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讯享网,大家多多关注。
1954年夏天,卓别林在瑞士接到一个特殊的电话。来瑞士参加日内瓦会议的是一位中国外交官。他说标准的美国英语。打电话的目的是告诉他:
周总理想邀请你和你的家人共进晚餐。
这样的邀请对65岁的卓别林来说显然是意想不到的。30年来,这位伟大的喜剧艺术家在欧美家喻户晓。鲜花和掌声是他生活的主色调。然而此时,他和他的家人正受到各种各样的批评。
卓别林因为拍了《城市之光》、《凡尔登先生》等进步电影,在美国受到了右翼势力的打压。他们跟踪他,派人控告他,希望找到更多对他不利的证据。同时,他们告诉所有的电影院,任何胆敢放映卓别林电影的人都将受到严惩。
在这样的情况下,好莱坞没人敢再找他拍戏,也没几个圈内人敢再联系他。就连当时的美国司法部也宣布取消他的入境签证,无奈的卓别林只好带着妻子和四个孩子去了瑞士。
在艺术基本被宣告“死亡”后,卓别林的家人在维维镇找到了一个偏僻的村庄,在那里他渴望暂时逃离纷争。这位给无数人带来欢笑的英国艺术家,似乎被全世界遗忘了。
在这种情况下,卓别林收到周恩来的邀请时怎能不激动呢?他从未见过周恩来,但最近,瑞士各大报纸都刊登了这样一张照片:
这是周恩来在这次会议中留下的最珍贵的照片之一。不摆姿势,不化妆,不刻意造型,这就是拍出来的样子。后来很多外媒评论:它自信的动作,走路的姿势,好莱坞演员模仿不来。这从照片背景中很多外国人的表情就可以看出来。
对于这样的人物,一向很好奇的卓别林自然想“见一会儿面”。这一次,他打算带家人一起吃饭。他让妻子为他准备了一套黑色西装,把他的鞋子擦了一遍又一遍,几天后,他被邀请到位于日内瓦柠檬湖畔的华山别墅。
当汽车缓缓停在华山别墅时,卓别林看到一群穿着中山装的中国人,在门口微笑着迎接他。司机告诉他,站在前面的那个高个子男人是周恩来。“他亲自出来欢迎我?”卓别林不敢相信,直到他一再证实。
在过去的30年里,卓别林见过各种各样的“大人物”。美国的一些州长和英国的一些郡长邀请他参加聚会,但没有人会站在门口欢迎他。毕竟在那些人眼里,你再出名,也只是一个能让观众开怀大笑的演员。一个国家的总理亲自站在门口迎接他。这种待遇他从来没有接受过。
卓别林还没来得及反应,周恩来就上前握住了他的手。“四十年前我在银幕上遇见了你,”这是周恩来对卓别林说的第一句话。
周恩来没有说谎,这不是礼貌的问候。1914年,当周恩来还在天津学习时,他就听说过卓别林的名字。此后,他在欧洲各国工作学习时,经常在城市街头看到卓别林的宣传照。只是那时候他是个穷学生,没有机会进电影院,这成了他当时的遗憾。
事实上,这一次周恩来决定邀请卓别林聚一聚,这并不在日内瓦会议的日程之内。1954年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最重要的外交活动,也是全世界了解新中国的一个窗口。为此,周恩来已经准备了几天,带来了一个180多人的外交使团和一架专机。
专机于4月24日抵达日内瓦。当穿着风衣的周恩来走出舱门时,各国代表的目光都被他吸引住了。那天日内瓦的新闻上,赫然写着:一个年轻的红色外交官带着一群更年轻的红色外交官来了……随后几天,周恩来“在各国间舌战”的故事一次又一次出现在报纸的头版。
这次会议对我们的外交官和其他国家都非常重要。所以几乎所有外交官的行程都排满了,他们都忙于与其他国家的人进行私人接触。谁能遇到一个“上气不接下气”、签证被美国当局取消的喜剧演员?
当然,周恩来原来的行程也不会有会见卓别林,这是他自己临时安排的。来到瑞士后,他偶然听说对方在这里“隐居”,于是做出了这样的临时决定。一方面,从自私的角度来说,他个人很钦佩卓别林本人做过的一些事情;另一方面,他认为这是中国艺术走向世界,世界上最好的艺术进入中国的绝佳机会。最好的外交绝不是政客之间的口头承诺,这一点周恩来非常清楚。
与卓别林握手后,周恩来邀请他的家人进入房间,开始了长达7个小时的会见,这在当时是所有工作人员始料未及的。周恩来觉得自己不是一个特别艺术的人,所以特意邀请了一些在捷克斯洛伐克参加电影节的中国电影人陪同。
面对老艺术家,年轻的中国电影人不敢说话。虽然有翻译在场,但他们仍然担心如果出了什么事,会让老先生不高兴。毕竟,他正处于人生的低谷。相反,周恩来以“我最喜欢我丈夫的城市之光”开始了对话。
为什么非要提这部电影?原因是刚刚被美国人封杀了。这是卓别林的第74部作品,1931年一上映就受到全世界影迷的喜爱。讲述了一个流浪汉和卖花女的爱情故事。若干年后,它成为“世界上最好的无声电影”,这个评价后面就不用加“一”字了。但当时被美国当局封杀,因为它“无声”地批判了当时上层资本家的丑恶嘴脸。
周恩来一坐下,卓别林提起这样一部电影,显然是一种莫大的安慰。毕竟还有识货的人。所以接下来的对话,他不再拘谨。他问了周恩来两个问题,每个问题都很直接。第一个问题是:
日内瓦的会议怎么样?
事实上,会议的日常进展一直占据着瑞士各大报纸的头版,卓别林可以从报纸上读到有关它的信息。但他只是想听听这位传奇的中国外交官会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对此,周恩来的回答是:
一切都和平解决了!
多么轻松的回答!周恩来之所以如此轻松简单地回答如此复杂的问题,其实是出于好意。在这次会议上,卓别林的出生国英国和他生活了40多年的第二故乡美国都派代表出席。尽管两国代表在会上言辞激烈,但周恩来没有说什么,这是对卓别林的尊重。
艺术没有国界,但艺术家有国籍。周恩来不想在这种私人场合伤害一个艺术家的感情。同时,他也很了解卓别林。从第一部电影开始,他对底层普通人的关心,对各种委屈的不满,一直是卓别林电影的主题。和平是老艺术家的夙愿,这也是他现在处境如此悲惨的原因。
如果说第一个问题的锐度指数是三颗星,那么第二个问题就是五颗星,因为这一次卓别林回忆起了他之前看到的中国,他用了“惨”这个词来形容。他提到了过去,因为他在1936年去过一次中国。
那年3月,他的《摩登时代》刚刚问世,世界电影界为之“疯狂”。卓别林和他的女友还乘坐“柯立芝总统号”进行环球航行。当时上海和平饭店的经理是卓别林的老乡。应他的邀请,卓别林在上海逗留了十多个小时。
世界级的艺术家来到上海,自然会受到最好的礼遇。和平饭店为他准备了最好的总统套房,也就是大名鼎鼎的519房间。来自上海的艺术家们也加入了欢迎他的行列,粉丝和记者每天都围着他转。在这十几个小时里,卓别林对中国有了初步的了解。
1936年的上海有多繁华,从很多老电影里都能看出来。被称为远东国际城市的上海,在当时是冒险家的天堂。
这里有亚洲最好的电影院和最豪华的舞池。各种新鲜的东西都在大洋线卖;在街上,随处可见穿着西式服装的时尚名流。有多少“许文强”和“丁力”式的人物,把这里当成了走向人生巅峰的舞台。这座不夜城也成为了全世界艺术家向往的地方。
然而,在无限的繁华之下,这样的上海滩也有着人们不愿提及的另一面。日租界、法租界、英租界的外国人在这里享受着极其奢侈的上流社会生活。他们可以在不付出任何成本和劳动的情况下,过上上海普通劳动人民无法想象的生活。路边总有孩子因为吃不饱而上街卖报。他们的生命甚至还不如这些欧洲贵族的一只宠物狗值钱。
这是卓别林看到的上海滩,1936年的上海。对于这样的地方,从小家境贫寒,自己打拼的卓别林其实并不喜欢。
那一次在上海,他遇到了两位中国艺术家:梅兰芳和马。卓别林钦佩他们在这种情况下坚持表演普通人喜欢看的戏剧。从那以后,卓别林也从这两位朋友那里听到了很多关于中国的消息:人民在日本人的手底下苦不堪言,上海不再繁华。
显然,卓别林之所以和周恩来一起回忆中国,是想听听中国现在是什么样子。毕竟这位沉稳优雅的外交官,让卓别林很难将他与记忆中的中国联系在一起。
如果周恩来否认我们有过这样一段时间,它就不会尊重客观事实。所以对于这样一个问题,周恩来给他讲了中国这几年发生的两件事:一是长征,二是新中国的成立。
周恩来详细地告诉他我们为什么要长征。对此,卓别林幽默地回答他:“看来你再也不用走那么远了”。接着,周恩来向他讲述了新中国开国大典的盛况。最后,诚挚邀请:
我希望你能再次访问中国。
卓别林愉快地接受了邀请,他欣赏周恩来的坦率。
谈话一直持续到吃午饭,周恩来早早准备了美味佳肴,其中烤鸭给卓别林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周总理宴请朋友常用烤鸭,但这次请卓别林吃烤鸭,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
一直有人说卓别林没吃过鸭肉,因为他的经典“鸭步”是通过观察鸭子走路的姿势学来的。这个谣言的真实性,我们现在无法得到卓别林先生的证实。但当周恩来请卓别林吃鸭肉时,他没有拒绝。席间,他甚至当众为周恩来表演了一个“鸭步”。
以前我们在银幕上看卓别林表演鸭步的时候,都是化着妆,留着两撇胡子,穿着夸张的舞台装,但这次是看他亲自表演。不化妆,就更有意思了。事实上,卓别林很少私下表演。
一方面,他对舞台美术的要求很高,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他拍摄《城市之光》的一个细节中了解到,其中卖花女有一个表情,后期配音就是那句“先生,您要买花吗?”仅在这个地方,卓别林就前后请这位女演员表演了300多次。因为对艺术的要求很高,我们几乎看不到他不化妆不跳舞的表演。
另一方面,卓别林有一个伟大艺术家的基本特征:他不愿意向权贵和政客低头。当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授予他骑士爵位时,他没有表现出任何“撒娇”的样子。当他受到其他政要的接待时,他也是这样做的。他和他的好朋友梅兰芳先生都有这种骨气。
因此,这次他愿意在这样一个小宴会厅里为周恩来表演,不是因为他的首相身份,而是因为他真正欣赏对方的气度。在场的每个人都为这位65岁艺术家的表演鼓掌。
几轮酒后,卓别林的表演,伴随着动人的音乐,原本简单的晚餐,一下子变成了“盛大”的晚会。在场的艺人频频碰杯,热闹非凡。
当大家都吃得津津有味时,卓别林对着食物轻轻地叹了口气:
美中不足的是,我还有一个孩子没来,尝不到中国的美食。
由于当时人太多,在场的翻译没有听到这句话,但周恩来听得很认真。虽然为了语言的准确性,周恩来和外国朋友交流时总是带着翻译。但其实他自己的英语水平很好。他一听就明白了这句话。于是,他默默地给我们的工作人员打了电话,让他们赶紧再准备一份,打包好,让老美术小时候带走。
七个小时很快就过去了。临走时,周恩来提出要和卓别林合影。卓别林欣然同意,于是有了下面这张珍贵的照片:
在照片中,周恩来穿着他最喜欢的灰色中山装,更接地气,尽管没有上面那张风衣照片那么优雅。另一方面,卓别林穿着欧洲风格的服装。从他外套上的白色口袋毛巾判断,他非常重视这次会议。如果你看看他在其他场合的穿衣风格,你会发现,作为一个艺人,他平时的穿衣风格也算是“不一般”了。
当我第一次看到这张照片时,我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点:周恩来和卓别林以相似的姿势拍照,他们都把手放在身前。与人合影时,这种姿势通常出现在轻松愉快的场合。这种轻松从他们的笑容中也能看出来。
这张照片冲洗出来后,周恩来打算在上面签名。他写了这样一行:
卓别林先生1954年7月21日在周恩来回村
写完字,周恩来觉得字不够漂亮,就又洗了一个,又签了一遍。这张珍贵的照片现在有两份拷贝,一份给卓别林先生,背面有周恩来的签名。另一个无效。周恩来封好之后,在信封上写道:此信无效,已签给卓别林。这张过时的照片,周恩来,一直被珍藏着,现在它作为总理的遗物放在纪念馆里。
就这样,这场备受瞩目的会议结束了。卓别林上车前,周恩来亲自将包装好的东方食品送到他面前,这使他非常感动。他紧紧地握着周恩来的手,对他说:
今天是我永远不会忘记的一天。
周恩来又一次用他的个人魅力征服了一位伟大的电影艺术家。从那以后,卓别林多次向他的朋友提到周恩来,称他是一位值得尊敬的中国外交官。
出于对周恩来的个人欣赏,卓别林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一直默默支持中国的艺术。听说中国出了梁山伯与祝英台,他就来看了。之后他还在记者面前为我们宣传,说“中国电影很优秀”。中国木偶艺术团在巴黎演出时,他带着家人坐飞机来捧场,用自己的影响力宣传中国文化。
不久,卓别林先生走出了人生的低谷,他的成就终于再次得到了世界人民的认可。他与周恩来的会面成为了一个传奇。多年以后,很多外国媒体仍然不明白,面对其他权贵如此固执的卓别林,为什么要为中国的一位总理跳鸭脚舞。
其实,只要他们仔细梳理一下周恩来与卓别林相遇的全过程,就不难发现,这个问题的答案不外乎两个字:真诚。
这种真诚和把多有价值的东西送给别人无关。毕竟,周恩来给卓别林的是一盒盒饭和一张签名照片。这种真诚体现在待人接物的方式上,为人坦诚,在细节上关心他人。这就是周恩来的魅力所在,也是他能够屡屡征服外国友人的根本原因。
一顿67年的年夜饭,一张张老照片,一段段尘封的历史,让我们对周总理有了更深的了解。纪念周总理和卓别林先生。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51itzy.com/364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