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讯享网,大家多多关注。
日前,上海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上交所”)成立五周年座谈会召开。“五年来,文交所通过制度建设和体系建设,实现了票据市场发展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开启了票据市场高质量服务实体经济的新征程。”上海证券交易所董事长宋汉光在会上表示。
记者获悉,自证券交易所成立以来,票据市场业务规模总体实现稳步增长,2017年至2020年年均增长15.4%。2020年,业务总量超过148万亿元。其中,票据承兑和背书年均增长23.6%,贴现年均增长23.3%,用票企业家从105.9万人增加到270.88万人,年均增长36.72%。
此外,到2020年末,票据承兑余额达到14.09万亿元,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的4.95%;票据贴现余额达8.78万亿元,占同期企业人民币贷款余额的8.10%;2020年,票据市场交易规模为64.09万亿元,较2017年增长22.83%。
最新数据显示,2021年1-11月,全市场共发行承兑汇票21.37万亿元,背书50.32万亿元,贴现13.15万亿元,有票创业者306万人。
票据市场在快速增长的同时,其支持中小企业的作用也充分显现。2021年1-11月,小微企业用票金额43.58万亿元,占比51.37%。融资方面,2021年1-11月,小微企业票据贴现金额合计近7.16万亿元,占比54.48%;融资成本方面,2021年1-11月,小微企业票据平均贴现利率较2017年下降近200个基点,为小微企业减少利息支出数千亿元。
上述票据业务的增长离不开创新工具的引入。“五年来,文交所充分利用票据的特性和贴近实体经济的天然优势,以问题为导向加强业务创新,形成了票据全生命周期的创新产品‘闭环’,激发了票据市场的活力。”宋汉光说。
比如在发行端,引入供应链票据,整合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上下游企业之间促进企业应收账款的标准化;在支付端,推广“票付”业务,为企业提供安全、便捷、高效的网上支付工具;在贴现端,推广贴现业务,打破贴现市场的信息壁垒,增强小微企业票据融资的获得感;融资方面,推进标准化票据,以票据产生的现金流作为还款支持,提供与创造受益证券相关的服务,打通票据市场和债券市场,拓宽企业票据融资渠道。
记者了解到,目前“贴现通”业务已累计服务企业1.28万家,受理委托询价票据5.78万张、1173.06亿元,达成贴现意向票据4.72万张、1022.67亿元。折扣环节的参与企业90%以上是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贴现票据中,100万元以下的小额票据占比超过65%,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等中小机构的承兑汇票占比超过55%。
此外,截至2021年10月底,已成功创建标准化票据58张,金额61.68亿元。目前所有产品已付款。其中,基础资产为23张未贴现票据,金额15.42亿元,占比25.0%,原持有人平均交易利率为3.06%。
除上述产品外,上交所还建设了跨境人民币贸易融资转让服务平台,实现跨境贸易融资二级市场业务在线集中处理,优化金融机构跨境贸易金融服务,助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据透露,下一步,票据市场的规范发展将以服务中小企业为核心,规范商业汇票使用,优化市场信用环境和支付纪律,提高中小企业资金周转和融资效率。
同时,积极推动绿色票据市场发展,推动建立统一的绿色票据认定标准,制定明确的绿色票据认定流程,完成绿色票据相关制度建设,支持实体经济绿色低碳转型,助力生态文明建设。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51itzy.com/441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