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讯享网,大家多多关注。
1
成熟不是一个人身体的外在变化,而是一个人内在心理规律的变化。
看看苹果的成熟度,看看是不是这样。苹果熟了是因为里面熟了吗?相反,如果一个成熟的苹果外表看起来又红又亮又完美,那么它的内部果肉肯定会变质。即使没有腐败变质,也没有原生态中按照自然规律成熟的苹果的风味、甜味和丰富的营养。
为什么?因为有人篡改了,破坏了苹果成熟的自然规律,给苹果催熟剂和农药就像拔苗助长,想走捷径,投机取巧。最后的结果只能是适得其反,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生老病死,新旧交替,这是生命中正常的自然规律。不需要抗拒,恐惧,打破,顺其自然,心平气和的对待就好。
人真正的成熟不是表现在外在,而是内在的自我实现。
马斯洛把人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其中最高层次的需求是自我实现。自我实现就是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竭尽全力超越巅峰”。
一旦一个人的动力来源是自我实现,他工作的动力,他对理想的追求,他对生活的热爱都将不再受限。这是自我实现需求区别于物质奖励等其他激励方式的最重要特征。一旦需求得到满足,其他激励源就不再生效,但自我实现会不断激励个人取得突破。这是一个人的内在驱动力。
所以,真正成熟的人,一定是极度渴望自我实现的人,是堂堂正正,照本宣科的人。他们向世人证明了,人在live high中完全可以实现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对得起自己,对得起他人,对得起ta所爱的世界。
宋代的周敦颐在《胡艾莲说》中提到,唯有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清而不邪。中间外直,不铺展不分枝,香味远而清,婀娜多姿,种得好,远远望去,也不可笑。
荷花被中国人称为花之君子,被儒家称为圣人,即仁;佛教徒称之为般若波罗蜜多,现在人们称之为觉悟智慧的人;道教称为神仙,即得道之人。
人的一生有两件重要的事情。一是做人。第二是与人打交道。前者是做人,后者是做事。前者先于后者。只有学会做人,才能把事情做好。
与这两个事件相对应的是两个规律,人们必须尊重这两个规律,这两个规律是一个人变得真正成熟的主要和必要条件,两者缺一不可。
这是什么?
第一,《易经》干卦中提到,君子终日辛苦,若夜辛苦,则无咎。
其中“努力”指的是自强不息,“劝诫”指的是慎之又慎。这句话的意思是一个人从白天到晚上都是勤奋谨慎,没有任何疏忽。
所以,“励精图治,自强不息”是古代君子做事成功的法则,也就是为人处事的法则,是一个人成功的基本法则。
人要有始有终,不要盲目的开始,也不要盲目的结束。更重要的是要谨慎。要真的谨慎,就是“跟着老虎尾巴走”才能太平。做大事要广泛团结,“与人同在野”,成就大事者要“顺天而人道”。
第二是顺从、宽宏大量、品德高尚。
《易经》中“坤侯万物,德和无穷”。很壮观,但是很咸。
意思是说,地形辽阔辽阔,大地是万物之根。万物都靠它生长,它遵从天道。地很深,却承载万物。其功德无量,蕴含大德、光明、志气,使万物生长,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放在一个人身上就是一个人的气度不凡,本质上是一个人的胸怀,一种格局。
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就要时刻记得低调,谦虚,时刻让自己处于一种饥渴的状态,“谦虚自牧”,有功德而无功德(谦虚)。想要过上幸福的生活,就要“言行一致”,把自己的特色产业进行到底,凡事都要想好。慷慨、温和、大方是最受欢迎、最持久的行为方式。
明白一切都是“贝,无路可走”,明白一切都是“悔之已久,来之已晚”。
所以这两条定律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地球的容量是有限的,所以一个绅士必须不断地培养自己的美德来承担这个世界。
这也是中国最高学府清华大学的校训。
2
魏惠王死后,他的儿子继承了魏襄王的王位。有一天,蒙克去拜访他,临走对别人说:王祥看起来不像君主,和他接触也感受不到敬畏。
王祥突然问蒙克:世界怎样才能稳定?蒙克回答说:只有统一才能稳定。王祥又问:谁能统一?蒙克回答:不乱杀人的可以统一。王翔又问:谁愿意让他统一?蒙克回答说: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愿意。
事实上,通过分析蒙克和王祥之间的对话,你会明白世界如何稳定取决于你尊重什么。尊重的是人民。世界的稳定能持续多久,能走多远?这要看你怕什么或者怕什么。我们怕的是实行暴政,滥杀无辜,而是反过来实行仁政。
就像现在说,人怎么做好工作?取决于你尊重什么。你的事业能走多久,走多远,取决于你害怕什么。你所尊敬的东西最终一定会成就你,会使你变得贤惠;你害怕和恐惧的东西,会一直让你保持清醒,自我完善,不断进步。
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物不知道自己的命运,但也不畏惧。现在,大人,你侮辱了圣徒。
君子浩然之气,慎之又慎,故往高处走;小人肆无忌惮,放任自流,最终输了。
一个真正成熟的人,一定是一个有敬畏之心的君子。什么是敬畏?既是尊重又是恐惧。如果一个人有ta尊重的东西,却没有什么好害怕的,当一个人无所畏惧的时候,他绝对是一个平庸的人。一个有恃无恐的人,意味着所有人都怕ta,那么这个人基本就完了,成不了什么大气候。这是自负和无知。
相反,如果一个人有ta害怕和恐惧的东西,却没有ta尊重的东西,那么这个人就很自卑,没有自我价值感,喜欢逃避和退缩。这个时候宰相肚里不能撑船,没有德行。
本质上,敬畏也是一个人行为中的边界感。没有边界感的人就像未成年的孩子是巨婴。
所以人对事物一定要有敬畏和尊重,这样你才能大度和贤惠。只有怕事,才能自强不息。毕竟,只有心怀敬畏,才能成为英雄。
3
一天,王琦去找蒙克商量:有人建议我不要攻占燕国,但也有人建议我趁机吞并它。我想用一艘巨大的运兵船攻击另一个同样大的国家,并在50天内征服它。这不是人力所能做到的,只能是天意。现在如果我不吞并燕国,上帝一定会带来灾难和责难。我把燕国并入齐国如何?
蒙克回答说:“如果燕人在吞并后高兴,他们会吞并它。古代也有人这样做,比如周武王。”吞并后燕国人民愤怒,不要吞并。在古代,人们也这样做,比如周文王。
蒙克的意思是给齐王提建议。齐国要想征服燕国,也不是不可能,但是有一个条件,就是燕王在虐待燕国人民,燕国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此时齐王去征讨燕国,是为了拯救燕国人民于水火之中,能够得到燕国人民的认可和欢迎。
也就是说,一个大国征服另一个大国,实际上是一种新的制度取代另一种旧的制度。
比如中国革命的时候,蒋介石的实力是优于毛主席的,那么为什么最后毛主席能够建立新中国,蒋介石却不能?
最大的原因是,蒙克曾指出,毛主席是拯救中国人民于水火、实行仁政的领袖,而蒋介石是把人民困于水火、实行暴政的领袖。毛主席建立的新制度自然会取代蒋介石建立的旧制度,最后会受到更多人的欢迎和认可。
然而,当时的齐王没有采纳蒙克的建议,这最终导致了燕人对齐国的叛乱。
当时,陈嘉去见蒙克,问道:周公是个什么样的人?蒙克回答说:这是一个古老的圣人。
陈嘉又问:圣人也会这样犯错吗?蒙克回答说:周公是弟弟,管叔是哥哥。周公的错误是合理的。况且古代君子改过,现在所谓君子放过。古之君子,其错如月食,人之所见。当他改正时,人们会更加钦佩他。现在的这位先生,你是不是就是让他的错误不改,还要再找一个借口。
所以,这个故事就是要告诉你,自古以来就没有圣人,以后也不会有圣人。圣人君子不完人,没有缺点,不犯错误,但是会犯错误。但是,如果他们知道自己的错误,就会改正,这样以后就可以少犯错误或者尽量严谨,严格要求自己。
认知越低的人越固执己见,喜欢找借口,强词夺理。
四
读了历史你就会知道,古代有很多无知的皇帝,也有阴险狡诈、油腔滑调、自以为是的下属。他们通过君王赋予权利,喜欢玩政治,和无知的皇帝们鬼混。
在黄石公的《孙子兵法》中提到:显而易见的就是隐含的。意思是一个在下属面前大放光彩的上级会被忽悠。
说白了就是喜欢卖弄小聪明,炫耀自己。历史上,普通人耍小聪明往往很快就会被戳破,对上位者耍小聪明可能会一不小心丢了性命。比如杨修。
反之,如果上级向下级炫耀自己的聪明,高维的人向低维的人炫耀自己的聪明,就会导致更严重的欺骗。
为什么会有“下满”的规定?
第一,对权威的恐惧。权力有天然的威慑力。面对上级时,下级往往顺其自然,即避免得罪上级,或者避免承担负面后果的责任,使上级得不到正确的反馈。
第二,人难免自私。下属为了博取好感,不切实际地奉承上级,美化自己,会脱离客观事实,使上级陷入无知。
第三,追求利益。下属为了借机获取利益,利用上级自以为聪明、软弱、懒惰等特点,主动欺骗上级,捏造事实。
张译和苏秦就是其中两个。他们都是用英国和连横的政治政治去游说各国,这样才能达到财富的高位,让天下人都效仿。公孙衍,魏国人,名叫Xi寿,也以能言善辩而闻名。天下有苏代、李肃、周醉等人,专精诡辩与人争,不胜枚举。更奇怪的是,这些喜欢诡辩的人,在当时是最出名的。
在杨雄的《法眼》中,提到苏秦和张仪正在学习鬼谷子的智慧,鬼谷子本质上是一种阴谋诡计的理论。
这很好的证明了一句话:自古真情留不住,只有套路得人心。这往往是那些善于伪装自己,充满坏事和阴谋诡计的阴谋家,却备受那帮乌合之众追捧。
现在我们身边有一些人,表面上看起来读的是孔夫子的书,满口仁义道德,实际上做的却是张仪、苏秦那样的事情。这些人就像表面温柔娇嫩,内心却有一颗蛇蝎之心的女人,而凤凰之音则有着恶鸟的羽毛。
虽然这些人看起来很有天赋,但是很可惜,这种天赋用在了错误的地方,并不是我们认为的正确的天赋。
相反,也有很多有真才实学的人身居高位,却不刻意表现出来,从而避免了很多危险,对形势看得更清楚。
比如王阳明,他是中国历史上的哲学家,是治理有方的大臣,也是很有成就的军事统帅。但他从不炫耀自己,所以在政绩和学术上都很有成就。
所以像张仪、苏秦这样的人,不能算是君子。什么是君子和君子?
蒙克说:君子一生正直,立志为民。如果他没有决心,就洁身自好,一个人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权贵不能屈。这就是那位先生。
真正的君子,一定要懂得正大光明的美德,做光明正大的事,做一个正直的人,按书办事,有钱的时候能控制自己不挥霍;穷凶极恶的时候不要改变自己的意志;你不能在权力下改变你的态度。这是绅士该做的。
孟子在《孟子》中说,“敬德爱仁义,可以安居乐业。故士穷而不失义;开悟的时候不要背离道德。穷则不失义,故平和自得;人不失望,是因为开悟时没有背离道德。古人,当恩于民;当你想出现在这个世界上的时候,不要培养自己。穷的时候,免疫;当你富有时,你在世界上是好的。
穷是外事,唯道德是根本。所以,你可以不忠,你也摆脱不了。
至于“穷则独善其身;富则善天下”,就像孔子说的“用之则能;放弃了就可以藏起来。”它成为中国知识分子两千多年的座右铭,成为最强大的心理武器,不仅对别人,对世界,甚至对自己。
在你贫穷失意的时候,它以“独当一面”的崇高理念抚慰你失落的心,让你保持清醒,自强不息,精益求精。
当你有机会飞黄腾达的时候,它以“擅闯天下”的骄傲让你保持谦卑和饥渴。不要被名利冲昏头脑,有功德但不要骄傲,要大度。
所以,无论你是富是贫,都是绝对有效的心理良药,是战无不胜的思想武器和法宝。
其次,如果你有理想,而且你走在正确的道路上,坐得正,做得好,就一定要捍卫它,不要怕被别人嘲笑。
当时,中山国依靠齐国的强兵入侵王召和赵国的领土,掳掠百姓,引水灌溉城市。于是,赵的令北攻中山国,与大臣费祎商议,让百姓穿短衣,着,学骑马射箭,防备全方位的灾难,并下旨改为,以招募骑马射箭的勇士。他说,愚蠢的人会嘲笑我,但聪明的人能理解,哪怕全世界的人都嘲笑我。
那怎么做呢?方式就是上下。只有上层能先做到,下层才能做到。他说,治国有一定的规矩,始终以人民的利益为根本,处理政治事务也有一定的规矩。执行命令是最重要的。要表现出善良和仁慈,首先要对付地位低下的下层民众,要执行法规,首先要取信于贵族和亲信官员。
比如,一个管理者首先要管好自己,而不是别人。只要管理者管好自己,下面的人自然会跟着做。如果一个管理者不能管理好自己,ta也不可能管理好别人,成为管理者。
所以,走正道,让别人说去吧。就算别人嘲笑你,那也只能证明别人自己的愚蠢,别的什么都证明不了。
5
能说会道、口若悬河、好争辩、不讲道理的人往往居心不良。
赵的弟弟赵胜,人称,门下有数千人。其中一位,公孙龙,擅长“强白之别”的辩难与考证。孔川从鲁来到赵,与公孙龙争论“奴婢有三只耳朵”的说法。
公孙龙的口才真的可以让一个奴婢有三个耳朵的事实显得真实,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可以说死人是活的,活人是死的。平原君再也受不了了,所以让他们停止争吵。
这时,一个叫邹衍的人说:不,所谓辩论,要区分不同的类型,不要互相侵占,排列不同的概念,不要互相混淆,表达自己的意图,表达自己的观点,让别人明白而不是迷惑。这样,辩论的胜利者才能坚持自己的立场,失败者才能得到自己追求的真理。这样的辩论是可以进行的。如果用繁文缛节作为证据,用花言巧语互相诋毁,用花言巧语偷换概念,吸引他人使之无关紧要,那就妨碍了治学的根本原则。纠缠不休、咄咄逼人、总想让别人让步的做法是有害的。
就像老子在《道德经》里说的:信不美,好话不信。好人不争论,坏人不争论。什么都不知道的人什么都不知道,但是什么都不知道的人。圣人不积,以为其为人,多有。你和别人拥有的越多,你拥有的就越多。天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之而战。
你什么意思?
真言往往不美,花言巧语往往不是发自内心的真心话。心地善良的人不喜欢诡辩,善于诡辩的人往往感情不好。有真才实学的人不一定有学问,有广博知识的人不一定都有真正的智慧。圣人从不自私地积累财物,而是把财物拿出来帮助别人或与人分享,反而变得更富有;尽可能多的给别人,可以让自己更富有。世界的自然规律对万物都是有益的,而不是有害的;圣人的准则是帮助所有人,而不是和别人竞争。
最后,希望你能做一个君子,记住一个规则: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地球的容量是有限的,所以一个绅士必须不断地培养自己的美德来承担这个世界。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51itzy.com/376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