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讯享网,大家多多关注。
盘点不同朝代的储君,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唐朝的太子废率极高。在总共32位皇太子中,只有19位最终继承了帝制,其他人要么被废除,要么被杀,唐太宗的长子李承干也是如此。自从唐太宗登基后,他和长孙皇后的爱子李承干成为太子,太子也继承了父亲性格中游牧骑士的一面——喜欢弓箭、骑射。因为他能轻松对付草原部落,所以很多人都热切期待他能像唐太宗一样成为唐朝的第二个“天可汗”。
贞观四年(630),唐太宗平定东突,因对东突等少数民族采取相对开放的政策,被突厥人尊称为“天可汗”。这个象征着民族大团结的称号,让很多人想到,如果与突厥关系密切的李承干王子成为中原第二个“天可汗”。那为什么唐太宗要废掉李承干,而选择最没有能力的晋王李治做太子呢?
李成干小时候很聪明。唐太宗作为长孙皇后的长子,从秦朝开始就对他倾注了满满的期待和爱护。贞观元年(627年),8岁的李承干自然被立为太子,开始被精心培养为楚君,李纲、方、等德高望重的大臣都曾是他的老师,李承干年轻时也是太子的楷模。李刚被任命为太子时已经70多岁了。即使身患脚病,李成干上课依然恭恭敬敬,讲话也德高望重。公元631年,关武李刚死后,李承干非常悲痛,亲自立碑纪念这位老师。12岁时,李承干到了尚书省的朝廷,开始接手一些政务。唐元死于贞观九年(635年),唐太宗让他在服丧期间处理政治事务。他表现得“相当明智”。之后唐太宗每次出门,都让他留在狱中,对他非常满意。
然而,从贞观十年(636年)长孙皇后病逝开始,李承干的性格和行事风格突然发生了变化,仿佛一夜之间从一个学习成绩优异的乖宝宝变成了一个疯疯癫癫的疯子。一开始李承干只是有点贪玩,但是小孩子爱玩是很自然的。即使东宫的官员认为他平日“玩得太多”,也没人放在心上。和所有为不做作业而不安的孩子一样,李承干害怕唐太宗知道自己调皮捣蛋。所以每当臣子有怨言,李承干就装可怜,赶紧认错,以掩饰自己的过错。他出色的演技欺骗了所有人,所以唐太宗和他的朝臣都没有注意到他这段时间的变化。
不知不觉中,李承干的学业渐渐荒废,他整日与纨绔子弟厮混,沉迷于打猎和玩乐,完全忘记了自己作为王子的责任。作为中国的法定继承人,他养了一群奴才,甚至引发了“同性恋”事件。有一次,他的叔叔汉王李元昌送给他一个非常幸福的男人。这个快乐的男孩非常迷人,史书上称他为“美丽、善歌善舞”。他还能说会道,把李承干伺候得舒舒服服的。李承干知道李承干此时因学业问题被谏官责骂,只能在乐瞳身边得到喘息的机会。相处久了,李成干不禁感慨。他把他当成知心朋友,给他取名“欣欣”。在美女的陪伴下,李承干甚至对自己娶了几年的太子妃也不再搭理。反而经常偷偷照顾好自己,晚上让他待在子宫里。
虽然古代贵族养了很多恋童癖,但是做太子有断袖的习惯,于国于民都不是好事。不久,太子是同性恋的消息传到了唐太宗的耳朵里,唐太宗大怒。暴怒的皇帝自然不会放过害儿子“误入歧途”的罪魁祸首,于是马上派人去杀了他。这着实刺激了李成干,他直接和父亲决裂了,甚至几个月。他还特意在宫里建了一座衣冠冢,时不时去朝拜。每次拜神,他都泪流满面,伤心地吃不下任何食物。
事实证明,暴力压制孩子的喜好只会适得其反。从此,李承干对宦官越来越宠爱,从懵懂到“不听话”,完全无视传统礼法,行为暴戾。早年尊师重道的态度已经抛到九霄云外了。此时的李承干不仅不听老师的教诲,甚至因为老师的劝诫而恼羞成怒,并试图杀死老师。
比如贞观十五年(641年),由于李承干与突厥关系密切,经常给突厥人开绿灯,允许他们自由出入东宫,整个东宫乌烟瘴气。李承干还把自己想象成突厥可汗,模仿突厥人编头发放羊,过家家。他弄了一面有五个狼头的旗子,高高地挂着,坐在帐篷里,命令人煮羊宰牛,然后拔出马刀来吃他们的肉。吃了肉,喝了酒,李承干还口出狂言:“将来我若成了天子,我就为所欲为。谁敢劝我,就杀了他,杀五百人,看谁敢违抗我。”这样的表现已经是暴君了,哪里还有大唐接班人的痕迹?
因为这件事,太子宇瞻芷宁多次上书唐太宗,李承干大怒,于是派刺客直接刺杀了芷宁。幸好刺客在关键时刻觉得遗憾,放弃了刺杀,于是郁志宁逃过一劫。贞观十六年(642),李承干厌倦了张的再三规劝,听说他给太子写了一封信“发钱太多”,又被杀。在前往早朝的路上,李承干派出的刺客骑马袭击了张,差点杀死张。
人在做事,天在看。李承干的所作所为让唐太宗大失所望,唐太宗曾经希望他的儿子能够成功。因此,唐太宗对他的第三个儿子李泰倾注了更多的关心,并给予李泰许多特权,他的待遇与王子相等。贞观十六年(642年),唐太宗每月给李泰的钱、布、丝都比太子多,还违反礼仪让李泰搬到住处附近的五德厅。这些行为引起了李成干的强烈焦虑。最后,贞观十七年(643年),李承干在李元昌的鼓动下发动政变,试图刺杀其三弟李泰,并起兵逼其入宫。
一个近乎歇斯底里的疯子发动的政变自然失败了。李承干被贬为庶人,很多大臣被杀。李泰的种种谄媚行为也给唐太宗蒙上了心理阴影。结果两个儿子都没当上皇帝,反而利用了懦弱的晋王李治,“天可汗”的第二个假设终究没能实现。事实上,李承干的丧心病狂行为早就让他失去了很多支持,而曾经是东宫官员的“苏德鸿儒”几乎没有一个人参与政变。他的反叛集团大多是对唐太宗不满的将领,没有文化的纨绔子弟或追逐名利的投机分子。毋宁说,在这群乌合之众的怂恿下,李承干的政变能成功是个奇迹。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51itzy.com/360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