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讯享网,大家多多关注。
笔者认为,产品与市场的匹配,随着两者的逐渐成熟,通常会经历以下四个阶段,分别称为小众、破圈、细分、个性。也就是小众产品匹配小众市场,等等。他也在这篇文章中详细表达了自己的理解,欢迎阅读~
如下图所示,产品与市场的匹配也可以称为PMF(Product-Market-Fit)。随着两者逐渐成熟,通常会经历以下四个阶段。我分别称之为小众、破圈、细分、个性。也就是小众产品匹配小众市场,等等。
最早的一批人,也叫种子用户,天使用户,核心用户,早期采用者,原教旨主义者…
他们需求强,忠诚度高,不那么在乎性价比,但是人不多。整个市场用很少的SKU(简单理解为产品类别)就能满足他们。
我们努力的方向就是找到这样一群可以共同成长,先生存下来的硬核用户。
在市场的这个时候,机会看起来不是很大。相对于蓝海,海面足够大,可以让很多从业者在不同的海域进行探索和交流,没有太大的竞争冲突。
如果一直停留在这个阶段,那将是一件“小而美”的事情。如果在这个阶段做,往往会以高端小众市场的身份出现。
比如电动车市场,在特斯拉的Roadster,包括早期的Model S阶段;还是现在的VR设备。
02 破圈阶段
只要你想做大,就必须进入第二阶段,努力打破圈子。
最大的问题是你和早期核心用户的关系断了之后处理不好,他们会说你变了,不纯。
这是因为早期相对专业的用户和大众用户的需求差别很大,“打电话”和“打电话”是不同的需求。
通常有两种处理方法。一种是干脆放弃早期用户,寻求更大的市场,比如知乎,承认自己变了。
二是用不同的产品对待。比如特斯拉推出了Model 3和Model Y;;小米从“为发烧而生的小米”拓展到“人人都能享受科技乐趣的红米”。
当然,一些基于推荐算法的互联网产品,可以通过天然的“千人千面”来解决产品差异化破碎的问题,比如哔哩哔哩、小红书等。这也可以叫“品类扩张”,下一阶段的细分,有点模糊边界。
这个时候的市场可以看做是某个维度的“下沉”,但是你仍然可以用少量的SKU来满足大家。这个时候普通大众还不成熟,对产品的要求没有太大差别。
市场对应的用户接受度曲线可以视为跨越缺口。
此时,整个市场开始逐渐从增量阶段过渡到存量阶段,竞争更加激烈,用户更加珍贵。针对特定细分市场的产品往往更容易抓住特定用户。
比如汽车市场,从福特以一辆黑色T型车称霸世界,到现在的家用SUV、MPV、跑车、轿车,分ABCD级,再到小钢炮、轿跑、保姆车、运动SUV、硬派SUV…
所以这个市场分为N多个垂直市场,整体上SKU比较多。
一般的垂直市场,质量高、性价比高、价格低,几乎对应高、中、低端。
也是一些从细分阶段进入市场的玩家常用的方式,先做扎实的品类,再去拓展品类。比如苹果,一直在“重塑XXX”,然后从Mac扩展到iPod、iPhone、iPad、Watch;更具体地说,Mac的产品线从台式机到笔记本再到轻薄本。
到了这个阶段,产品已经从千人、万人、千人。
比如饮料市场细分为碳酸饮料、茶饮料、含乳饮料、功能饮料……休闲零食细分为饼干、糖果、坚果、果脯、蛋糕……
04 个性阶段
整个市场越来越成熟,最后一个阶段的特点是出现了一批“高级玩家”,他们会反向参与产品设计和生产的过程。
千人之后,还是千人。资深用户知道在不同的情况下可以使用不同的产品。比如根据自己的需求,在网上买不同的东西,可能会去不同的电商平台找小众产品去淘宝,追求省钱,去拼多多,想快速获取用户群体。
当然,这也需要极其成熟的行业基础设施,让大批量多样化供应、小批量定制、柔性化生产的成本足够低。所以市场上的SKU数不胜数。
个性阶段也可以看做是市场的循环,在这个循环中可能会延伸出一个新的小众市场,那些资深玩家很可能会成为新的供应商。
05 整体回顾
啤酒市场经历了上述完整阶段。
上世纪末,啤酒进入中国的日常消费市场。最初几年,它尝起来很苦。这是除了白酒、黄酒和米酒之外的另一种选择。不喝酒的人不会碰它。这是一个利基市场。接下来口味变淡,成为“正餐饮品”的一个选项,下沉到喝不多的人群,面向大众市场。人们习惯喝啤酒后,口味偏好开始出现,细分出黑啤、白啤、鲜啤、果味啤酒等等。近年来,一些啤酒爱好者不再满足于大规模生产的啤酒,开始与酿酒师一起探索各种精细的工艺。
还有别的话要说。
市场发展的全过程就是从供给短缺到充裕的过程,供给方(生产者、制造商)的主导作用逐渐转移到需求方(消费者、用户)的主导作用。整个市场的发展动力逐渐转移到后者。前期发展更多的取决于供方,后期发展更多的取决于需方。
一个市场有可能从较晚的阶段无序启动吗?也许,当需求方过于强大,我们称之为“甲方”的时候,就会是“人格阶段”。比如一个有很棒想法的行业头部企业,作为需求方,投标一个SaaS系统自用。当然,他会先查看市场上有没有通用的或者垂直的产品。
某个市场可能不会完全经历四个阶段,很可能在某个阶段停滞甚至消失,被其他形式的产品取代。比如跑车在汽车市场,雪茄在卷烟市场,它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它永远是一个小众,或者说一个细分。
市场上有这么明确的阶段吗?在不同的玩家眼中,“整个市场”的边界可能是不同的,对某个具体阶段的判断也可能是不同的。所以,你会看到他们的产品策略是不一样的。
小众阶段重在探索试错;破圈阶段力求快速占领;细分阶段结合自身特点;个性阶段塑造品牌忠诚。
不同的市场阶段不同的策略对能力的要求是不一样的。明确你所面对的市场及其所处的阶段,然后做出相应的选择。
本文从产品与市场匹配的角度来谈市场的几个阶段。关于市场阶段的其他视角还有某个行业的市场发展阶段(确认需求、激烈竞争、形成垄断、期待变化)和某个产品投入市场的阶段(进入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也可以延伸理解。
以上是一些不成熟的想法,欢迎讨论补充。
专栏作家
苏杰,微信官方账号:iamsujie,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产品顾问,《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系列四本书作者,前阿里8年产品经理,集团产品大学负责人,良仓孵化器创始合伙人。期待和同学们一起用好的产品改变世界。
本文由人人作为产品经理原创发布。未经许可,禁止复制。
来自Unsplash的图像,基于CC0协议。
此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家都是产品经理。平台只提供信息存储空服务。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51itzy.com/440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