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讯享网,大家多多关注。
现在我们提到“一枝红杏出墙”这首诗,你第一时间会想到什么?
是春色浓烈,春意盎然,还是与不正当的男女关系有关,“出于常识的爱”?
恐怕大多数人想到的是后者,这和我们几百年来对这首诗的误读有关系。
出自南宋诗人叶绍翁的名作——游园无价值:
也许是主人担心我的木鞋踩坏了他珍贵的青苔,轻轻敲击柴门,久久无人开。
但是这个春天的春天,毕竟是关不住的,你看,有一个粉红色的杏子伸出了墙。
我们小学都学过这首诗。它讲述了诗人春天游览花园时的所见所感。
那是江南二月的好时节,云淡风轻,诗人一时冲动来到了一座庄园的门口。他敲了几下柴门,但没有人回答。过了一会儿,他还是沉默。
诗人想,这里的主人可能不忍心被游客践踏,于是关上门,向客人致谢。
诗人在花园外徘徊了很久,想离开,又舍不得离开。
无聊的时候,他抬头一看,突然看到一朵盛开的杏花从墙里伸出来。
诗人欣喜,心想这园子里的春色终究锁不住啊!
至此,诗歌戛然而止,却给人留下了无限的回味。
全诗只有短短的四句话,但诗人的情感却经历了曲折。
当你来欣赏花园时,诗人的心中充满了期待和憧憬,期待欣赏花园里无边无际的春色。
敲了半天柴门也没人应,诗人心里又失望又惋惜。
就在诗人快要失望的时候,一颗红杏正从墙里探出头来,蓬勃地开着花。诗人从一颗红杏中瞥见了所有的爱。
之前所有的失望和遗憾都变成了意想不到的惊喜,此时充满了喜悦和满足。
“你不能在春天关闭花园,但杏树会离开墙壁。”在关闭期间,它表现出一种蓬勃而热烈的生命力,这种生命力是永远无法禁锢和扼杀的。
因为叶绍翁的这两首诗,我们在一千年后再熟悉不过。但你要知道,“墙外出一颗杏”这首诗,并不是叶少翁原创的。
在初唐和晚唐诗人吴荣的《看杏花在路上》中,有类似的写法:
一枝红杏出墙,外人独忧。
看起来你还是很讨厌,但是处处留人更难。
森林空色莺先来,浅香寒蝶春不游。
还记得帝乡千树,帝都烟笼暗。
“地香”二字,表面上透露出诗人在写杏花盛开,实质上却是在表达对地香的无限向往。
诗人陆游曾写过一首诗《今朝有酒今朝醉》:
雨初桥平,轻日云烟绿雾。
柳不遮春,一枝杏出墙。
钱树曾将陆游和叶少翁的两首“艳遇杏”诗相提并论,认为叶少翁的“满园春色关不住”,胜过“柳暗花明不掩春色”。
他解释说“柳暗花明又一村”已经说明了春色无边。这时候写红杏出墙就不那么显眼了。
而叶少翁最早写的是无边春色被一扇柴门关上,却偏偏有一颗杏子娇艳可人地从墙头伸出来。
就像《万年青丛中一点红》一样,引人注目,让人既惊又喜;再比如古人的泼墨山水画,在一大片空白中给人一种绵长隽永的韵味。
可惜,“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这两首本该极为惊艳的诗,如今却被滥用了。
一味地延伸男女之间的爱情,反而失去了诗歌本身的美感和意境。
还有很多类似的诗句被误用、滥用、常用:
李白《戴天山访道士》中的两句“树深见鹿,午不闻钟”,被网友改编为“林深见鹿,海碧见鲸,梦醒见君”初读时很美,细读后却失去了原句的韵味。
陆游的《十一月四日的一场风雨》中,“夜卧听风雨,铁马冰川入睡”原本是一首很悲壮苍凉的诗,却被网友改编成“夜卧听风雨,铁马是你,冰川也是你”,境界顿时变得浅薄。
诗歌认为应该批判地看待这种对古诗的改编、滥用和低俗使用。
一方面也是一种创造,迎合了当代人的调侃、戏谑心理。在小范围内,是无害的。但一旦过度改编甚至戏仿传播,往往不仅失去诗歌本身的美感,还容易误导中小学生。
那么你知道的还有哪些被改编、滥用、推广的古诗呢?
或者也可以谈谈自己对“古诗词改编滥用”事件的看法?
欢迎在留言区讨论!
【版权声明】本文由韩烨诗歌世界原创。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51itzy.com/363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