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讯享网,大家多多关注。
“童军”是解放前臭名昭著的国民党特务机构,其对外头目一直是戴笠。大家看电视剧,总会提到“戴导演”,所以很多人不知道,其实戴笠的官衔只是副导演,在他之上还有一个“导演”。
戴笠戴笠
这个局长是国民党政客,在军事系统前面,但不处理具体事务。不过,当初戴笠也不敢得罪那些“导演”。最终“主任”像走马灯一样换了人,就成了一个空缺的岗位。
一、军统的来历
在军统诞生之前,国民党有两个特务机构,一个叫“党务调查处”,一个叫“李星学会”。两个部门的监督调查对象很大一部分是重合的,所以两个部门的关系非常复杂。为了争夺好感,甚至经常爆发内斗。
因此,1938年,蒋介石提议将两个特务机关合并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该局分为三部分,一是“中央”,二是“军事”,三是管理邮电。当时“两制”的第一任主任都是陈立夫。陈立夫是从美国留学回来的高材生。他从黄埔时期就跟随蒋介石,一直担任蒋介石的秘书。
1928年,为加强对国民党内部的监视,陈立夫在蒋介石的授意下成立了一个“俱乐部”,并在“俱乐部”中找了一批特务成立了“党务调查科”,负责调查国民党中的“左倾”分子,并借机迫害我党。因为这个“俱乐部”的英文缩写是CC,所以被陈立夫、陈等人称为“CC系”。
与此同时,蒋介石模仿墨索里尼的“黑衣人党”,召集他在黄埔军校的十三名亲信,组成“十三太保”,试图打击和迫害国民党内任何反对他的势力。这个组织最初叫李星俱乐部,因为很容易穿蓝色衣服,所以也被称为“蓝衫俱乐部”,也就是“军事统一”的前身。
“蓝衣会”由于与蒋介石关系更密切,权力更大,有时会越权去抢中共的案子。于是,纠纷爆发了。为了便于统一管理,蒋介石于1938年将两个机构合并,由陈立夫任主任。但实际上第二位的“军统”并不能听从陈立夫的调遣,因为“军统”从一开始就是超脱的。
简单来说,“中统”和“童军”虽然是在同一个局长的领导下,但实际上相当于明朝的“东厂”和“西厂”。东厂先有,领导不放心东厂,就建了西厂。
二、军统局长是虚职
两个系统建立时,规定了组织形式和负责人的任命,并决定由国民党中央党部秘书长兼任。也就是说,谁当秘书长,谁就兼任中央委员会主任。由于陈立夫当时是中央党部秘书长,他也是“童军”的实际负责人。但这段时间以来,主任一直是个“空缺岗位”。
这就涉及到中国古代官场的一个传统:在中国古代官场,一般都是聘用副职。从唐朝开始,认真为朝廷办事的就是副使。比如唐代宰相被称为“中书循道”或“中书循道”等等。这是因为全职工作权力很大,从来不会轻易交给别人。
后来形成了一种习惯,很多地方官员都是“挂名”的。别说政治,就算是文化界,就算是现在,随便找个知名杂志看一看,还有社长,总编等等。,都是名义上的,没做什么实际的。
先说这个“军统”。首任局长陈立夫走后,军统局长由蒋介石的“侍从室主任”接任。他们的名字是:何耀祖、钱大钧、郑介民,他们都是有名无实的。
戴笠从来不需要向他们请示,都是直接向蒋介石汇报。对于“副主任”这个头衔,戴笠本人并不是很介意。因为他虽然出身江湖,文化水平一般,但被姜重用后,天天让秘书给自己念历史,还是知道实权比虚名重要。
三、几位局长简介
陈立夫在前面简单介绍了一下。再来说说其他几个军导演的情况。
先说何耀祖。这个人是国民革命军的中将,后来被授予上将军衔。1926年加入国民党,1938年8月任军务局局长,次年辞职,任驻苏联特使,后回国。1942年离开军队系统,成为重庆市市长。1949年8月,他在香港发动了一场力量起义。
钱大钧,国民党老兵,国民党陆军中将,上将军衔。他是黄埔军校早期的军事教官之一,在中原大战中为蒋介石出力,是蒋介石的“八大金刚”之一。历任国民政府航空空委员会主任、军务总监、淞沪警备司令。
郑介民,国民党军队一级上将,黄埔军校第二步兵师毕业。1946年戴笠空难身亡后,时任“布政司”的郑介民被调任临时接管军事统帅一职,帮助国民党继续开展间谍工作!1959年12月11日,郑介民因心脏病复发在家中去世!
结语
自从童军诞生以来,他们的间谍就一直活跃在间谍活动的第一线。虽然他们在抗日战争中与日本间谍打了一些仗,破获了一些重要情报,为抗日战争做出了一些贡献,但童军迫害了很多进步人士,他们做出了自己的判断。
同时,军队系统的历任局长都有很多人脉。其中来自军方的一般都是中将以上级别,或者像陈立夫这样的人,从黄埔时期起就是蒋介石身边的亲信。有尚振这样的“外交人才”。戴笠虽有一点才华,对蒋介石有所贡献,但没有资格与这些“导演”抗衡。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51itzy.com/375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