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运动口号(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口号)「建议收藏」

五四运动口号(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口号)「建议收藏」五四的怒吼早已消散,但五四的精神却一直浸在中华民族奋斗的血液里。今年是五四运动100周年。回望那段历史,重温百年前激情燃烧的岁月,加深对五四运动历史意义和价值的认识,才能更好地推动新时代中国青年传承…

大家好,我是讯享网,大家多多关注。

五四的怒吼早已消散,但五四的精神却一直浸在中华民族奋斗的血液里。今年是五四运动100周年。回望那段历史,重温百年前激情燃烧的岁月,加深对五四运动历史意义和价值的认识,才能更好地推动新时代中国青年传承五四精神,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

一个

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爆发于100年前的五四运动,是由先进青年知识分子充当先锋队,由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伟大的爱国革命运动。五四运动对当代中国的发展和进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为什么会爆发五四运动?说白了就是反帝反封建。这场运动所带来的影响和作用,在历史上确实是震撼而辉煌的。五四运动的功绩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发动了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把它推向了一个新阶段。“五四运动被当时的世界革命、俄国革命和列宁称为。五四运动是当时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虽然五四时期还没有中国共产党,但已经有一大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支持俄国革命。五四运动,在开始的时候,是共产主义知识分子、革命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和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当时是运动的右翼)的统一战线的革命运动。它的弱点在于局限于知识分子,没有工人农民的参与。但是到了“六·三”运动的时候,不仅知识分子参加了,广大的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资产阶级也参加了,变成了全国性的革命运动。五四运动开展的文化革命是一场彻底反对封建文化的运动。中国有史以来,从来没有过这样伟大而彻底的文化大革命。”(《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99-700页)

五四运动能够成为一场轰轰烈烈的文化革新运动,与它是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新表现形式是分不开的。在那个时期,由于新的社会力量的成长和发展,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出现了一个由工人阶级、学生和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组成的庞大的阵营。特别是十月革命后,出现了一批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他们成为运动中的“关键少数”,成为运动的实际发起者、鼓动者和组织者。最先觉醒的几十万爱国青年学生勇敢地站在运动的前面,呐喊着,战斗着,起着“先锋作用”和“带头作用”。(同上,第565页)觉醒的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第一次登上历史舞台,成为赢得斗争的决定性力量。如果联系到“五四运动为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以及五卅运动和北伐战争作了思想准备和干部准备”(同上,第700页)的结论,联系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 而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五四”以来我国发生的三件大事,“是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个里程碑”(《在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求是2018年第24期)。 那么,我们就有理由充分认识到,五四运动与历次革命相比确实是前进了一步,充分认识到五四运动与历次革命的不同,在深入梳理五四运动的精神脉络时。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呢?

回答这个问题,关键是看它给中国近代思想史提供了哪些新的东西。五四运动在形式上是一场学生爱国运动,但从整个社会背景和社会发展来看,它的作用和影响远不止于此。五四运动波及到中国的思想文化选择、政治发展方向、社会经济走向、伦理道德教育等诸多领域。在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和发展中发挥了极其突出的作用。

五四精神的基本核心是爱国主义。五四运动所体现的爱国主义精神,既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精神的生动体现,也是注入新的世界观因素的结果。“振兴中华”的口号是孙中山先生于1894年在《振兴中华宣言》中首次提出的。从那以后,大多数爱国者都把它作为自己的终身目标。可以说,此后中国的一切革命斗争,都是为了振兴中华民族;所有的进步和成就都是受它的启发。从这个角度,我们也可以把五四精神概括为三点,即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无私奉献的社会责任感,追求时代潮流的科学民主精神。

五四精神的形成及其前所未有的变化和巨大的影响,原因是多方面的。最重要和最根本的原因是,五四运动打开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大门,从而为改变中国近代史的进程和航程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条件。这是五四运动在中国现代思想史上的开创性地位的根源,也是“现代性”在整个中国思想史上的鲜明标志。

众所周知,自开埠以来,中国的先进分子一直在不断向西方学习,追求进步,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然而,无论是甲午战争还是戊戌变法,无论是义和团运动还是辛亥革命,都没有把中华民族从水火中拯救出来。中国仍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究其原因,说到底就是以前的这些运动没有跨越旧观念的藩篱,没有先进的世界观做指导。因此,彻底的反帝反封建是不可能的。

五四运动则不同。早在五四运动前夕,李大钊就在中国大地上第一个举起了马克思主义的旗帜,写下了《崇高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许多振奋人心的文章。五四时期,邓中夏、张、陈潭秋、瞿秋白、张闻天、周恩来、沈泽民、马俊等一批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成为学生运动的中坚力量。五四运动后,被称为五四运动“总司令”的陈独秀也宣布站在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下。随后,在五四运动的影响下,新文化运动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思想界和知识分子中广泛传播。虽然其传播过程并不平静,但经过多次争论,马克思主义并没有消失和消亡,而是迅速在中国流行起来。

五四运动中涌现出一批进步知识分子,迅速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开始有意识地在工人中传播马克思主义,组织和领导工人运动。这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道路选择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新民主主义时期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确定提供了巨大的帮助,实际上也促进了中国步入现代社会。

今天,当我们回顾一百年前的五四运动时,我们不难发现,以往研究得出的结论是站得住脚的,不容置疑的。结论是,五四运动极大地提高了中国人民的觉悟,特别是开始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认识到了无产阶级的力量。他们到工人中宣传马列主义,组织工作,促进了马列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从而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创造了阶级、思想和干部条件。这个结论的价值之一在于,它揭示了五四运动的历史功绩和意义。

在中国的文化战线或思想战线上,五四运动前后构成了两个不同的历史时期(《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96页)这个判断的根据是,在五四运动以前,中国文化战线上的斗争是资产阶级领导的新文化和封建阶级的旧文化的斗争。这个时期的新文化是旧民主主义的文化,是世界资产阶级的资本主义文化革命的一部分。五四以后,情况就不同了。五四运动以后的新文化,是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是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文化革命的一部分。中国产生了一种全新的文化力量,这种反帝反封建的文化新生力量的“领袖”的资格,落在了无产阶级文化思想的肩上。这里的“无产阶级文化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领导的共产主义文化思想,即共产主义世界观和社会革命理论。而“这种新生力量在社会科学和文学艺术领域,无论是哲学、经济学、政治学、军事学、历史学、文学艺术(无论是戏剧、电影、音乐、雕塑还是绘画),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这支新文化军队从思想到形式(文字等)都发生了巨大的革命。).其巨大的气势和凶猛的力量简直无敌。其动员范围之广,超过了中国任何一个历史时代。……这是无人能否认的铁一般的事实”。(同上,第697-698页)即使此时的资产阶级顽固派毫无常识,极其嚣张地喊着:“收起”共产主义。但是,共产主义的思想体系和社会制度,却在全世界铺天盖地,强大无比,同时保持着自己精彩的青春。对此,毛泽东同志曾经总结说:“自从科学共产主义在中国出现以后,人们的眼界提高了,中国革命也改变了面貌。没有共产主义的指导,中国的民主革命是永远不可能成功的,更不用说革命的后期了。所以资产阶级顽固派才叫嚣,要求‘收起来’。”(同上,第686页)从这里,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马克思主义(或共产主义)的世界观和革命理论对中国的社会变革和文化发展是多么重要。

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经历了许多阶段,每个发展阶段都有自己的特点。但是,“每个阶段最重要的区别是共产党产生前后”。(同上,第559页)也就是说,共产党的产生是中国民主革命从屡战屡败走向胜利的起点,是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水岭。换句话说,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彻底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建立独立的民主国家;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通过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来实现中国走向社会主义制度的“两步走”。毫无疑问,这是中国共产党“产生前后”各阶段民主革命特点中“最重要的区别”。那么,究竟是什么让中国共产党人有勇气、有信心、有能力去实践这个宏伟的“两步走”计划呢?按照毛泽东同志的说法,正是因为有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我们才能“走历史的唯一道路”(同上,第559页)

严格地说,五四运动有两种潮流,一种是革命潮流,一种是反潮流。我们不妨从五四时期的文化论争中,来看看这两种思潮的较量,以及中国现代文化发展方向的历史规定。

一个时代的文化方向的选择,不是任何一个思想家灵机一动就能构想出来的,也不是任何一个思想家移植、照搬外国模式就能奏效的。文化方向的选择归根结底是经济、社会和历史变化的结果。五四时期的文化论争实质上是一场关于整个国家是否需要改革以及如何进行改革的大辩论。五四时期,为什么守旧派抵制新文化在中国的传播没有起作用?为什么以傅斯年、胡适等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学者认为守旧派的观点是“瞎说”,在文化上极力鼓吹“全盘西化”,而在实践中却行不通?为什么梁启超、张君劢等人反对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谴责资本主义的腐朽没落,主张用中国的古老文明建设所谓“新文明”,吸收西方一切文明,而这种兼收并蓄的方案却成了泡影?根本原因是这些文化方向的选择未能与当时中国社会经济变革的大趋势实现内在一致。所以,虽然五四时期有很多“治疗中国”、“重建文明”的“方案”和选择现代文化发展方向的“路线图”,但真正触及痛处、真正符合中国国情、真正对未来社会变革和文化发展起到实际作用的意见,还是出现在那些以无产阶级世界观为主导的社会主义新文化(其前一步是新民主主义)的思想家身上。

瞿秋白说:“20世纪以来,物质文明发展成了无数的疾病。‘文明问题’不仅在书本上讨论过,在无产阶级社会主义运动中也讨论过。”(《现代文明与社会主义问题》,《东方杂志》1924年1月第21卷第1期)他还说:“东方民族只有进行世界革命,才能避免殖民化的祸害,才能正确地把科学应用于大多数劳动平民,才能打破宗法社会的封建制度的残余。才能得到真正文化的发展。”因此,有必要将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正确方法应用于实际的体育运动中,以造福于劳动人民…这样,它就是一条通向新文化的道路。”(《东方文化与世界革命》,《新青年季刊》1923年6月第1期)可见,文化问题上的革新思想是作为政治经济变革的舆论准备和思想先导而存在的,它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是最可行的。

自“五四”以来,中国思想界对中国现代文化发展方向的选择发生了重大变化。在这些变化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对中国社会发展和文化更新问题的回答。陈独秀开始摒弃“全盘西化”的影响,同时对新旧道德调和论进行反驳,开始指出西方社会的一切不良现象都是由私有制下的旧道德造成的。“现在他们前途光明,正是要抛弃私有制下一个人、一个阶级、一个国家利己的旧道德,发展公有制、互助、慈悲、利他的新道德”。(《和合论与旧道德》,《新青年》第7卷第1期,1919年12月)李大钊从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对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必然性作了科学合理的分析。他认为,“直到19世纪下半叶,最高道德要求的本质才得到正确的解释,而解释这一本质的两位学者是达尔文和马克思。”(《物质变革与道德变革》,《新潮》1919年12月第2卷第2期)李大钊在《从经济角度解释中国近代思想变革的原因》一文中,不仅分析了中国新思想代替旧思想、新文化代替旧文化的客观必然性,而且明确指出近代中国只有一条路可走。此外,他指出:“我知道,今天,在世界经济中,中国实际上处于将是世界的无产阶级的地位。我们应该研究如何使世界的生产资料和生产机关与中国工人发生关系。”“新的思想产生于对经济的新状态和社会的新要求的反应”。(《从经济上说明中国近代思想变化的原因》,《新青年》1920年1月第7卷第2号)尤其可贵的是预示了社会主义文化和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和光明前景。

回顾历史,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尽管五四前后关于东西方文化的争论经历了一些波折,尽管中国的文化复兴问题比其他国家更为复杂,尽管率先在文化战线上冲锋陷阵的先进战士们的理论深度和广度还不够,但五四之后, 没有哪一派能像早期共产党人那样提出真正有价值的文化观点和主张,也没有哪一派能像早期共产党人那样对中国未来的文化选择做出如此高瞻远瞩、准确无误的蓝图。 这份“先驱者的遗产”是革命史上的一座丰碑。它代表了五四运动的方向,是当时文化战线上的最高思想成就,也是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

学术界长期以来习惯于简单地将五四精神称为“科学”和“民主”精神,这在一般意义上是好的。因为五四运动的代表们真的高举了“德先生”和“赛先生”两面大旗。但是,纵观五四运动的全景,不难发现,它也在提倡“科学”和“民主”。在里面,各派的实际含义大相径庭。实用主义、实证主义、进化论、西方民主主义等理论五花八门。其中,只有以李大钊等人为代表的早期共产党人,挥舞着新的思想武器,把目光投向科学的唯物史观和工农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民主,才赋予了五四运动真正的灵魂。

这个结论是现实的。这一结论不仅可以从“五四”时期的大量文献中得到检验,也可以从“五四”以来波澜壮阔的中国近代社会、思想和文化的历史中得到证明。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五四精神是五四运动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五四倡导的爱国、进步、民主、科学思想,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是激励人民在新时代奋勇前进的精神力量。

总结和回顾百年来五四运动的经验教训,不难发现,处在中国历史变革关头的五四运动,对中国现代文化的发展方向和现代社会制度的选择提出了科学的要求,激励着新的阶级力量的代表勇敢地走上历史舞台,在革命的火焰中宣告了古老而青春的中国的诞生,宣告了不屈不挠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历史的足迹在那里,历史的篇章在那里。五四运动两年后,中国共产党诞生了。五四运动三十年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四运动六十年后,中国在改革开放中踏上了伟大民族复兴的新征程。这些变化,归根结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习近平总书记说得好:“从五四运动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这在中华民族和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是划时代的。”(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2018年5月2日)这一飞跃的事实本身就证明,发端于五四运动的中国现代文化,“只能由无产阶级文化思想即共产主义思想领导,其他任何阶级的文化思想都不能领导”(《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98页)。同时也证明了中国的社会进步和“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这是近代以来中国发展进程赋予的规定性和必然性”(习近平:2016年5月17日在哲学社会科学座谈会上的讲话)的结论是极其科学的。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绝不是敲锣打鼓就能轻易实现的。我们必须准备作出更加艰巨和艰苦的努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治国理政挑战之多前所未有。赢得优势、主动和未来,必须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运用科学理论指导我们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障碍、化解主要矛盾、解决重大问题的能力。要以更广阔、更长远的视野思考和把握未来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不断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理想。”(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8年5月4日)这是我们克敌制胜、永葆青春活力的看家法宝和基本经验。

当代青年是与新时代并驾齐驱的一代。这一代青年面临的这个新时代,既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发展最好的时代,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代。1939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模范青年大会上说:“中国的青年运动有着良好的革命传统,这个传统就是‘永久斗争’。我们共产党继承了这个传统,现在传下来了,以后也要继续传下去。”(《毛泽东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90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我们这一代人难得的历史机遇。每个青年都应该珍惜这个伟大的时代,努力成为“永远奋斗”的光荣革命传统的继承人。

基于此,习近平总书记曾在五四运动95周年之际语重心长地说过这样一句话:“广大青年对五四运动最好的纪念,就是在党的领导下,做时代前沿的勇敢先锋、开拓者、奉献者,以执着的信念、优秀的品德、丰富的知识、过硬的本领,同全国各族人民一道,担负起历史重任,让五四精神放射出更加耀眼的时代光芒。”(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2014年5月4日)我们要把这种告诫牢牢记在心里。

(作者: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51itzy.com/37230.html
(0)
上一篇 2022年 12月 18日 13:40
下一篇 2022年 12月 18日 14:0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