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讯享网,大家多多关注。
|||学习目标||
了解密度计的制造原理、使用方法和校准特性。
|||知识要点|
1.密度计是一种测量仪器,是客观条件的一种应用。
2.用密度计测量液体密度时,液体所受的浮力和重力。因为同一个密度计的重力是不变的,所以受到各种液体的浮力。由F浮= ρ液V排G可知,在各种不同密度的液体中,密度计排开液体的体积,根据其在液体中的浸没程度即可读出液体的密度。
3.密度计的刻度线分布为(均匀/不均匀),标示的密度值随着密度计的下降而升高。
|||经典范例||
示例:两个相同的烧杯放在水平桌面上,烧杯中装有不同密度的液体。将两个相同的自制密度计分别放入a、b烧杯中,密度计静止后,两个烧杯中的液面水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杯中液体的密度小于b杯中液体的密度。
B.A杯中密度计的浮力等于b杯中的浮力。
c、杯子A对桌面的压力等于杯子B对桌面的压力。
d、密度计排出的液体在A杯中的质量等于b杯中的质量。
例:小张在家里做了一个简易的密度计,用它来测量盐水的密度。实验设备包括:天平、圆柱形竹筷、细铅丝、烧杯、水和待测盐水。实验步骤如下:①用刻度尺测量竹筷的长度L。②在竹筷下端缠绕适量细铅丝。③将自制密度计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静置后用刻度尺测量竹筷在液面上的长度h1。④将自制密度计放入盛有盐水的烧杯中,静置后用刻度尺测量竹筷在液面上的长度h2。根据上述步骤回答以下问题:
(1)竹筷下端包裹适量细铅丝,主要目的是降低重心。
(2)密度计在浮力和重力条件下工作,竹筷下表面受水的压力,竹筷下表面受盐水的压力(“大于”、“等于”或“小于”)。
(3)被测液体的密度越大,液体的体积将被密度计所取代(选择“较小”或“较大”)。
(4)被测盐水的密度表达式:ρ盐水=(水的密度是ρ水,不考虑铅丝的体积)。
|||课堂练习||
1.当小明学完“用手和脑学物理”后,他认识了密度计。放入液体中,静止时,与液面相交的读数就是待测液体的密度。
(1)如图A和B所示, 水容器的浮力是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A/B)。
(2)小明在铅笔下端缠绕适量铜丝,初步制成密度计(如图C);为了标记密度计,他进行了以下实验:
A.将它放入水中,静止不动,在密度计上与水面平齐的地方标出水位。
密度值为1.0g/cm3;;
B.放入植物油中,用同样的方法在0.9g/cm3的密度计上标出植物油的密度值;;
C.和弹簧测力计刻度的标注方法一样,他用两根刻度线之间的长度为0.1g/cm3,将整支铅笔均匀标注;
D.他将密度计放入酒精中检验,发现液面明显不在0.8g/cm3的刻度上。
①如图C,小明做的密度计,你觉得0.9的刻度应该在________(p/q)吗?
②在实验步骤C中,小明均匀标注刻度对吗?________;如果被测液体的密度为ρ液体,密度计浸入被测液体的深度为H(如图D),自制密度计的质量为M,铅笔的截面积为S, 请推导出H和ρ液体的关系: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小明根据课本上“综合实践活动”的要求,做了一个简易密度计。
(1)取一根粗细均匀的饮料吸管,在其下端插入适量金属丝并用石蜡密封。插金属丝的目的是让吸管在液体中_ _ _ _ _ _ _ _ _ _。
(2)将吸管放入水中的场景如图A所示,测得的浸入长度为h;如图B所示,浸没长度为h,如果用ρ液体和ρ水分别表示液体和水的密度,ρ液体_ _ _ _ _ _ _ _ _(>:/=/& lt;)ρ水,h和ρ水,ρ液和h的关系是h = _ _ _ _ _ _。
(3)根据图A,小明在吸管上标出1.0刻度线(单位g/cm3,下同),再用上述关系式计算,标出0.8、0.9、1.1、1.2刻度线(图中未示)。发现1.1的刻度线是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4)检查校准误差,小明取食用油,先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其密度,再用这个密度计测量。但是手术过程中出现了图C所示的情况,让他很失望。实验到此结束了吗?根据经验或者思维,你觉得不换食用油可以做什么样的尝试:。
|||参考答案||
知识要点
1.液体密度浮动
2.不同深度相等且不变
3.大不均匀性
经典例子
实施例1.c
2.(1)使竹筷垂直漂浮在液面上(2)等于(3)较小的(4) ρ水(L-h1)/(L-h2)
课堂练习
【建议】:中考重点知识点的讲解会陆续发布。请关注“肖伟工作室”,配合相关知识点的精读讲座视频,根据讲义内容进行学习。会达到最好的效果。更多内容及教学视频,请登录肖伟工作室腾讯课堂观看。谢谢关注,也别忘了点赞和赞~!。https://xwgzs.ke.qq.com/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51itzy.com/461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