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英语怎么说(居住的英语怎么说)

城市的英语怎么说(居住的英语怎么说)2022年9月30日,由上海大学历史系主办的“治”世界历史系列学术活动正式开启。美国巴尔的摩县马里兰大学城市政策学院约翰·r·肖特教授做了一系列关于城市历史的讲座“城市,向何处去?”(城市的意义)。…

大家好,我是讯享网,很高兴认识大家。

2022年9月30日,由上海大学历史系主办的“治”世界历史系列学术活动正式开启。美国巴尔的摩县马里兰大学城市政策学院约翰·r·肖特教授做了一系列关于城市历史的讲座“城市,向何处去?”(城市的意义)。

根据最新的考古发现,第一次城市革命发生在公元前11000年至5000年,远早于定居的农业时代。世界上第一座城市是土耳其的Gbe Klitepe,它诞生于13000年前的采集、渔猎时代,在新石器时代之前。传统观点认为,城市诞生于农业时代。因为城市需要农业作为生存来源,一个社区需要一些不关心种田种桑的人,所以城市才会出现。换句话说,农业活动创造了城市。然而,哥贝克力证明了不是农业创造了城市,而是城市孕育了农业。农业的定居始于公元前6000年前的美索不达米亚,随后遍布世界各地,包括非洲、中美洲和中国南部。这个时间比土耳其哥贝克力晚。哥贝克力的考古发现表明,由于采集渔猎的人定居下来,需要就近获取食物。于是,定居农业诞生了。因为采猎者在某个地方停留时间长,需要在周围寻找稳定的食物。换句话说,他们必须建立集约农业。这是关于城市起源的最新观点。

城市的出现也是获得权力(强加权力)的需要。人们普遍认为城市是文明发展的结果。其实英语中的“文明”一词来源于拉丁语“城市”,意思是文明和城市齐头并进,同步发展,相辅相成。但也有学者认为,城市不仅是文明的表现,更是权力的执行。人类学家马歇尔·大卫·萨林斯(Marshall David Sahlins)在《原始丰裕社会》(The Original rich Society)一书中写道,在新石器革命和城市出现之前,采集、捕鱼和狩猎的时代是原始丰裕的,因为他们花在获取食物上的时间非常少,一年只有1000个小时左右,所以他们有充足的时间与熟人社交和玩耍。相比之下,当代中国种植水稻的农民一年大约需要3000个小时才能得到同样多的东西。换句话说,农业和城市的产生实际上是为了让人们更加努力地工作。考古发现表明,采集、渔猎时代人类的骨骼结构和寿命都比农业时代好。所以,城市革命和农业革命让大部分人工作的时间更长、更辛苦,但生活条件却越来越差。于是,以某种方式将现有社会秩序合法化的城市诞生了。根据这种解释,城市是为了防止人们逃离悲惨的生活,并使他们遵守纪律,更加努力地工作。

还有另一种观点来解释城市的诞生。这种观点认为,城市是为了反映宇宙而建造的。每个时代的人都有自己对宇宙的认识,也就是对世界、神灵、生活环境的基本认识。人们建造城市的方式遵循了这套世界观和认识论。换句话说,城市的运作方式反映了人们的世界观和认识论。在这个世界上,因为上帝是万物的主宰,生活在世界的中心,所以一个社区里离上帝最近的精英或者领袖,都生活在城市的中心,这恰恰反映了他们的社会阶层比别人高。比如,很多古城都有可以升入天堂或极乐世界的建筑。因为他们更接近上帝,所以他们享受别人的供品是公正合理的,这就进一步导致了权力和生活水平的分化,而这种分化也被认为是合理的。正是因为居住在城市中心的人们不直接从事生产劳动,所以早期的城市是收集和分配食物的地方。总之,早期的城市是权力关系的体现和重构,也是世界观的反映。学术界一般用“同源”一词来表示人、神及其权力分配相关的这种现象。

土耳其哥贝克力古城、中国明清时期的阿兹达克古城、北京和柬埔寨吴哥古都的情况解释了这一观点,并结合同心分区和前工业化城市的模式来理解。在古代城市的结构和布局中可以看到信仰、历法、等级和社会阶层。一般的居住模式是,精英住在市中心,往往离礼仪性建筑很近,底层住在离这些建筑较远的地方。这些早期的城市不仅反映了食物的分配和收集,也反映了权力的秩序。这种现象在当今社会也很普遍。在资本主义社会,市中心到处都是高耸入云的写字楼和银行大楼,它们也是资本的中心。因此,城市结构反映了占主导地位的城市的权力关系和意识形态。

同时,在第一次城市革命中,我们不能忽视城市赖以生存的环境问题。回顾城市的历史,有很多城市因为环境的变化而兴盛或消亡。中国南方和中东的一些城市正在修建人工运河、运河等水文工程,扩大灌溉面积,增加粮食产量,逐渐走向繁荣。然而,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一些古城破坏了周围的植被,降雨量减少,削弱了城市的农业基础,逐渐分崩离析。由于气候干旱,卡坦半岛的玛雅城市也不适合居住。研究古罗马帝国衰落原因的观点之一也与环境有关。帝国的扩张给原本不存在这些环境问题的地方带来了许多动物、植物、微生物、细菌和疾病,打乱了生态平衡,削弱了帝国的实力。城市需要特定的温度、水、资源和气候条件。目前,城市环境史的研究主要从环境驱动的角度研究城市的兴衰。

因此,第一次城市革命主要表现为城市的出现,其特征是城市形态的构建是基于人们对宇宙权力关系的认知。那么,第二次城市革命就不一样了,表现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包括交易的商业化和生产的工业化。

第二次城市革命起源于1000-800年前的商业资本主义,与货币和长途贸易的兴起有关。由于海外贸易,欧洲出现了许多为商人服务而不是为政治特权者服务的城市。这样的城市关注的是贸易/交易,而不是政治权力。大约在1400年,德国流行一句谚语“城市的空之气使人自由”,反映了农民离开土地到达城市后,脱离封建制度和封建关系,获得了一种轻松舒适的感觉。所以有一种观点认为,商业城是泰国之王。阿姆斯特丹、布鲁日和佛罗伦萨的历史可以解释这一点。阿姆斯特丹是一个全球性的贸易城市,这个欧洲城市在婚姻方面有着最开放和宽容的氛围。与之相关的城市有很多,比如纽约、开普敦等。,是荷兰人为了贸易而建造的。他们只关心与贸易有关的事情,在阿姆斯特丹可以兑换任何一种货币,但他们不关心宗教、意识形态和社会福利。他们的成功在于思想和金钱的自由交流。布鲁日是近代早期北欧典型的商业城市,经常与南欧的佛罗伦萨有贸易往来。佛罗伦萨是文艺复兴发生的地方。在这样一个不到10万人口的小城市,却有着一大批像达芬奇这样的杰出艺术家。这三个城市揭示了开放贸易、包容性思维和城市转型之间的某种关系。佛罗伦萨是文艺复兴,阿姆斯特丹是世俗和宽容的市民社会。

第二次城市革命最重要的部分是工业资本主义的出现。19世纪出现了工业资本主义,主要包括建立工厂、制造原料、手工加工、销售等环节。以这些环节为中心,城市在规划不完备的情况下快速发展。19世纪曼彻斯特人口在50年内增长了6倍,唯一能与之匹敌的当代是1990年后中国城市的城市化率。在这种情况下,工业资本主义导致了一系列前所未有的新兴社会力量和结果。结果之一是城市生活环境的恶化和新的政治意识形态的形成。在这方面,研究工业革命和早期曼彻斯特的最好的书是弗雷德里克·恩格斯的《1844年工人阶级的状况》。恩格斯的家庭从棉花贸易和纺织厂中获利,变得非常富有,并资助了卡尔·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事业。恩格斯一家在德国创办了一家纺织厂,他们派年轻的弗雷德里克·恩格斯去曼彻斯特考察。恩格斯记录了1844年曼彻斯特和伦敦工人的生活状况和大量数据。巧合的是,这本书与卡尔·马克思的《共产党宣言》在同一年出版。

正如马克思所说,资产阶级是自己的掘墓人。资产阶级在建工厂、招工人的同时,也造就了站在他们对立面的工人阶级。然而,要成为一股政治力量,工人需要唤醒阶级意识。

另一本关于工业城市历史的必读书籍是E.P .汤普森的《英国工人阶级的形成》。自1963年出版以来,这本书颠覆了西方历史研究。通过观察19世纪初的工人,汤普森对历史研究进行了重新定位,将研究重心从王公转向普通人,这对城市史同样重要。同时,汤普森的研究表明,工人阶级通过各种集体活动实现自我意识。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以工人和工厂为基础的足球俱乐部,比如曼城和曼联。他们开始竞争,这反过来塑造了他们的自我认同,他们塑造了自己。另外,当时的工人一般都会加入殡葬协会,每周参加一定数量的葬礼,以保证自己死后,即使没有积蓄,也会有人帮着火化,送去参加葬礼。他们的寿命很短,45岁左右就会死去。汤普森所做的是将普通工人的生活公之于众,讲述工人阶级是如何创造自己的。因此,现代世界的许多政治意识形态都是在工业城市的熔炉中产生的。

这些也导致了工业城市阶级关系的紧张,阶级冲突越来越激烈。各种对抗也引发了一系列的变化和应对,包括采取与公共卫生相关的措施、渐进式改革和城市美化运动等。1854年,约翰·斯诺绘制了《伦敦霍乱地区分布图》,他描述了当时的伦敦人是如何将注意力从清洁空气体转移到水源上的。但是,这张地图只是对当时伦敦霍乱的应对,有局限性。埃比尼泽·霍华德的《明日花园城市》真正从城市建设的角度考虑公共卫生问题。霍华德建议工厂和住宅不要靠得太近。他们应该被分开。城市需要更多的植被,应该有墓地和农场。当今世界几乎每个城市都有土地利用规划,这些规划都遵循霍华德的观点。芝加哥、格林贝尔特、马里兰、上海和新加坡的例子进一步说明了这一现象。进步改革运动也是对工业城市的一种回应。从亨利·梅休、雅各布·里斯和珍妮·亚当斯三个著名的进步改革运动的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进步改革运动是如何从城市调查到调查性新闻再到公共政策的。这些积极分子推动了一系列变革,其中公共卫生、城市规划、城市美化和花园城市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英国工人阶级的形成

况且,第二次城市革命也导致了社会关系的变化,而不仅仅是阶级关系。在这方面,德国社会学家乔治·齐美尔的论文“社会断裂:货币经济,非个人关系”是一个很好的研究。齐默指出了现代城市的一些有趣变化。在农村,村里的人都互相认识,而在城市,匿名和碎片化是存在的。一个人既可以是“儿子”,也可以是“工人”,身份不固定;同时,他周围的其他人只知道他的一个角色,却不了解他。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一种新形式的自我意识。但是,问题由此产生。城市居民必须花很多时间来“做”自己,成为那个“角色”被期望成为的样子,并管理不同的人际关系。这些往往会掩盖人本来的样子,人为了不让自己的核心部分被掩盖,会不断夸大自己的性格。有很多关于农民离开农村来到城市寻找自我的作品,但是他们越自由,就越感到疏离。

19世纪的法国人夏尔·波德莱尔写了一本名为《现代生活的画家》的书。在这本书里,波德莱尔在大众消费盛行的现代资本主义城市中,通过行走来练习体验和感受城市。这是了解这座城市的一种方式。走在城市里,你可以通过鼻子、嘴巴、眼睛、耳朵等器官参与和体验城市。

以全球化为契机,第三次城市革命是一场正在进行的革命,将在后续讲座中讨论。第三次城市革命涉及全球城市化、全球城市网络、不平等加剧、后工业化城市、气候挑战和超大城市。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51itzy.com/28727.html
(0)
上一篇 2023年 10月 30日 17:40
下一篇 2023年 10月 30日 18:0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