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讯享网,大家多多关注。
三百年前,中国的古人是如何舒适地“生活”的?有文人审美趣味的书房陈设是什么?你可以在《活着:中国古代人民日常生活绘画》中一窥端倪。本书是清代中国广州画家所绘的外销画册集。结合大量传世文献,对百余幅涵盖衣食住行、音乐的手绘形象画进行分析解读,以还原古人丰富有趣的日常生活和风俗习惯。
其中全套46件家具展示画册,由晚清中国外销画家绘制,主要涵盖了中国家具,如柜、椅、桌、床、轿子、灯笼及相关展示饰品,如屏风、书箱、瓶架、碗架、瓷瓶、杯盘、书房内的物品等。,每张纸的背面都有手写的英文介绍。他的商标印在书的正面,上面写着“毛呱,油画、水彩画、玻璃的画家”——当时很多广东出口画家都被称为“阿呱”。称画家为“画官”,是对其职业的一种尊称。当时十三行的一些画师可能戴了礼帽。
家具是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重要器具。我国的室内家具以木、竹等材料为主,种类和形式丰富。留存至今的家具主要是明清时期制作的。明清家具大致可以分为寝具、坐具、生活用具、屏风用具、储物用具和其他日常杂用用具,在《画册》中都有涉及。本文节选了相关的家具进行研究。
以下内容摘自《过日子:中国古代人日常生活绘画》经出版社授权,与原文相比有删节和修改。本文中使用的所有插图都来自这本书。
书架
图中的家具是一个摆满书籍的书架。中国的书籍和书架随着历史的变迁而发展。秦汉以前的文字主要写在竹简和木板上,收藏时捆扎成卷。东汉时期简书、帛书、纸书齐头并进,三国以后纸书开始流行。帛书和纸质书都是卷轴的形式,所以插在书架上,方便存放和取用,称为茶架。唐代李米家藏书丰富,韩愈诗曰:“叶侯家书多,查甲三万斧。”隋唐时期开始发展雕版印刷,宋代开始流行册页书,书籍装帧方式以线装为主。为了保护书籍,常制作信封,即以厚纸为内层,以布料或织锦为外层的盒状外套。图2中的书架上有不同颜色信封的书。
书架随着书籍形态的变化而不断改进。它们的形状多种多样,有许多别出心裁的设计。材质多为高档木材,也有竹子或其他材质的书架。图中的书架外形轻巧,分为四层,中间有两个抽屉。旁边的小书架,风格还挺独特的。明代文震亨在《长物志》中描述了他理想中的书架:“书架分两种,大的高七尺多,宽两倍,上面有十二格,每格只能装十本书,便于检索;格子下面不能放书,离地太近了,湿不了。脚也要稍微高一点。小的可以放几个。两平,方木,竹架,朱墨漆,都没用。”
古代书架书桌
这是一张具有古董架子特征的书桌。古书架是为陈方·万文古物设计的书架。框架的高度错落有致,形成几个大小不一的小方块。一般陈列在书房和客厅。清代中期的绘画和版画经常被描绘。书桌上摆放供观赏的物品称为清宫,主要包括各种盆景、插花、时令水果、奇石、工艺品、古玩、精美文具等。,可以给大厅和书房增添生活情趣。
佛手的形状五花八门,妙趣横生,和谐的“长寿”,给人一种吉祥之感。所以是清代文人非常喜欢的一种案头自白。清初的桌子上有一大盆佛手,上面有十多根树枝。清末著名高僧虚谷所写的《清宫四屏》中,就有佛手的一席之地。《红楼梦》中对探春秋霜斋的描述是“左紫檀架上有一大盘大观窑,内含数十只娇黄玲珑的佛手”。这幅画中,还画了佛手。
风扇桌,插屏座屏
图中的桌子比较少见,形状像扇形,叫做“扇形桌”,是六边形桌子的一半大小。王先生在《明式家具研究》中推测,在使用时,可将两块拼成一张方桌。
扇形桌旁边是插屏座屏。屏风是一种非常古老的家具。汉代以前,屏风曾是主要的室内装饰家具。东汉李友《冯凭铭》说:“舍则可避,用则可立。站直了,说实话。有害风邪,雾露都是阻力。被庇护总是这样。”赋予画面厚重的文化精神。屏风又叫楼屏、楼屏,是一种带座的单层楼屏,一般是古代厅堂中高大重要的家具。常放在房间中央,有一种庄重稳重的感觉。
明清时期的落地屏风用料上乘,工艺精湛,有木雕、嵌石、嵌玉、雕漆等。画面中央嵌着一幅水墨山水瓷板画。文衡《长物志》说:“屏制最老,有细大理石底座者最贵。”明清时期有大理石镶嵌的落地屏风。山水图片是大理石的自然纹理,特别罕见,在今天的柳园等苏州园林中都能看到。
平板桌子
明清长桌可分桌案。桌子和箱子的区别在于桌角的位置。王先生在研究明式家具时,把腿在面板四角的叫“桌形结”,四腿不在四角而在某些位置缩进的叫“案形结”,也就是说桌腿在面的四角,而案在案面两端向内缩进的位置。日常生活中,有人把年纪大的叫“案”,把年纪小的叫“桌”。
桌子和箱子有两种类型:平头桌和上翘桌。图中描绘的是平头桌,腰束,四条直腿配罗国剑,直腿马蹄足内翻,立体感十足。瓷器、竹器和青铜器都陈列在箱子上。其中右边的青铜器叫“钱”,口呈喇叭状,腰细,圈足高。它最初是一个盛酒的器皿。
格床
独特的装饰字架可以用来放置书籍和各种文化娱乐古董。图中的水果是香橼。香橼进入宋代文人的生活。南宋《武林旧事》列出了临安出售的“小掮客”,有“香橼-络儿”、“香橼-坐儿”等。所谓香橼络子,就是用丝线编织香橼,挂在卧室和帐中。《儒林外史》说“枕旁有烟笼,床前数十香橼成缨”,也是类似的做法。用香橼作为清供也是明清时期的一种时尚,甚至为此出现了专门盛放香橼的香橼盘。
带鞍座的玫瑰椅和带鞍座的方桌。
图为带马鞍的玫瑰椅和带马鞍的方桌。桌子配有一个玉柄和一个盆景。如意玉是清代常见的陈设,乾隆时期达到顶峰。乾隆皇帝的诗集里有《咏和田玉如意》、《咏白玉如意》、《题檀玉如意》、《咏和田玉如意》等87首诗,其中有一首写于乾隆47年的诗《咏和田玉如意》,诗中说:“一朝抱玉如意,长满一尺才怪。文混声画,首作诗。”
明清时期,文人也喜欢在几种情况下摆放盆景。编年史说,桌上要放盆景和古石。明代郜琏的《尊生八记》记载“盆景以天下五地为佳:杜南、苏、宋三县,浙江杭州,府治浦城,为许多人所喜爱。如果价值几万块钱,那是众所周知的。不过,最好有几桌盆景。”而且在他看来,所有盆栽中,天目松是第一。“以古雅为最,天目松为第一,杭城有之,高如臂,针簇短。”图中的盆景是一棵松树。
支竹吉翔流芳卓
图为一张竹方桌和香烛。方桌和六仙桌不一样。六仙桌是四条腿的六人方桌,而六仙桌是六条腿的正六边形。香是中国古代生活中用来放置香炉的家具。赵《宋集·洞清录》曰:“明窗净,香焚其中,美客立于对比。”
香属于高大的家具,有圆形的,也有方形的。久而久之,失去了原有的功能,被用作花架或展示架,也叫花架、花架。
桥头案件
图中有一个上翘的头案,案面两端有上翘的头,齿上绘有精致的金色花纹。因为箱子很窄,所以通常靠墙放置,用于陈方·万文饰品。根据用途,图中的桌子也可以称为祭祀用的桌子。祭祖桌是放置壶、杯、盘等祭祀用具的桌子。寺庙也用来放置香炉,水果供品和其他供品。
《红楼梦》第五十三回描写贾府牺牲,写道:“贾敬的菜传给贾蓉,贾蓉传给他媳妇凤姐、尤氏等人,直接上桌,再传给王夫人。王夫人递与贾母,贾母放在桌上。邢夫人在桌子的西边,站在东边,与贾母同桌。”
博加
一个独特的古董架子被用来展示文学和艺术古董。图中可以看到一盏瓷灯,一个青铜鼎和一个玉壶春瓶,里面插着一个小兵器模型。这种武器被称为“田方季华”,是由吕布和薛在清朝流行的戏剧中使用的主要演员。
嘉吉案
这种书桌也可以叫书架,就是在两个形状和纹饰完全相同的架子上放一个窄窄的面板。在案例中,一个有三条腿的青铜鼎非常引人注目。清代是金石学的全盛时期,学者和商人争相购买,使三代易器等青铜器成为市场上的热门藏品。苏州的潘祖荫和山东的陈介祺是最著名的青铜器收藏家。
清理桌面
清代家具与明式家具在造型艺术和风格上有所不同。图中的书桌表现了清式家具的特点:材质厚重,整体尺寸宽大;华丽的装修,整体稳重、精致、豪华、华丽,与明式家具的简洁、大方、美观、舒适形成鲜明对比。
书桌从左至右依次为太湖石、彝器、孔雀扇石榴瓶。
红木绣墩彩绘八仙桌
图为红木鼓形绣墩,彩绘方桌,供书写。中国很早就开始画家具。战国汉代古墓中已有彩绘家具出土,如河南信阳长台关楚墓出土的漆具、漆器,随州曾侯乙墓出土的漆器,湖南长沙出土的黑漆画龙方案等。
画的技术叫“画”,不仅限于画家具。明代出现了中国第一部绘画技术专著《绘记》。明清时期,画家和艺术家出现,绘画技术迅速提高,漆器业开始繁荣。当时的漆器制作水平以宁波和福州为最高。
跳着
桌子上摆放着各种万文古物。最左边是两个叠在一起的棋盘,是用来装围棋的罐子。右边是一个造型特别的玉壶泉瓶,是由佛寺里的净化水瓶演变而来的。其基本形状为左口、窄颈、吊肚、圈足。右边是一盏青瓷灯,造型是小脚开,斜直壁。
中间部分为四足方鼎,造型特殊,上部类似发夹。右边是一个瓷制的钵盂。右边是石饰品,产于广东省英德市。大的可以做成园林景观,小的可以做成景观盆景,放在案上。右边是一封书。
钢琴桌和钢琴凳
图为一套放置和弹奏古琴的琴桌。类似的家具在宋徽宗的名画《听钢琴声》中也可以找到。在古代,精致的琴桌是由石头制成的。曹昭在《古格概论》中提到:“琴台宜用莫畏,高二尺八寸。可以容纳三架钢琴,长度超过一英尺。郭公砖做桌面最好,尤其是玛瑙石、南阳石、永世石。”
还有汉代空心砖作为桌面,特别古雅,琴声能在砖内共鸣,产生独特的演奏效果。《编年史》中说,当时“河南郑州制造的古郭公砖,以及视力昏花者,为琴台,用空发声”。
原创/侯印国
画家/匿名
摘录/安业
编辑/罗东
校对简介/刘保清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51itzy.com/433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