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讯享网,大家多多关注。
从水下的“洛神水之伏”到地面的“龙门金刚”,河南卫视近期的诸多舞蹈作品,以及“飞天小仙女”们曼妙的舞姿,让中国古典舞再次走出去。传统题材和古代舞蹈可以这么精彩!
你从堡垒中被释放的历史故事众所周知。汉朝时,匈奴在边塞打仗,汉武帝“思国于宁边”,昭君“自告奋勇上边塞”,使其死于边塞,完成了与宁边讲和,促进民族和睦的使命。对于昭君来说,一个女人如何用自己柔弱的肩膀肩负起边疆和平的重任?而她又经历了怎样的心路历程?舞剧《昭君出塞》试图给观众不一样的解读。
赵军的《走出封锁线》是唐诗艺饰演的最丰富、最复杂、最深刻的角色之一。要说中国古典舞的技术功底,唐诗艺对身体的驾驭能力,对舞蹈的质感的表现,都是恰到好处,游刃有余,配得上顶级水准。难得的其实是舞蹈的“表演”部分。很难将人物的形与神结合起来,用细腻的情感演绎传达人物的精神。在唐诗艺眼中,舞剧中的昭君不同于中国历史上常见的象征美。无论在寂寞的汉宫,还是从一路到万里的匈奴,昭君总是有活下去的勇气和对希望的渴望。在对战争的反思与思考中,她主动勇敢地承担了“和解”的重任,而唐诗艺则以刚柔相济的舞蹈,一层层揭开了“落雁”的美丽,展现了昭君人格的温柔与坚韧,以及她最美的灵魂“大我”。“作为一个演员,你必须把自己投入到角色中,加入自己对角色的理解,在做每一个动作的时候,明白自己想要传达什么。这是演员的二次创作。”唐仕义说。
总导演孔德辛则表示,关于昭君,现代人总是带着偏执的狂想。画工弃市,平沙落雁,静境宁边,魂归青冢……君命与烽火、民族与大义的传奇,千百年来不停地浇铸在这个女子身上,“昭君”二字承载着大众对中国古代女性最美好的幻想,成为了人们向往和平的情感寄寓。“我无法绝对崇高化一个女性在家国与个人之间所作出的选择,但我相信,每一次选择都离不开她个人化的情感和思考,而这些则是最吸引我们的地方。舞剧从战场的《烽烟》开始,以胡汉的《共荣》收笔,战争到和平的沿变,不仅仅是时代政治与文化的历史运筹,更是女性英雄史诗的壮阔书写。”孔德新导演说,现代人对昭君总是偏执的。画中弃城,沙平,雁落,景静,魂归青冢…君主的命运和烽火的传说,民族和大义,千百年来都在这个女人身上铸就。“昭君”二字承载了大众对中国古代女性最美好的幻想,成为人们向往和平的情感居所。“我不能绝对地升华一个女人在祖国和自己之间做出的选择,但我相信,每一个选择都离不开她个人的感受和想法,而这些才是最吸引我们的地方。舞蹈以战场上的“烽烟”开始,以胡汉的“共荣”结束。从战争到和平的转变,既是时代政治文化的历史运作,也是女性英雄史诗的壮丽书写。”
记者/刘一
编辑/孙朝辉
图/SAIC上海文化广场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51itzy.com/416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