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讯享网,很高兴认识大家。
本报北京7月30日电(记者上官云)30日,“长安十二时辰神灯”登上热搜。在热播剧《长安最长的一天》中,一盏高大的“神灯”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目光,不少观众感叹其造型之精致。
其实类似的灯笼在唐代并不少见,有些还挺有技术含量的。据民俗专家介绍,古代的灯笼有的巨大,有的小巧精致,有的比剧中的神仙灯笼复杂得多。
灯笼,又称灯笼,主要用于照明。古代的灯笼通常以纸或丝绸作为灯笼的外皮,骨架一般用竹或木条制成,中间插上蜡烛。
它起源于汉代,在唐代非常流行,到了宋代就遍布民间。灯笼的制作很有讲究,在具有生活功能的同时,还可以具有艺术性。
比如,就灯笼的种类而言,有宫灯、纱灯、龙凤灯、角灯、树楼灯、烟花灯、蘑菇灯等。从形状上看,有圆形、方形、圆柱形、多边形等。
龙灯是比较有特色的一类,把照明和舞蹈结合得很好:龙灯前面有一个龙头,主体由几段组成,每段都是点着拉着。龙灯舞动时,有锣鼓喧天,场面壮观。
民俗学专家王娟说,在古代,有一个巨大的“奥登”,它是以事物的形象为原型的。此外,还有根据戏曲故事和民间故事制作的“活动灯”,如牛郎织女、二十四孝等,非常漂亮。
除了平时用来照明,春节、元宵节等节日,人们还会挂灯笼,既增添欢乐,又祈求平安。元宵节看灯的习俗由来已久。
《长安最长的一天》中,其背景的设定与之有关。故事讲述了元宵节前夕,长安城危机四伏,长安城的死囚张小静奉命与青年名人李泌在十二小时内拯救长安城。
在剧集中,一盏看起来极其高大上的“神灯”十分抢眼。还有人说,古代真的有这么巨大精致的灯笼吗?
答案是肯定的。唐朝的元宵节非常热闹。元宵节成了非常受欢迎的文化娱乐活动。千家万户一起出来看花灯,街上熙熙攘攘,马车转不过弯来。人们在看热闹的同时也在看新奇的东西。那时候灯笼的制作已经很有技术含量了。
有一种灯笼真的很像“摩天轮”。《朝野录》中记载,唐睿宗出生第二年正月十五日,在安福门外制作了一个高20尺的巨型灯笼轮,用各种丝绸和金玉装饰,灯笼轮上挂着五万盏五颜六色的灯笼。
此外,还有制作精美的“灯树”和“灯屋”等。《明太祖杂记》中有记载:唐玄宗年间的工匠毛顺树,手艺很好,靠采花做了一个灯房。这座灯塔有150英尺高。如果风一吹,挂在灯塔上的金玉就会发出清脆的声音,非常悦耳。
《开元天宝遗》中提到,当时韩妻已买了百灯树,高八十尺,立在高山上。从此,最后一夜燃灯,灯火照百里。
各式各样的灯笼吸引着人们流连忘返。唐代诗人苏味道在《正月十五夜》中写道:“火树银花相融,星桥反锁。暗尘随马去,明月一一来。”描绘了灯笼和月光的动人景象。
宋代的灯笼制作水平比唐代先进。南宋盛行“马灯”,马灯上装有“轮轴”,也叫纸轮风车,上面有剪纸。灯里点蜡烛产生的热量造成气流,带动轮轴旋转。烛光把剪纸的影子投射在灯幕上,影像在不断变化。
明清时期的灯笼种类更多。除了鳌山灯,清代元宵灯会上还出现了冰灯。
王娟说,上元的灯俗在汉魏时期很普遍,在唐代也很盛行。况且,无论是制作灯笼,还是由来已久的“看灯笼”习俗,都代表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完)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51itzy.com/122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