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行政区划(缅甸行政区划图)

印度行政区划(缅甸行政区划图)1947年,饱受两次世界大战摧残的大英帝国不得不摘下女王皇冠上的珍珠,让其最重要的殖民地印度独立。为了巩固统一,新生的印度共和国采用了特殊的联邦制,以“邦”为其一级行政区。那么印度的“邦”和其他联邦…

大家好,我是讯享网,很高兴认识大家。

1947年,饱受两次世界大战摧残的大英帝国不得不摘下女王皇冠上的珍珠,让其最重要的殖民地印度独立。为了巩固统一,新生的印度共和国采用了特殊的联邦制,以“邦”为其一级行政区。那么印度的“邦”和其他联邦国家有什么区别呢?

有统一的国家,但没有统一的政府。

印度和大江流域的其他文明一样,在走向文明后建立了自己的王权政治。随着时间的发展,印度也出现了孔雀帝国、笈多帝国等地方统一帝国。虽然这些朝代通过武力统一了印度各部,但由于印度人口复杂,文化多元,印度教势力强大,这些朝代无法建立一套类似于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有效中央集权。

孔雀帝国的统治只是昙花一现。pexels

没有中央集权的支持,古代印度处于一个统一国家的尴尬境地,却没有真正的统一政府。王朝统治者一旦能力不足,整个帝国很快分崩离析,给了外国势力入侵印度的机会。外国势力的入侵,使得印度的人口和文化更加复杂,更加难以统一。

16世纪,一个来自中亚的突厥化蒙古人南下印度,在那里建立了莫卧儿帝国。到了莫卧儿帝国第三任皇帝阿克巴的时候,大部分恒河和印度河流域都被莫卧儿帝国征服了。

作为来自欧亚大陆的外来征服者,莫卧儿帝国的统治达不到印度的最低水平。此外,莫卧儿人的宗教信仰与普通印度人不同,这也增加了他们统治印度的难度。莫卧儿帝国为了维持统治,将统治区域划分为几个行省,每个行省都派一个皇帝信任的人担任首领。

奥朗则布和奥朗则布被打败了,奥朗则布的统治是当地通过强力镇压虚假臣服而获得的暂时稳定。

奥朗则布死后,莫卧儿帝国的中部陷入内乱。此前臣服于莫卧儿王室的各省诸侯趁机脱离莫卧儿帝国的控制,独霸一方。这个时候,世界各地的伊斯兰教和印度教的封建领主也划分势力范围,建立割据势力。甚至一些驻扎在基层的莫卧儿帝国税吏也加入了划分势力范围的竞争,印度进入了众多地方邦的时代。

英国统治下的印度

就在印度内部国家互相攻击的时候,远在英伦三岛的英国人用强大的船只和枪炮入侵印度,把印度次大陆的大部分变成了自己的殖民地。

为了尽可能降低统治成本,英国占领印度后,采取了与印度土邦诸侯积极合作的态度,在政治上承认各印度土邦的自治权,同时向各邦派驻人员,保持土邦与英国统治者的联系,并收取部分税收。这些由印度邦管理的地区在英国统治时代被称为“印度邦”。

在某种程度上,印度王公和殖民者是相互依存的。

除“本土印度”外,还有一部分土地由英国人直接管理,当时称为“英属印度”。为了管理这部分土地,掌管印度的东印度公司设立了中央政府,中央政府下设若干个省行政区,省下设若干个县,形成了省县行政区划体系。

英国国旗(1880-1947年)

虽然都是省,但由于印度人口、文化、宗教分布复杂,东印度公司在设置时将省分为三级。最高等级是由省长管辖的省。这些省份一般都是较早被征服的地区,所以英国对这些地区的管理更加得心应手,自主权也相对较高。第二名是副省长管辖的省份。地位最低的省份是由专员管理的省份。这些省份自治程度较低,主要事务由印度中央殖民政府决定。

还利用印度的种姓矛盾,让高种姓当兵监督低种姓。

革命开始后,英国对印度的市场和原材料需求大增,对印度的控制力也越来越强。东印度公司为了自身的商业利益,一直在蚕食一些原本是“印度本土邦”的半独立本土邦。这些本土邦很快被英国强行废除,并入“英属印度”,成为英国直接控制的地区。英国对本土各邦的强行吞并引起了一些本土王公的不满,最终爆发了1857年的印度大起义。

甚至闯入王公的一亩三分地取乐,也引起了当地王公的不满。

1857年的印度大起义虽然以失败告终,但却沉重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镇压起义后,英国废除了东印度公司在印度的行政管辖权,将整个印度变成英国国王的直辖领地,由英国政府管理。

为了防止再次发生像以前那样的大起义,英国人试图分化印度人,开始把权力交给一些印度精英,让一些支持自己的印度精英参加省政府。但是,英国人在给力的同时,却打起了心眼。各省的公安、司法、财政等要害部门仍掌握在英国人手里,而印度人只能控制卫生、工务等非要害部门。

他们大多是显赫的地方诸侯,这也稳定了英属印度的局势。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印度的民族主义情绪越来越高,而英国的实力在一战后受损。为了使印度继续处于英国的殖民统治之下,英国政府于1935年颁布了《1935年印度政府组织法》,废除了原省督制中关键部门必须掌握在英国人手里的硬性规定,在各省实行自治。同时,除了国防、外交、宗教等几个关键部门,中央政府对印度人都是开放的。

在这部法律中,英国殖民当局还准备将“英属印度”和“土著印度”联合起来,组成印度联邦。这为后来印巴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现代“国家”行政区的诞生

二战结束后,衰弱的英国无力继续统治印度,只好让印度彻底脱离英国统治。

独立时,英国依据1935年《印度政府组织法》和《蒙巴顿方案》将原英属印度划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国家,并分别将权力移交给这两个国家。印度所有的本土邦,以前的本土邦,都是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加入新成立的印度或者巴基斯坦。

真纳和尼赫鲁最终落入了英国设下的陷阱。

最终结果是,印度获得了大部分原英国省份和500多个本土邦。一些穆斯林人口众多的省份并入了巴基斯坦。

印度共和国成立后,印度政府开始改革英国人留下的省级行政区划。原来的英国“省”和新增加的“本土邦”全部改为同一个行政区,印度现代“邦”正式成立。过去印度有大量的土著邦,所以印度的一级行政区在翻译中使用“邦”这个词。

印度建国时,有28个邦。虽然都是邦,但印度对不同的邦采取不同的管理形式。原来由英国总督管辖的省转变为邦,治理形式不变,只是省的总督由英国人改为印度人。然而,由原来由专员管辖的省转变而来的邦保持了过去的形式,由印度中央政府管理。但是,由地方州转化而来的州有很大的自主权,可以产生自己的州州长和权力。刚建国的印度可以说是“一国三制”。

但这种“一国三制”不利于印度的统一,尤其是那些由原生邦转化而来的邦,独立意识很强。此外,地方邦的王公在地方一级仍有相当大的影响力。

尼赫鲁采取了胡萝卜加大棒的方式:他声称这些土著邦加入印度后,只需交出自己的国防、外交和交通三项权利,其余权利仍由土著王公掌控,中央政府不会干涉。如果他们拒绝,他们将直接面临战争。

于是在1956年,印度中央政府又进行了一次行政区划改革,通过赎买的方式让地方诸侯交出权力,然后根据语言将各邦划分为行政区划。重新划分后,各州不再像过去那样分为三种,而是平等相待,采取相同的管理形式。直到那时,印度的联邦制度才最终稳定下来。

国家与中央政府的博弈

根据印度法律,一个邦的行政长官是该邦的州长。然而,与美国等一些联邦制国家不同,印度各邦的州长不是由邦选民选举产生,而是由印度中央政府直接任命,就像过去英国统治印度一样。同时,州长不得担任州议会议员。虽然州州长名义上拥有各州最高行政权力、人事权力和批准法律、预算的权力,但总统可以随时罢免州州长。

从好的方面来看,邦长可以说是大权独揽,但在实际的权力运作中,印度各邦仍然采取西方的分权形式。

肯尼迪:小哥哥还是要来找我请教。

各州的行政权实际上掌握在各州首席部长领导的国务部长会议手中。与印度中央政府一样,每个邦都有一个内阁,负责预算、监督和协调邦的行政工作。

印度各邦的立法权掌握在邦议会手中,议会多数党领袖还可以担任各邦首席部长,负责组建邦内阁和州部长会议。也就是说,哪个地方政党赢得了这个州的议会,基本上就等于赢得了这个州的行政权和司法权。由于这种制度,印度演变出一种特殊的政党制度。有的政党负责争夺中央政府,有的政党负责争夺自己州的政府,井水不犯河水。

当然,有时候会出格。

印度各邦的司法体系相当特殊。根据印度法律,印度各邦的最高司法机关是高等法院,高等法院的司法工作不受最高法院和其他行政机构的干涉。但是并不是每个州都有高等法院。2013年,印度只有24个高等法院。大多数高等法院通常负责许多州的司法。

钦奈高等法院。pexels

在财务上,印度的邦政府和中央政府也进行独立核算。例如,关税、公司税和烟草税等税收归中央政府,而土地税和消费品消费税等税收归国家。

通过这种设计,印度形成了非常特殊的“联邦制”制度。与一般的联邦国家相比,印度的中央政府拥有很大的权力。但是,与单一制国家相比,地方政府拥有更大的自主权。因此,有人称印度为“半联邦制”。这样的制度同时具有联邦制和单一集权制的优点,但也容易造成中央和地方的权力斗争,增加中央和地方的矛盾。

比如莫迪,就要用尾巴咬自己的狗来显示自己的力量和勇气。不然他压制不了地方政府。pexels

新中国刚成立不久,由于印度国大党特殊的历史地位和统一国家、实行计划经济的需要,国大党在1950年至1967年基本上主导了全国,当时印度更接近于中央集权国家。

1967年,随着尼赫鲁去世,印度对外扩张受阻,印度中央权力开始衰落。为了维护联邦中央政府的权威,当时执政的甘地采取了多项措施试图加强联邦权力。然而,这些措施使得印度中央政府和各邦之间的关系变得紧张。尤其是80年代初,随着印度经济发展的放缓,一些偏远地区的邦甚至出现了脱离印度的趋势。

1985年后,印度中央政府不得不改变措施,给予各邦更多的自治权。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印度市场化改革的成功,印度中央政府与各邦的关系越来越宽松,印度的半联邦制进一步巩固。

印度的市场化改革缓解了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的矛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pexels

但近年来,印度经济增长又开始放缓,加上疫情的影响,印度地方势力与中央政府的矛盾逐渐加深。一旦中央和地方的矛盾达到不可调和的程度,印度很有可能再次陷入无休止的分裂。

时间奇才∣地理谷成员;东方历史、苏联历史和俄罗斯历史的爱好者

参考:列国志:孙士海、葛、印;印度历史上的本土邦问题。王实录;大英帝国前印度本土国家的形成及模式研究。李家栋;论印度的一级行政区划。周定国;宪政时期英属印度的省级行政体制改革。余家海;印度地方政治制度。顾志辉;论印度联邦与国家的关系。李青峰;印度政治制度与政治稳定。汪鸿雁李云霞;语言国家建设与印度半联邦制的形成。高子平

*本文由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缘谷立场。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51itzy.com/4388.html
(0)
上一篇 2024年 10月 9日 11:51
下一篇 2024年 10月 9日 12:0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