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讯享网,大家多多关注。
江南,绿红花开的声音,山麓村落的水边村落。
南朝留下了480多座古老的寺庙,无数的塔笼罩在风雨中。
这首《江南春》脍炙人口,流传至今。有学者认为杜牧的诗名为咏春,其实是借着昔日的繁华,感叹古今的兴衰。的确,唐代诗人一直有借古讽今的传统。咏史诗在全唐诗中随处可见,杜牧是其中的佼佼者。据《新唐书》记载,杜牧当时被称为“王佐才”,“刚正不阿,敢列大事,尤其是陈立之病。”杜牧强烈的使命感在他的作品中表露无遗,就像那位胸怀天下的学者。
这首《江南春》是他的代表作。晚唐以前的史诗多为古典格律,但杜牧喜欢用绝句。所以,是他的优越感:在专制制度下,没有不正确的天子,臣民对皇帝说三道四。根本无法做到“有则改,无则加勉”,往往事与愿违,引发火灾甚至死亡。最好的办法是“言者无罪,闻者足以戒”,但很多读书人把握不了这个尺度,一不小心就很难管住自己的臭嘴。
杜牧的绝句很含蓄委婉,点出了大师的名堂。如《路过华清宫》:
回望长安,骊山如一堆锦绣,山顶华清宫大门依次打开。
一骑到烟和烟滚滚的微笑,没有人知道,南方送来的新鲜水果荔枝。
如果杜牧是一个导演,他一定是一个才华横溢的导演。镜头下,只有几个由远及近的画面会清晰明了地解释一个历史事件,没有一个字的旁白,用心的观众知道他想表达什么。
《江南春》也是这样的绝句。水乡、山国、酒旗,画面感如此强烈,读者会误以为这是泼墨江南山水的印象。一般来说,广义上的南朝是指长江左边的、东晋、宋、齐、梁、陈六国政权。因其都城位于建康(今江苏南京),故又称“六朝”。传统上把宋、齐、梁、陈四个短命政权称为南朝。从东晋灭亡到隋朝统一,大约用了170年。在短短100多年的时间里,像旋转木马一样换了4个朝代。在这样一个混乱的历史时期,人民无时无刻不生活在恐惧之中,统治者居然还有闲情逸致去修建“480庙”?
其实杜牧的“480寺”只是一个大概的参考。谁也说不清南朝100多年来修建的佛寺的确切数量。以健康为例。到唐朝初期,至少有500多座寺院。历史上,建康城的寺院大多建在城南。直到今天,南京还有一句俗语叫“南门(庙)外无事”。据专家统计,刘宋时期共有寺院1913座;小石,2015;萧氏达到顶峰,有寺院2846座,僧尼8.27万人;在陈朝,仍有1232座寺庙。
为什么萧政权有这么多的寺院和僧尼?
这一切都得从历史中来回答。要说清楚这件事,首先要解释几个名词:一、谭跃,谭跃是寺庙里的僧尼对给他们钱的人的尊称。当然,大和尚说众生平等,其实他是有选择性的。普通信徒称为施主,只有有地位的布施者才会用尊称。在家修行的佛教徒,现在称为佛教徒,具体称谓是优婆塞(指男佛教徒、女佛教徒为优婆夷)。历史上,拜佛的皇帝是寺中最大的檀香殿。他们或者把自己的婴儿卖到自己的田地里,或者收集人的脂肪和药膏来供佛。香火遍地旺,民家断了烟。
历史上,南北朝时期是佛教发展的一个高峰期。这个时期很疯狂,甚至发生了一些疯狂的事情,比如皇帝出家,皇后剪发做尼姑。与其说统治者崇奉佛教,不如说他们崇奉佛教。宋、齐、梁、陈四朝的统治者都是如此,其中以宣扬济世救苦、四次“祭庙”的梁武帝最为疯狂。
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梁武帝·萧炎无疑是最精彩的一个。与其他“百事可乐不能只做皇帝”的同行不同,梁武帝是一个喜欢他所做的事情、嘴巴很大、味道很好的大师。萧炎是南朝梁朝的缔造者,是南齐王室的近亲。竟陵王小梁紫年轻时入西府,成为文人八友之一。萧炎不仅才华横溢,精通音律,擅长书法,而且还是一位能征善战的军事统帅。在对抗北魏的战争中脱颖而出,因战功而升任永州刺史,主政襄阳。后来乘齐国内乱之机,逼迫齐国和皇帝退位,坐上了皇帝的宝座,改朝换代为梁。我在那里坐了半个世纪,直到屁股上长了痔疮,被义军侯景赶了出来。
历史上,梁武帝是最虔诚的佛教皇帝。矛盾的是,谶语的产生、国家的命名、郊禅吉日的选择,都是道教人物陶弘景的大力支持促成的。做了皇帝的萧炎,回报了陶弘景的“恩、礼、问不尽”,献上雄黄、朱砂、黄金等赏赐。陶弘景没有无礼,还把他的炼丹和宝刀献给了梁武帝。
然而,在服用了仙丹之后,萧炎的思想突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两万多人掌管着道教和庸俗。她在《崇云殿》、《崇格》中写下“弃道从佛”,向各科宣称“与其在老子的教诲中苟活一时,不如在正教中苟活一世”,对我这个不做就下地狱的人来说,实在是太慷慨了。
从那以后,梁武帝的生活变得像插件一样失控。他不仅皈依三宝,还要求王公大臣和百姓信佛。他命令官员和人民说,“只有佛教,在一起,才是正确的方式…老子、周公、孔子等圣贤都是如来的弟子。”
既然我拜释迦牟尼为师,梁武帝给予是理所当然的。众所周知,和尚除了要饭碗和僧袍,一无所有。他们最大的好处就是好男好女的施舍。现在有了皇帝这个最慷慨的恩人,怎么能错过这个天赐良机呢?
很快,萧炎开始建造大规模的建筑和寺庙。今天一个给死去的父亲,明天一个给死去的母亲,后天一个大寺庙给远方能念经的和尚。有各种各样的名称,寺庙如雨后春笋般在建康城内出现,如大靖靖寺、大智渡寺、广斋寺、开禅寺等…
其中最宏伟的建筑是通泰寺,被誉为“南朝四百八十寺”第一寺。在梁武帝建造这座寺庙花了很多钱。寺内的亭台楼阁完全是故宫的风格,九层楼高耸入云。寺内古树茂密,珍宝庄严肃穆。在同泰寺,梁武帝不仅铸造了十尊银佛像,还铸造了两尊与常人无异的佛像,其中一尊是金像,另一尊是银像。为了方便自己烧香拜佛,梁武帝特意把宫城的北门放在寺庙南门的正对面,而他自己也是时而为佛时而为帝,所以很享受这样的循环。
在梁武帝信佛绝不是说说而已。他不仅恪守佛教戒律,还专门给天下僧尼“破酒肉”。对于管不住嘴又喝酒吃肉的僧尼,勒令其世俗化,以保证僧尼的纯洁。
梁武帝不仅自己诵经讲学,还为佛经做笔记。他请了一个和尚翻译讲经,成立了法会,还亲自写了忏悔录。作为天子,他甘愿做“三宝之奴”。他在六十四、六十六、八十三、八十四年间,四次向同泰寺献出生命,大臣们无奈,只好花巨资赎回。
梁武帝不仅自己崇奉佛教,还派人将佛教传入日韩。时间久了,连远在千山之外的南亚一些国家,都知道中国有一个信佛的人。事情终于传到了通晓佛法的达摩耳中。他亲自来到中国。当梁武帝得知这一消息时,他立即派人欢迎他去建康。梁武帝见法,问道:“我一生崇佛,建寺布施,供养。这有什么可取之处?”萧炎原本想听听外国僧人的几句恭维话,却不知道达摩院对此不以为意。他说,不一定有什么功德!
达摩的话惹得萧炎非常不高兴。视对方为恋人,达摩被遣送出境。结果达摩无奈“一苇过河”北上,跑到少林寺想办法。
建了无数的寺院,剃了无数的僧尼。梁武帝想得到这个“果实”,但他知道最后的果实其实是“侯景之乱”。萧炎被困台城,最终名存实亡,只为一笑置之。
、宋、齐、陈也是如此。甚至受梁武帝的影响,陈武帝和邓文迪已经把他们的生命奉献给了实践,甚至陈后主也学习了萧炎的体面实践,把他的生命奉献给了世界。南朝统治者大张旗鼓地修建寺院,大张旗鼓地朝拜佛教,原本是为了局部政权的长治久安。结果事与愿违,盛极一时,衰极一时。它没有麻痹人民,而是变得疯狂。
杜牧写《江南春》时,正值唐玄宗中年。在唐武宗大肆毁坏寺庙和消灭佛教徒后,唐玄宗开始恢复佛教。据史书记载,“自元年(847年)正月至今年五月(中五年),斧声遍闻天下,而工未毕……”。
杜牧写这首诗,正是吟咏江南春色的意思。“烟雨”二字是全诗的眼睛,风景可以空空灵悠远,历史却触手可及。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杜牧的诗真是用心良苦。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51itzy.com/401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