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应台的十七岁(北京大学一名学生)「建议收藏」

龙应台的十七岁(北京大学一名学生)「建议收藏」2018-10-16 12:42 |城市快报 年纪越大,越理解父母。 昨天下午,作家龙应台携新书《永远——给美君的一封信》来到杭州,在浙江图书馆举行了读者见面会。她上次来杭州是在10年前的2008年…

大家好,我是讯享网,大家多多关注。

2018-10-16 12:42 |城市快报

年纪越大,越理解父母。

昨天下午,作家龙应台携新书《永远——给美君的一封信》来到杭州,在浙江图书馆举行了读者见面会。她上次来杭州是在10年前的2008年。

会上,浙江图书馆500人报告厅座无虚席。面对读者的热情,临时增开两个演播大厅直播活动。

“我会在杭州呆3天。龙贵屿是我最想去的地方。对,我是为了桂花来的!记得十年前我来杭州的时候,完全被这里的桂花迷住了。后来我对自己说,一定要在桂花季再来杭州看看。这次就像完成了你的愿望。我还跟朋友开玩笑说,杭州这么美,能不能帮我在这里找份工作?”

桂花的美好记忆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龙应台说,“我喜欢杭城还有一个原因。最近看了新出版的《苏东坡传》,也想找找苏东坡在杭州走过的遗迹。因为苏东坡是所有诗人中我最喜欢的。”

龙应台回忆说,十年前,她住在香格里拉酒店,独自背着背包出去散步。看到一辆公共汽车开过来,不知道它要去哪里,她就上了车。“公交车转了很多圈,好像是在九溪十八间那个地方下车。我也不知道去哪里。这时,我看见路上有一个农妇,肩上扛着农具,朝山里的方向走去。我想,我们还是跟着走吧。然后不知道过了多久,我来到了一个村子。我问是什么地方,对方告诉我是龙井村。我继续往前走,突然,一股桂花香扑鼻而来,一棵巨大的桂花树出现在我面前。说真的,我这么大了。有生以来第一次看到这么多茂密的桂花树,真是太香了。”

70多年前

我妈在杭州天香楼结婚。

为了桂花,为了苏东坡,也为了我的母亲美君。

“回到美君故里,我特别期待杭州的读者。毕竟这个车站和其他地方太不一样了。在美君故里谈这样一本书,有着特殊的意义。”龙应台在读者见面会上说:“10月13日晚,我进入杭州市区后,感觉马上就不一样了。17岁的美君就要坐船去杭州做生意了,那么今天的杭州对我来说意味着什么?”

龙应台曾经写过她母亲的生活经历。“美君于1949年1月离开淳安古城……美君从来都不是一个多愁善感的人。她聪明、果断、坚强。城里人都知道英嘉是个厉害的女儿。十七岁时,她会一个人搭一船货,从淳安经水路到杭州做生意。”20岁时,美君爱上了来自湖南的宪兵队长。1946年,他们在杭州天香楼结婚。

“我今天早上去了酒店,在西湖边散步。桂花的香味突然让我明白了美君的乡愁。杭州的温暖和女人味让我第一次看到了‘乡愁’这个词。”龙应台说,“我刚刚发现,我父亲和母亲的乡愁是不同的。父亲来自湖南衡阳下面一个小村庄的山沟里,从来没有描绘过家乡的一草一木。他想念的永远是自己的母亲。在父亲心里,他对母亲的记忆,代表了家乡的无数纽带。不像美君,她的乡愁是一片具体而美好的土地。”

想告诉读者

有些东西错过了就无法回头。

在龙应台的印象中,无论美君走到哪里,他都会想念家乡的山山水水。就算她带着妈妈去看瑞士的莱茵河,阿尔卑斯山的冰川湖,得到的也是妈妈的呢喃:可是这水比不上我们的新安江……

“我还是无法理解她的心理。直到今天,我来到杭州,才发现,正是这个地方的温暖,让这片土地永远挥之不去。我记得在我面前从来不哭的美君,曾经一遍又一遍的给我讲淳安古城门口的石狮,他的家乡,还有祠堂。她一辈子都没有忘记浙江老家。”龙应台说,“我后悔了。直到现在,甚至是今天,在杭州看到桂花的时候,我才真正理解了母亲这么多年的向往。她想念故土。如果我早点意识到,也许20多年前,我应该带她回老家。当她还记得我,记得一切的时候。但是我醒得太晚了。我后悔为什么不早点做?”

她在现场呼吁,“我写《永远》这本书,就是想告诉读者,人生有些东西真的不能浪费。不做,错过了就不能回头。我想,如果20年前有人写了这样一本书告诉我,也许我今天就不会有这个遗憾了。”

(原标题《龙应台在杭州:在杭州看桂花才知道妈妈的故乡》。编辑王)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51itzy.com/37781.html
(0)
上一篇 2022年 12月 17日 14:31
下一篇 2022年 12月 17日 14:51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