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讯享网,很高兴认识大家。
瑞茶戏是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简介
瑞昌位于长江南岸,庐山脚下。古属五头楚尾,有青铜之乡之称。它既与吴越文化互动,又与楚文化密切相关。境内山川秀美,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200多年来,特定的地理位置和人文环境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民间采茶戏艺人。
瑞昌采茶戏历史悠久。它是由黄梅采茶戏和当地的茶灯戏结合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民间小戏。是赣北最具代表性的地方戏,唱腔抒情柔美,表演简洁朴实,地方特色浓厚。俗称“糯米采茶”(以其甜言蜜语形容)。不仅有完整的原唱,还有近百首小调。多年来,他在江西、湖北、安徽、湖南等地巡回演出,深受观众的喜爱。多次在省、市、国际戏剧比赛中获奖,获得领导、专家、同行的一致好评。瑞昌采茶戏是赣北采茶戏中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剧种,流传甚广。1986年,瑞昌采茶戏更名为九江采茶戏,并载入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曲艺)第146页]。1999年,中国戏曲音乐集《江西卷》将更名后的九江采茶戏更正为瑞昌采茶戏。
2008年,瑞昌采茶戏被列入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历史渊源
瑞昌采茶戏,原名茶花灯戏,入半班后改名为采茶戏,民间俗称“茶花灯”。其主要疫区为湖北瑞昌、九江、彭泽、德安、都昌、武穴等地。
“早在明代,瑞昌、九江一带的灯笼就很流行。从元宵节到二月花会,人们成群结队地玩灯笼,非常热闹。明末,赣东的茶灯戏传到赣北,与瑞昌地区的灯光、色彩相结合,形成了具有瑞昌特色的茶灯戏。源于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的黄梅采茶戏三角班,洪水泛滥,河堤坍塌,灾民外出,逃离灾荒。它与江西北部的瑞昌采茶戏混合在一起,从而形成了瑞昌采茶戏三角班”(载于《江西省志戏剧》)。
清代道光年间,瑞昌采茶戏迅速发展成为半个阶层,民间也涌现出许多茶剧团社团。如“瓜山班(第一采茶班)、宏远班、新塘班、水琴班、科苑班等。历经六代传承:周才友-周容英-徐亭子-周荣盛-徐玉贤-杨开谦等。造就了一批很有影响力的老采茶艺人。由于各种戏班社之间的竞争与结合,同时各自的地域也有所不同,从而丰富了班腔的形式,促进了剧种的发展。
瑞昌采茶戏短小精悍,唱腔丰富。不仅有完整的原唱,还有近百首小调,大多反映民间故事。比如妹子采茶,商人蔡五凤从店里辞职,米行哥们张朝宗告,余老四推着大车赶会,受害者李毅卖女儿等等。它们在板型、结构、调式、旋律等方面各有特点:有的唱腔优美流畅,圆滑柔和,渲染力强;有的唱腔失意,浑厚,充满生活气息。许多曲调为农村人民所熟悉,台上唱最后一句,台下跟着下一句,戏曲的声部和通俗性融为一体,形成了近200年来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戏曲艺术表演形式。
1955年,瑞昌组织了100多个民间采茶剧团,举办了秋季民间戏剧演出,吸收了新的文艺工作者,组建了县采茶剧团。1956年7月,“国营瑞昌采茶剧团”正式成立。在党的“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方针的指引下,新老文艺工作者对瑞昌采茶戏进行了全面的挖掘、搜集和整理,使之更加巩固和完整。瑞昌采茶戏,俗称“糯米采茶”,是赣北最具代表性的采茶戏。
主要内容
1.代表性戏剧
1987年,瑞昌县成立戏剧创作研究室,温贤明整理了大小剧目《三十六大本,七十二插圈(折子戏)》。
1.大剧有:三宝、菜刀、鹦鹉、淮阴、排环、血衣、卖花、卖水、凤凰、毛红、罗帕、私情、鸡血、金钗、吴瑾瑾、青龙山、葵花井、朱子土、高景城、明珠塔、锁阳城。
二、小戏有:拜年、春游、卖水、养麦、绑架、春情、赶学、做瓦、打赌、做豆腐、染围裙、送香茶、过边境、劝姨妈、送月饼、挑齿虫、看灯笼、苦老婆、卖大布、送灵罗、下南京、回二楼等等。
三。改编剧目:《乌金记》(冷改编)、《二龙山》(文鲜明改编)、《锁阳城》(张旭刚改编)、《红梅疯狂》(文鲜明改编)。
四。创作剧:《党的儿女》(温贤明)、《麦亮凤去了》(张旭刚)、《蛇珠》(温贤明)。
2.著名演员
瑞昌采茶戏的艺人们世世代代在江西、湖北、安徽三省交界的乡镇巡回演出。艺人们长期交往,互相结课,教授戏曲,取长补短,形成了瑞昌采茶戏的独特风格,也造就了一批表演人才。
杨开谦(1905-1974),字大,瑞昌红霞院瓜山北洋人。
杨能梅(1919-1989),艺名Xi·老阳,瑞昌红霞院瓜山南人。十八岁那年,我师从杨开谦学习美术。老团队优秀艺术家。
邓薛健(1927-),艺名Xi老邓。瑞虹夏媛瓜山旧居邓仁。
周(1924-1994)原名海子。瑞虹,夏媛瓜山周村人,10岁学习美术,成为一名积极进取的歌手。
邓友玲(1944-1968)是瑞昌采茶剧团的主要演员,头号花旦。向邓学习。她长相英俊,声音甜美。1959年10月,应湖北省黄石市人民政府的邀请,她参加了该市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的活动。她与云南京剧团同台演出,受到京剧艺术家关锁的青睐:“小姑娘的作品真好看,非常好看!”。代表作《三姐妹下凡》、《刘三姐妹》、《江姐》,俗称三姐妹儿童剧。大的叫她“三姐”,小的叫她“三姐”。在短短十年的舞台生涯中,瑞昌采茶戏曾在江西、湖北、安徽等地演出。
3.声腔特性
瑞昌采茶戏属于板腔,“漏板”(弱拍弱唱)是瑞昌采茶戏板腔结构的一个突出特点,又称“漏板”采茶。瑞昌采茶戏音乐分为四个部分:一、原唱。1,平,2,花腔,3,韩。第二,杂类。第三,曲牌。四。打击乐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51itzy.com/106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