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讯享网,大家多多关注。
唐朝天宝年间,寒食节。
在大唐寺的院子里,竖起了秋千,一群身着锦缎、绣袄、花枝招展的嫔妃和宫女竞相荡秋千。
只见众女子在秋千上上下飞舞,长发飘飘,袖带随风摇曳,宛如仙女下凡,令人叹为观止。
玄宗看了一笑,先后称秋千为“半仙之戏”。从此,民间便称秋千为“半仙之戏”。
“天宝宫,至寒食节,纵荡,令宫中妻妾戏笑,以为盛宴。皇帝叫仙戏,军士皆称之为”。——开元天宝遗风
说起荡秋千,估计大家都不陌生。大部分人都玩过。记得小学的时候,操场上有一个秋千。小时候农村老家没有娱乐,一个挂在横杆上的麻神就能做一个简单的秋千。
秋千的起源很有趣。传说“秋千”是春秋时期北方的山戎人创造的。在古代,人们为了从高处获得食物,在攀登中创造了秋千活动,这首先被称为“钱球”。
所以“荡”字在古代是在“皮”字旁边,“钱”字旁边还有“去”字,意思是抓住一根皮绳移动。
齐桓公北伐山戎后,钱球被带进了中原。到了汉武帝时期,宫中用钱球作为生辰字,为避讳,将一词倒过来变成了“荡”。
后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不需要用“荡秋千”来获取食物,“荡秋千”也逐渐演变成了一种娱乐项目。
秋千在古代非常流行,尤其受到女性的喜爱。诗人韦庄曾写道:“满街柳枝绿丝烟,画出一个清明的二月天。好幕,花木动,姑娘甩秋千”。描述了年轻女孩在秋千上荡秋千的场景。
不仅民间女子喜欢,荡秋千在宫廷中也很流行。比如《明故宫史》记载:“清明节是‘荡秋千节’…坤宁宫和所有宫殿都装有秋千”。
就连《金瓶梅》里那些勾心斗角的妻妾也会暂时抛开怨恨,在院子里的秋千上玩耍,比如对宋慧莲在秋千上玩耍的描写,就特别传神:
“这个慧莲手里拿着一根彩色的绳子,笔直地反复站着,双脚站在画板的底部,不用人推。秋千在云里飞了半天,然后突然飞下来,却是一个飞仙。非常可爱。月娘见此情景,对娄宇和李瓶儿说:‘你看我媳妇,能打’”。
看来荡秋千是古代女性的日常娱乐,那么荡秋千为什么这么受女性欢迎呢?
18世纪,法国画家弗拉戈纳尔画了一组以爱情为主题的油画,其中“荡秋千”是被后人提及最多的一幅。
在一个梦幻般的花园里,一个穿着华丽粉色连衣裙的贵族少妇随着秋千高高飞翔,所有明亮的光线都集中在她暖色的连衣裙和明亮的脸庞上。
她的裙子被风吹开了,女人高高地翘起了腿,让观者可以看到腿上的白色丝袜。
里面还有一个有趣的场景。在秋千架前,一个侧躺着的年轻人正转过头,对着秋千上的贵族女子微笑。女人裙子的风景在他眼里一览无余。
女的风韵十足,男的笑得天真又傻乎乎的,整个画面充满了挑逗。
相比较而言,我们中国人比较矜持。贾宝玉在《女儿酒令》中说“女儿喜,春衣薄于秋千架上”。李清照在她的词中写道:“踢开秋千,起身伸直你纤纤玉手。露浓而薄,汗淡而衣透。”
“瘦”“汗”“不经意”勾勒出女性在秋千上荡来荡去的精致美好状态,吸引了人们的想象,满足了男性的欣赏欲望。
比如元末有个诗人叫杨维桢,他特别爱看女人荡秋千,特别迷恋女人裙子飞起露出小脚的那一瞬间:“正好风一吹,满天都是希望,一对金莲花插天”。
说白了就是荡秋千的女人好看,而男人爱。
苏才子说得更意味深长:“墙里墙外秋千,墙里外人,墙里美人笑。笑着渐渐变得沉默,多情却被无情地惹恼。”墙上的俗人被秋千上美女的笑声吸引,美女却突然随着秋千走过,让行人大失所望。
当然,这也和古代女性的着装有关。随着“荡”的节奏,在秋千的制高点,裙摆突然绽放,但一眨眼,又渐渐合拢。在开合的炫目瞬间,荡漾出别样的风景,远比现在的秋裤更美。
此外,荡秋千也是古代闺阁女性渴望与外界交流的一种表现,因此受到古代女性的喜爱。
晚唐五代诗人韩沃对女子秋千有专门的研究。比如他在《荡秋千》诗中写道:“五丝绳晚出墙,累得看不到邻圃”。虽然荡秋千的女人尽力荡到了顶上,但她能看到的只有隔壁的花园。
封建社会的妇女受到许多礼教的束缚。未婚女性不能随意在公共场合露面,更不能随意外出。韩沃在另一首诗《永远在我心中》中写道:“时光暗去苍凉,懒惰补凌华。初荡人寂寞,后花园草任其长。”
闺房中一个容颜渐逝的少妇,傍晚无意重画初妆。她在闺房里很孤独,不得不荡秋千解闷。
所以,荡秋千是古代女性为数不多的休闲自娱的运动之一,在当时得到了大众的认可。女子蹴鞠、马球和杂技等运动只有在唐宋等少数开放包容的朝代才有。
南唐皇后李煜曰:“桃李在春暗,谁在秋千上,笑中呢喃。世界上没有容纳一千种情感的地方。”
确切的说,一对秋千,历经千年,却引发了千种风情与心事。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51itzy.com/415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