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讯享网,大家多多关注。
悯农二首·其二
唐朝:沈李
夏天的中午,太阳很热,农民们还在劳作,珠子滴进泥土里。
谁想,我们的一碗饭,一粒粒粮食都饱含着农民的血汗?
李绅画像沈李的肖像
沈李(772—846),汉族,亳州(今安徽)人,吴城(今浙江湖州)人,在润州(今江苏)乌溪长大。这个词是垂直的。27岁考中秀才,布助教。他与元稹、白居易关系密切,一生最辉煌的部分是诗歌。他是新乐府运动的参与者,新乐府运动在文学史上有很大的影响。乐府新题20首,已失传。有两句“悲悯农民”的诗:“午时锄草,汗滴入土。谁知每粒都难吃。”妇孺皆知,世代相传。《泉塘诗话》共四卷。
译文及注释
翻译
盛夏,烈日炎炎,农民还在劳作,汗水滴入土壤。谁能想到我们碗里的每一粒米都是农民辛勤劳动的成果?
给…作注解
禾:谷类植物的通称。饭:做一顿“饭”。熟食的俗称。
创作背景
根据唐代《郧西范蠡友人录》和陆伟《旧唐传》的记载,可以大致推定这组诗是沈李于唐德宗贞元十五年(公元799年)所作。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农民在烈日下中午在田里劳作的情景[/k0/],大体表现了农民一年四季的艰苦生活。最后用“谁知五谷难分”这样深刻的格言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的由衷同情。
开头描绘的是空中午的烈日下,农民还在地里劳作,滴滴汗水洒在灼热的土地上。这解释了,从“一粒小米”到“一万粒种子”,再到“五湖四海无闲田”,都是千千千千万万农民用血汗浇灌的;这也为下面的“每一粒都是硬的”抓住了最典型的形象,可谓一比一。一般说明农民不避严寒酷暑,雨雪风霜,一年四季辛苦劳作。
“谁知道,粒粒难吃”不是空洞中的布道,也不是无病呻吟;它类似于一句深刻的格言,但它不仅以其说服力取胜,而且在这深深的哀叹中体现了诗人无限的怨恨和真诚的同情。
诗人在阐述上述内容时,不是空抽象地讲述和论述,而是用生动的形象和深刻的对比来揭露问题,说明道理,使人容易接受和理解。
前两句,作者没说农民种地有多辛苦,庄稼长得有多辛苦。他只是把农民在烈日下犁地、挥汗如雨的情节做了一个形象的渲染,让人们更加具体、深刻、真实地品味这种辛苦和艰难。所以诗人最后用修辞的口吻说“谁知道每一粒都是硬的”很有说服力。尤其是把五谷比作淋漓的汗水,真的是精妙而生动。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51itzy.com/449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