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讯享网,大家多多关注。
社会是一个复杂的有机体,我们生活在其中,就像一个巨大身体中的细胞,虽小却至关重要。社会是由人组成的。如果每个个体都健康、积极、充满正能量,社会就会美好和谐。
时代会变的。但推动人类进步的本质是相似的,那就是人文主义。衡量一个国家的进步,不仅仅看重科技成果、疆域、疆域。最根本的是全民族的素养和精神层面。只有科学进步,没有道德约束。无论对于一个人,一个国家,一个地区,这样的世界都是危险的,也是讽刺的。
中国有句老话,“如果你穷,你会为自己的利益而战;如果你富有,你就能帮助世界。”意思是一个人在失意的时候,要克制自己,提升自己。当了官,要多照顾人,提高人的品德,帮助人的生活。但是,在我看来,两者并不相互排斥,也不对立。一个人首先要有独立自主的自觉,只有身居高位,才会有济世的大情怀。
涅柳多夫和玛丝洛娃·喀秋莎的故事,应该在每个阶层,每个时代上演。小说《复活》之所以能流传下来,大概与其现实密切相关。作者以文本为镜头,向读者展示了下层阶级的悲惨与凄凉,同时也暗示了人性扭曲的深层原因,即整个领导阶级和上层阶级对劳动群众的态度。
“粮仓知礼仪,衣食足知荣辱。”即使在作者描述的时代,也是最合适的:下层民众无地无食无衣,处处受制。各种小动作都会招来当局的不满。仅靠惩罚来治理国家,不仅是群众的悲哀,也是最高领导人的无能。不解决本质问题,一味遏制犯罪,只是自欺欺人,掩耳盗铃!
人很容易受环境影响,本性邪恶的人很少。大部分都是生活所迫,无论是曾经失落的聂赫留朵夫,还是以尘世间为生的喀秋莎,后来都被诬告谋杀,错判苦役。说到底,他们还是整个时代的孩子,主流社会价值观的错位真的是一代人的不幸。
涅柳多夫的“复活”始于十年后在法庭陪审团中见到被他抛弃的卡秋莎。这让他想起了那个诚实善良,朝气蓬勃的自己,也想起了那个傍晚美丽纯洁的喀秋莎。他意识到自己犯下了多么严重的罪行,他必须为她做些什么来弥补和忏悔。随后的一系列思想转变,以及他遇到的人和事,让他彻底脱离了无所事事的上流社会享受生活。虽然聂赫留朵夫的初衷是寻求心理安慰,但在帮助卡秋莎的过程中,他真正转变成了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真正的人,一个有爱的人。我相信他复活了,在青年时代遇到了聂赫留朵夫,一个年轻的小伙子。
玛丝洛娃·喀秋莎,一个典型的穷人,没有文化,甚至连她的父母都可以算是没有。她在聂赫留朵夫跟姨妈一起长大,长得挺漂亮。他去姨妈家度假,这样他就认识了喀秋莎。入伍前,他又来我姑姑家,和她玩,进了军营就把她忘得一干二净了。除了一百卢布,没有给她任何补偿。而喀秋莎呢,婚前怀孕,被姨妈赶出家门。后来孩子又死了,然后做了妓女,自暴自弃。被错判苦役后,在聂赫留朵夫的帮助下,她一点一点改掉了以前的那些恶习,尤其是在流放西伯利亚的路上,与几位政治领袖相处融洽。这使她几乎成了一个不同的人,没有了危险妓女的影子,成了一个更加美丽纯洁的女人,尤其是为了不给聂赫留朵夫带来麻烦。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一天都是余生的第一天。没有什么是注定的,改变总会到来!没有什么能阻止你!人的影响力不可估量。在你看来可能微不足道,但对于弱者来说,却是改变命运的重大转折点。不要吝啬你的好意。社会的和谐发展不就是建立在全体成员自觉自动的小恩小惠之上吗?
人是群居动物,你不可能是一座孤岛。人文学科的进步依赖于大众,也服务于大众。如果每个人都有独立然后帮助世界的情怀,在这样的社会生存下来,我们该是多么幸运啊!生活需要的是实际行动,而不是想象。记住你的每一份善意都不会被辜负,你的每一次进步也会为社会的进步注入力量!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51itzy.com/396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