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讯享网,大家多多关注。
计算机对系统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容量和规格的不同,往往会导致完全不同的体验。更大的内存容量允许您的计算机同时打开和运行更多的程序。更高频率的内存会导致更短的任务处理时间和更快的游戏速度。
所以,我们不能随意选择内存。我们要根据电脑支持的内存和预算做出合理的选择。目前我们面对的电脑主要有笔记本电脑,PC台式机,服务器电脑。其中笔记本电脑的内存非常有限,所以笔记本内存的选择不是本文的重点。大家要根据说明书上的内存模型来选择。
但是服务器的内存在外观和结构上和普通桌面几乎是一样的,我们就简单介绍一下两者的区别。至于服务器内存的选择,因为服务器追求稳定的特性,服务器内存不具备任何可玩性,所以在选择内存的时候,按照它的说明来选择就可以了。我们的重点将放在PC桌面内存的选择上。
服务器内存和普通内存的区别
总的来说,服务器内存和普通内存没有区别,外观和结构也没有实质性的区别。我们可以认为我的服务器的内存级别高于普通内存。与普通内存模块相比,服务器内存具有以下特点:
服务器内存追求的是稳定与纠错,不像普通内存那样追求更高的频率或者速度。服务器内存在技术上更先进,大部分先进的技术都用在了服务器内存上,譬如ECC技术,chipkill、热插拔等技术。只有少数普通内存拥有ECC技术,UDIMM ECC就是这种内存,普通电脑也能用,只不过无法开启ECC功能。服务器内存和普通内存都属于专用内存,意思就是二者不能互换使用,服务器内存只能用于服务器,普通内存只能用于普通电脑,如果互换使用,会无法识别。
小贴士:
ECC技术的主要作用是数据纠错,因为服务器是长时间运行的,有356天不间断工作也就不足为奇了。为了长期运行的稳定性,必须对内存数据进行修正,以保证指令的正确传输和执行。而普通电脑的连续运行时间要短得多,即使个人电脑出了问题,重启的影响也是有限的。
热插拔技术也是用来保证服务器长期稳定运行的重要技术。它的功能是在服务器开机运行时,可以直接插拔内存条,而普通内存条没有这样的技术。如果你想换内存,你必须关掉电源。
主要内存参数
记忆的参数我们主要关注记忆模型、记忆容量、记忆频率、记忆时机,其中记忆模型和容量相对简单,记忆频率相对容易。换句话说,业余的看频率,专业的看时机,但更难的是记忆时机,我们会单独详细讲解。
1.内存型号:目前市面上主流是DDR4,也会有一些DDR3,互不兼容。如果你的主板只支持DDR4内存,可以买DDR4内存;如果只支持DDR3,可以买DDR3内存。总的来说,新一代DDR4内存比DDR3内存性能更好。
2.内存容量:内存容量比较简单,就是一块内存的大小。如果您需要更多内存容量,但内存插槽数量有限,请选择更大的内存容量。
3.内存频率:类似于CPU频率的概念,用来表示内存的处理速度。我们平时看到的内存频率,比如2133,2400,2666,3000,都是等效频率。就目前而言,看看这个内存性能的等效频率就足够了。没必要深究核心频率的东西。
通常等效频率=实际工作频率x 2,所以在CPU-Z、AIDA64等工具中,显示内存频率只有标签值的一半。比如下面AIDA64显示的外接频率(内存频率)是1199.0MHz,等效频率是2399MHz,是前者的两倍。
4.内存定时:除了内存频率,内存定时是另一个关键参数,一般存储在记忆棒的SPD中。它的表达式往往是“A-B-C-D”,它们对应的参数是“CL-tRCD-tRP-tRAS”。通过调整这四个定时参数,可以提高内存性能,相关设置需要在主板BIOS中设置。
CL:内存CAS延迟
TRCD:存储器行地址传输到列地址的延迟时间。
TRP:内存行地址选通的cas延迟
TRAS:存储器行地址选通延迟
5.内存电压:从DDR1到DDR4,内存电压越低越节能。目前DDR4的内存电压一般是1.2V,但其实DDR4也有更高的电压,比如1.35V,1.4V,1.5V等。提高电压的主要目的是超频。比如那些高频的内存往往电压更高,但我们不需要太在意这个,因为主板往往支持这些电压。
内存时序说明
存储芯片时序参数对存储芯片性能的影响。一般来说,同代产品中,延迟参数越低,内存性能越好。但是很多时候,潜伏期和频率是鱼和熊掌的关系。要追求高频率,这些延迟参数就得降低,所以我们能看到那些频率高的内存,延迟参数的值往往更高。
1.CL:列寻址所需的时钟周期(表示延迟的长度)
在同一代产品的相同频率下,CL值越小,存储芯片的性能越好。我们可以发现,从DDR1到DDR4,随着内存条频率的增加,内存的标注CL值变大。但是不同代的产品,不能简单的用标注的CL值来比较自己的真CL延迟,从DDR1到DDR4的真CL延迟时间几乎没有变化。
我们计算DDR1至DDR4存储器的CL延迟时间:
DDR-400 3-3-3-8:3*2/400=15纳秒
DDR2 800 6-6-6-18:6 * 2/800 = 15纳秒
9-9-9-24:9*2/1333=13.5纳秒
DDR 4-2133 15-15-15-35:15 * 2/2133 = 14纳秒
DDR 4-2400 16-16-16-39:16 * 2/2400 = 13.3纳秒
根据以上计算,可以看出历代产品的真实CL延迟差距并不大。根据DDR1至DDR4存储器的CL值与频率的关系,我们可以得出结论:CL值越大,上升的频率越高。因此,在对内存进行超频时,我们可以提高CL值以获得更高的频率,或者降低CL值以改善延迟性能。
2.tRCD:行寻址和列寻址的时钟周期之差。
tRCD的值对内存的最大频率影响很大。一般来说,值越小,性能越好。超频内存时,可以提高电压和CL值。如果不想调整电压和CL值,只能增加tRCD值。所以有时候tRCD值大并不代表内存条差,而是内存条可以超频的空更大。
3.tRP:下一个周期前预充电所需的时钟周期。
理论上,数值越低越好。但增加tRP有助于提高行地址激活和关闭的命中率和正确率,使存储芯片的兼容性更好。也就是说,如果内存不稳定,可以尝试增加这个值。
4.tRAS:存储某一行数据时,从操作开始到寻址结束的总时间。
理论上,tRAS值越小越好,但是太小的值可能会造成数据错误或丢失,太大的值会影响内存性能。同样考虑到稳定性和兼容性,我们可以在内存不稳定的情况下,通过稍微放宽tRAS值来提高稳定性。
选择指南
一般来说,内存对电脑性能影响的顺序是:容量>:频率>:时序,所以我们在选择内存的时候,也是按照这个顺序进行的。下面详细说说吧。
内存:对于办公用户来说,8GB内存足够了。喜欢打开更多网页,同时运行多个程序的用户,建议16GB起步。玩家得从16GB入手,稍微像样的游戏对内存要求都不低。对于专业用户,比如视频编辑,也需要32GB以上的内存。一般来说,16GB是标配。只要预算允许,内存容量越大越好。
记忆的几个根源:这主要涉及到记忆的多通道问题。多通道可以有效提高内存的读写速度,性能提升明显。一般来说,如果你的电脑支持双通道,内存量最好是2的倍数,如果你的电脑支持四通道,内存量最好是4的倍数。另外,要实现同样的内存量,内存量越小,系统越稳定。比如两个16GB内存比四个8GB内存更稳定。
内存:如果价格相差不大,可以优先考虑高频内存。如果差价太大,就没必要了,因为如果电脑不支持高频内存条,那么高频内存条就会被降频使用,显然是浪费。所以按照主板支持的内存规格购买相关内存就可以了。
频率越高,内存定时参数越低,所以内存频率越高越好。所以对于那些超高频的内存,价格往往太贵,但是性能提升往往非常有限,不建议购买这类产品。目前3200MHz和3600MHz内存是个不错的选择,价格适中,性能均衡。
内存计时:这是高水平用户关注的事情。在频率不变的情况下,内存时序越低性能越好,但会带来稳定性的下降。普通用户购买时不需要太在意,因为同频率的内存不会有很大的时序差距,敏感软件也不多。当然,采购的时候看一眼就行了。
如果高水平用户喜欢超频内存或者压榨内存性能,就需要注意这些参数,而这也需要选择那些口碑好的颗粒和品牌,买回来之后自己调试。
内存外观:如果不超频,内存散热器就没必要,如果整机散热好,即使超频,内存散热器也没必要。至于RGB照明,完全是一个装饰性的东西,也是在内存发展放缓后,商家吸引消费者的手段。它的价格往往比普通内存条贵,我个人比较喜欢。
XMP和AMP:英特尔的XMP全称是Intel Extreme Memory Profile,AMD对应的名字是“AMP”——AMD Memory Profiles。这主要是为了方便用户超频,让内存超频变得简单。不再需要像以前那样一个一个的调整参数。用户可以直接在BIOS中打开XMP,选择相应的频率。有这个功能的内存更好。
小结
对于笔记本和服务器来说,内存选项空都不大,主要是容量和多通道支持可以适当调整,可以根据说明选择。PC的内存大于空。除了容量和多通道支持,还可以调整频率延迟等参数。
一般来说内存容量越大越好,个人用户16GB是相对平衡的选择。内存方面,UHF内存没必要,3200MHz和3600MHz都是不错的选择。多声道对性能提升明显,所以在选购内存时,记得选择与声道数相匹配的内存量来开启多声道。
内存是普通用户不需要太在意的,所以高水平用户会注意这些东西,超频的时候经常用到。如果你对超频有一些想法,但又怕麻烦,可以直接通过XMP或AMP超频。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51itzy.com/371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