汉字的混合网络语言破坏了汉语的生态系统,表情符号的书面使用破坏了表意文字的完整性。空创造的网络新词甚至让中国人对母语产生了隔阂。至于那些低俗暴力的网络语言,不仅污染了网络文化环境,破坏了汉语的纯洁性,也降低了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准。
网络狂欢会拉低大众的审美。
有媒体报道过一个小学生的自我批评,其中有一部分是这样写的:“但是她当时的语气真的是7456,所以我就随便叫她恐龙”,“我不喜欢PMP对老师”,“我希望老师不要当286”。拿到检讨书的老师不知所措。多方求教,他才知道,连是我,7456是我气,PMP是阿谀奉承,恐龙是长相一般的女生,286代表的是老式电脑的速度。现在用来形容过时。巧合的是。笔者批改大学生作业时,经常看到这样的文字:“我说仔细了”“我定了七点的闹钟”。学生坚信“小心”和“秩序”是正确的用法,因为“网上到处都在用”。由此可见网络语言对青少年的深刻影响。
语言可以塑造思维。现在的大、中、小学生都是网络原住民,他们的很多知识都包含了来自网络的语言“喂养”。当年龄较小的孩子还没有掌握标准的母语时,他们整天沉浸在“时髦”的网络语言中,不使用正式的汉语表达,而是求助于网络热词和表情包。久而久之,他们会离传统汉语中的诗词、散文、成语越来越远,进而与母语产生文化隔阂。最终,他们会在碎片化的网络术语、陌生的网络符号、新的网络词语中来来回回。
尼古拉斯·尼古拉斯·尼葛洛庞帝在他的《数字生存》一书中说,数字高速公路将使“完成的、不可改变的艺术作品”的说法成为过去,在蒙娜丽莎脸上画胡子只是小孩子的游戏。各种戏仿拼接的网络语言带来了平民话语的修辞狂欢,实际上解构甚至颠覆了传统的语言形式和文化态度,同时也会改变人们的精神生活和思维方式。
目前网络语言的发展路径已经非常清晰:从虚拟空到口语表达,再到书面语,最终可能沉淀到语言应用的方方面面。如果任由低俗暴力的网络语言发展下去,久而久之就会成为一种约定俗成的习语,潜移默化地重塑社会语言审美和大众文化审美。
网络语言的低俗和暴力,必然会对大众文化的审美产生负面影响。如果任其发展,这种负面效应会从网上蔓延到线下,最终降低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和道德水准。
捍卫语言的纯洁性,应该是一种文化自觉。
古人云,言为心,言为镜。个人修养离不开语言的文明,互联网空的新鲜感离不开网络语言的规范。无论是在虚拟空的房间里,还是在现实生活中,用文明的语言与他人交流,应该是每个人都应该遵守的一条底线。
环顾世界,捍卫母语的纯洁性已成为许多国家的共识。有报道说,当你对法国人说英语时,他明明可以用英语交流,但他会对你摇头。他害怕英语优先于法语,从而影响法语的纯洁性。就中国而言,抵制网络语言的低俗化倾向,捍卫汉语的纯洁性,应该是全体国民共同的文化自觉。
在宏观层面,国家应加强网络语言立法,进一步修改、细化和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使规范语言使用、治理网络语言低俗化有法可依。
报纸、广播、电视、杂志等媒体和承担大众传播任务的各类新媒体平台要发挥好守门人作用,决不能为低俗暴力网络语言的传播打开方便之门。学校是捍卫语言纯洁性的重要力量。面对无孔不入的网络语言,各级各类学校要从教材、课程、课堂教学、考试标准等方面进行彻底的变革,提高青少年规范使用语言文字、养成健康文明网络生活的意识和能力,在青少年心中筑起一道“防火墙”,堵住低俗网络语言。
作为网民,应树立网络共同体意识,形成捍卫中国语言的文化自觉,积极设置使用网络语言时自娱自乐的禁忌规范,自觉抵制暴力、低俗的网络语言。
语言本身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捍卫语言的纯洁性,抵制低俗暴力的网络语言,并不是要一刀切地反对使用网络语言和外来词。在汉语发展史上,“干部”来源于日语,“复制”、“沙发”来源于英语音译,“给力”、“正能”、“山寨”等来自网络的新词极大地丰富了汉语词汇,获得了广泛的认同。语言是文化表达的一种形式。我们期待更多传递正能量的网络用语出现,也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让低俗网络用语早日淡出,加速文明之花的生长。
(作者:唐文静,北京习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来源:光明日报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51itzy.com/368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