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千克是多少斤等于多少斤_1千克等于多少公斤

500千克是多少斤等于多少斤_1千克等于多少公斤种粮大户和农技人员谈农事,盼丰收—— 不怕旱涝保收,到处都可以为大米小米而努力。 编辑评论/注释 秋风吹过充满希望的原野,喜人的信息不断从田野里传来。9月26日,农业农村部最新农情调度显示,全国秋粮…

大家好,我是讯享网,大家多多关注。

种粮大户和农技人员谈农事,盼丰收——

不怕旱涝保收,到处都可以为大米小米而努力。

编辑评论/注释

秋风吹过充满希望的原野,喜人的信息不断从田野里传来。9月26日,农业农村部最新农情调度显示,全国秋粮收获已达25.1%,进度比上年加快1.2个百分点。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前夕肯定的那样,今年我们克服了去年北方罕见秋雨洪涝、冬小麦大面积晚播、局部新冠肺炎疫情等不利因素,应对了南方严峻的高温干旱挑战,实现了夏粮和早稻增产,期待粮食生产再获丰收。

仓里满的喜悦背后,是一次次投身大地的艰辛,是一个个心血和智慧凝结而成的感人故事。我们邀请四位种粮大户和两位农技人员,体验大国的“粮”策,品味中国14亿人民对丰收的憧憬和信心。

【一线旁白,种粮大户】

让更优质的稻香飘到千家万户。

旁白:,吉林省吉林市永吉县九月丰家庭农场的负责人。

九月秋收忙,我们九月丰家庭农场4000亩水稻丰收在即。

去年二三月份会准备春耕,采购化肥和种子。但今年3月,根据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要求,运送农资的车辆不能进村。就在村民们提心吊胆的时候,政府帮我们开通了春耕绿色通道。所有的化肥和种子都按时送到了地里,滞留的村民也经过了严格的防疫程序,坐政府的车回村,所以种粮没有耽误。还帮身边100多户村民采购了农资,为大家解决了燃眉之急。

没想到,今年六七月份,在完成育种、整地、施肥、移栽后,连续的阴雨天气给田间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麻烦。

那时雨下得很大。如果雨水不能及时排出,幼苗浸泡3天以上,对生长有不利影响。每个人都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好在农业部门组织专家技术队深入田间地头,指导我们科学管理,有效引水,及时排水。

2013年,我们建成了“看得见的农业”示范基地。借助卫星遥感、大数据、无人机等技术手段,通过大屏幕就能看到农作物的生长情况和测得的数据。比如绿色部分表示长势良好,红色部分表示可能遭受了病虫害。这样的精细化管理,让我们更有信心稳定生产,增加收入。

今年有幸获得“中国十大农民”资助项目,感觉肩上的担子更重了。我要带着乡亲们种好粮食,把质量更好的大米端上餐桌,千人千面香。

在土里,“淘金”和“风光无限”。

讲述人:山东省泰安市岳阳农作物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薛丽娜

去年秋天,正是玉米灌浆的关键时期。连续下了20多天的雨,合作社种的玉米都泡在水里了。事情真的很紧急。我白天组织工人排水,晚上召开会员大会,讨论下一步工作。地里全是泥,大家二话不说钻进去,一步一步加紧干活。

持续的秋汛导致小麦播种推迟了15天,社员们如坐针毡。经过与市区两级农技专家反复协商,我制定出了从整地到播种的一整套晚播技术方案——地块板结怎么办?深松、旋耕和镇压,使土壤达到适于播种的状态;部分地块湿度大,苗木病虫害风险很大。我该怎么办?我们在播种前给种子包衣,以严格防止病虫害。合作社还购买了立式旋转双压播种机,播种量从每亩15公斤提高到每亩28公斤。

今年春天,麦苗整体偏弱。为了保证粮食产量,我组织农技专家一次次在田间指导,同时加强天气预警,防止春末寒和夏季干旱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党的好政策也给了我们很大的帮助。如“科技强苗”专项行动,组织全省农业科教力量开展巡回技术指导,把好的技术和方法带到田间地头,确保小麦稳产高产。到6月,合作小麦平均亩产达到650公斤,高产研究田亩产达到836.62公斤。

现在,合作社一步步发展壮大——现有社员268人,机器设备220多台套,经营土地1300多亩。

《淘金记》在土,谁说是梦?

种田智慧让种粮更有活力。

讲述人:雷应国,江西省丰城市嘉禾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今年夏天,凤城的高温干旱持续了两个多月,真的让我很担心。我别无选择,只能向镇政府求助。政府紧急采购了150多台水泵,分发给我们这些种粮大户,并组织力量帮助我们挖抗旱井,开发新水源,全力解决秋粮“燃眉之急”。为了尽可能保证“救命水”不被浪费,我组织农民一起清淤修渠。在我们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下,大米算是缓过来了。

我今年41岁,务农近20年。为了种好田,我到处学习琢磨。2013年,我组织邻镇65户农民入股,成立了凤城市嘉禾种植专业合作社,开始了规模化种植之路。后来还购置了插秧机、收割机、旋耕机等200多台套现代化机械设备,建成了总面积20亩的育苗大棚58个,粮仓3个,在当地小有名气。

我爱你,创造了丰城市的几个第一:第一个向市气象部门定制24小时气象服务,第一个使用水稻烘烤技术,第一个租用植保无人机实施病虫害防治,第一个大规模使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我还成立了石秀惠农服务中心,提供农资直供、测土配方、农机插秧、粮食晾晒、农民培训等服务。以及村民们需要的所有服务。这两年听说市里在搞养殖、农资、农机服务的大数据平台,马上联系,也加入了进来。现在买农资,调农机,轻轻掏出手机就行,别提多方便了。

现在,政府支持越来越强,技术创新越来越快。怎样才能让农民种粮越来越有活力?

“老本行”玩新花样

讲述者:湖南湘乡市段誉乡南水村李平家的农民李丽萍

2013年,我放下锤子,拿起锄头,“半路出家”开始种水稻。

在种植双季稻的过程中,我发现加班晚栽的秧苗生育期推迟,而且由于寒露和节气温差大,往往会减产。如何让后面种的苗赶上生长周期?经过不断摸索,终于摸索出机插机抛混的用法,利用机抛苗生长期短的特点,弥补机插的时间差。两种方式相辅相成,分期种植,同步成熟,有效规避了气候变化带来的减产风险。

养殖要结合多家之长,还要因地制宜,不断改进。以农田为实验室,我摸索出增加水稻种子用量、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等10多项新技术,对种水稻这一“老本行”玩出了新花样。现在,很多技术都被周边乡镇的种粮大户学习和采用,我为他们感到非常自豪。

但是,要想发展壮大,还得靠管理。从去年开始,我采取了“统分结合”的精细化管理模式,统一购买农资,统一犁地播种,统一收割销售,然后以村民小组为单位把田地分成十几个区,有专门的人员进行精细化管理。

今年7月以来,湘乡市遭遇罕见干旱,精细化田间管理大显身手。十几个经理都很会种地。他们时刻关注苗情,及时引水灌溉,把自己负责的田地打理得井井有条。

九年来,从攒钱买第一台农机到水稻种植机械,从单打独斗到组建专业管理团队,再到拿起“金竿”,我对土地的感情越来越深。未来,我会为了我的“丰收梦”继续走下去。

【一线旁白,农技专家】

精心“诊断”,为农田开减灾药方。

讲述人:四川省简阳市平武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农业科农业技术员吴先辉。

水稻亩产500公斤,玉米亩产320公斤…虽然今年简阳遭遇极端高温干旱,农作物产量受到一定影响,但我们和乡亲们一起采取节水抗旱措施,交出了一份秋粮丰收的沉甸甸的答卷。

今年7月底以来,持续干旱给秋粮生产带来严峻挑战。为了抓住救灾的窗口期,我和同事们时刻绷紧一根弦,包村到户,蹲点帮助农民和各类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搞好田间管理,确保补救技术的有效性。

在保联进化社区,曾经有七组种植户找到我,说他今年种的1.53亩水稻旱情严重,田地都裂了。走访结束后,我摸清了进化社区的受灾情况,立即上报镇里。该镇协调将鸡公山灌区的水引至镇上的水库、蓄水池,再以灌溉的方式引至种植户的田间地头。该镇还对灌溉站、滴灌等农田灌溉设施进行了全面检查和检修,为的是让血液畅通,让庄稼解渴。

面对极端天气,要抗灾减灾。及时分析灾情发展趋势及其对作物生长的影响,制定农业技术服务工作计划,出版发行“明白纸”、技术手册、挂图等。并对灾情做出了预警。对大型企业主、集体经济技术骨干、农民合作社和农户,有针对性地进行防灾减灾技术指导和培训。

根据各村的实际情况,我们开出了不同的减灾“药方”。对于受持续干旱影响的,采用各种方式灌溉保苗水,尽力扩大灌溉面积;对于没有灌溉条件的旱地地块,采取中耕、高耕等措施,增加土壤蓄水量,减少田间水分蒸发;对于受旱较轻的土块,应采取喷施抗旱保水剂等措施,提高作物的抗旱能力。同时,我们还积极推广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应用,最大限度地发挥未受影响作物的产量潜力。

为了大地的丰收,为了农民的笑脸,我们一直在行动。

科技引领,让种植者眼前一亮。

讲述人:农业农村部科学施肥指导专家组成员、河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叶友良。

去年7月,河南遭遇罕见暴雨。我带着团队去了兰考、临颍、杞县等地,专程从外地赶回郑州,查看玉米等农作物受灾情况,快速诊断处理,最大限度减少农作物损失。查现场指导和电话微信回复,记不清帮助了多少农民…

作为河南省首席科普专家,我还担任省防汛减灾科协种植业专家和联系人,指导中牟、新乡、柘城县等地开展灾后恢复生产。第一次接到任务给全省淹麦做施肥培训的时候,忍不住犯了一个错误。淹麦怎么施肥?被淹的土会怎么样?需要注意哪些问题?我立即到新乡、卫辉、浚县等地实地考察,与各县农技专家座谈,向全国各地的专家请教。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完成了河南省淹水晚播小麦施肥技术培训,编写了华北冬小麦施肥指导,让广大种植户感到眼前一亮。

今年春节期间,我们受农业农村部科学施肥专家指导组委托,制定了《春季晚播小麦施肥指导意见》。2月10日,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肥料技术处组织的晚播小麦电视电话会议上,我在现场查看路边小麦长势,同时与大家探讨小麦苗情和施肥管理建议。今年6月,受持续高温影响,我们与新乡市科协合作开展了“抗旱保丰收”系列活动,实地察看农田近4200亩,编制发放高温天气农作物田间管理技术指导意见1100余份…

27年来,我一直从事小麦营养与施肥的教学和研究,一直对青年学生说:既然选择了农业,就要淡定,静下心来,吃点苦。值得庆幸的是,如今,一批年轻人扎根农村,向农民传授测土配方施肥、高产栽培、病虫害防治等农业技术。我相信,在这片“黄金土地”上,不仅能长出金色的粮食,还能孕育出更多年轻有活力的“新农民”。

(项目组:光明日报记者、、赵、、胡晓军、汪洋、余爱华、李晓东、周洪双、王胜喜、张世英、王思敏,光明日报通讯员吕蒙、李庆林、熊吉、刘晓琴、周鸿飞)

《光明日报》(2022年09月28日07版)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51itzy.com/39430.html
(0)
上一篇 2022年 12月 14日 12:15
下一篇 2022年 12月 14日 13:0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