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式电脑安装(家用台式电脑一般多少钱一台)

台式电脑安装(家用台式电脑一般多少钱一台)自从我上大学以来,我一直盼望有一台自己的台式电脑。小学用了十年的旧电脑,高中换了笔记本。上大学后,为了轻薄,我又用了四年MacBook Air。被守望先锋吸回Windows阵营的时候我还没毕业,破旧…

大家好,我是讯享网,很高兴认识大家。

自从我上大学以来,我一直盼望有一台自己的台式电脑。小学用了十年的旧电脑,高中换了笔记本。上大学后,为了轻薄,我又用了四年MacBook Air。被守望先锋吸回Windows阵营的时候我还没毕业,破旧的大学宿舍还是不允许我置办台式电脑——上下铺,一群舍友共用几张桌子的宿舍里可以放一个外接键盘,真是天大的好消息,于是我就置办了一台神舟战神。安装计划一拖再拖,直到我毕业,学习毕业,开始工作,开矿潮起起落落两次。我还是拿着旧的MBA和1060显卡的笔记本上班看。

终于在3月的某一天,服役了5年半的神舟不堪重负,屏幕上开始出现条纹——这是我移动断开外接显示器时才发现的。考虑到它换了硬盘,加了内存,键盘也失灵了,我觉得不如趁这个机会,完成“装个桌面”的心愿。

伤痕累累,寿终正寝。受伤和死亡。

这是我第一次自己装机器,也是我第一次有机会把过去看到的相关资料全部付诸实践。就目前的结果来看,这次安装非常成功,我想借此机会分享一下自己的经验。希望随着新显卡即将到来的档口,更多人可以迈出自己安装的第一步。

考虑到现在是电脑硬件升级的时候,直接推荐机型意义不大,所以本文就从个人安装的经验来提供一个学习和尝试的思路。

选件,前往装机的第一步

如果你想自己组装一台PC主机,第一要务是完成所有零件。在这个过程中,你需要搞清楚两件事:电脑包括哪些部件,你想要什么样的主机。

一台电脑包括什么部件?

对于每一个“安装理论家”来说,安装零件是我看过的每一个教程和视频中反复重复的基础知识。

一般来说,电脑主机不可或缺的部件包括主板、插在主板上的CPU和内存条、机械硬盘或固态硬盘、CPU散热器、电源(及配套电线)、机箱。如果你的CPU没有核显,你需要一个(独立的)显卡。如果想加强散热,还需要相应的机箱风扇。

还有一点要记住的是,主机不再是什么都自带的笔记本。别忘了给自己买一些必要的外设。最基本的就是一个显示器,一个鼠标,一个键盘(可以去小众会员那里看看什么是机械键盘,也可以去小众商店买我们的定制键盘)。如果你有其他要求,可以考虑摄像头、Windows Hello认证模块、音响、耳机、外置声卡、麦克风、显卡平板等。,但是没有这些并不会影响你的基本使用。

如果你对这些名词不熟悉,现在有两件事要做:

按照上面提到的(至少标了粗体的)部件,给自己列一个购物清单。按照清单的顺序,观看相关视频,理解这些东西的用处和现有的主流品牌、型号。

对视频的强调是让对其毫无概念的人知道其功能和外观。相比看图片和文字,视频更直观,可以顺便学习如何安装。

需要提醒你的是,任何评测视频/文章都不能保证硬件性能测试完全公正合理,所以在赢得信任的时候需要有自己的判断。我会在文末附上对我个人最有用的视频列表,供参考。

我是如何在各种部件中进行取舍的

每个人对电脑的需求和喜好都不一样。有的人只是想要一个性能怪兽,想玩最新最炫的游戏大作特效以全帧起飞;有的人希望桌面好看,让电脑成为自己住处的另一个光源和另一道风景;还有的想拥有一台稳定且性价比高的家用机器,办公,打字,看电影。

当然,最好的解决办法是拼一套好看、功能强大、价格便宜的电脑。此时,请邀请我最喜欢的电子产品,三圈图:

想什么都占便宜是不现实的。选择是一个不断权衡的过程,让实际安装的效果尽可能接近之前的预期。每个选择都是遵循以上三个圈子中的一个。不用说,便宜。剩下的两种情况在这里简单讨论一下。

我要极致性能

在选项这件事上,纯性能党要比外观党方便得多——如果你对高性能有非常强烈的依恋,比如视频渲染、流媒体直播、高清游戏,优先考虑堆叠的预算。然后根据选择的CPU和显卡,选择能承受CPU的散热器,电源和接口适配的主板,频率和大小合适的内存,功率足够高输出稳定的电源,能插这些设备的机箱。如果总价超出预算,适当减少一部分需求——但是这里请注意,不要过度减少主板的预算,让一个稳定的主板充分发挥你购买的高性能硬件。其次是电源,有些电源(尤其是小厂家/代工厂)可能存在虚瓦数或者过载保护不到位的状况,购买前需要大量的咨询和评估。

但是选择CPU和显卡的过程——看各种评测视频的过程——是一个“这一个好像更强大然后升级”的连续过程。为了避免陷入循环,以性能为导向的用户需要控制自己的预算上限,尽量不要仅仅因为可以获得免息分期付款或临时折扣就升级思想,尽管这真的很酷。

我想外观至上

如果你对你的机器的外观有想法,准备放松你的预算。好看的硬件在同等性能下通常更贵,包括但不限于精心设计的机箱,更酷的灯光,甚至纯白的电源。

比如总会有人在搜索机器信息的过程中看中某个具体的案例或者某个具体的安装设计,比如放一只手,整个小面板,最后发光分体水冷等等。这些东西不仅会大大增加安装难度,还会显著增加时间和金钱成本。就拿分体水冷来说,好看,设计感强,但是保养维修的麻烦会让安装分体水多年的老手望而却步;而如果自己做不了,交给别人做,人工成本就是一笔很大的未知费用;别人修不好,就得重新买其他散热设备。

来源:B 站 有梦想的阿肯老师 讲述自己受害被宰经历来源:b站有梦想的阿肯老师,讲述自己受害被宰的经历。

相比之下,选择特定的机箱可能会便宜很多,但同样麻烦。确定机箱意味着限制可以放入的硬件的种类和大小。例如,对于有“小而精致”需求的用户来说,主板的选择大概率局限于ITX规格。同等性能下,ITX主板会比更常见的mATX贵一些;匹配电源也可能受限于更昂贵和更小的SFX规格;同时,由于机箱的体积限制了散热器的高度/体积,整机所能承载的最高性能也会受到限制。

所以对于注重外观的人来说,更重要的是找到一个可以接受的性能下限,比如找到自己对某个游戏或者某个软件指标的预期性能,并以此作为基准。

我的选件经历

综上所述,在实际操作中,这两个方向不是非此即彼,而是根据最关心的配置或者现有的可复用硬件逐步动态调整。劝要美观的先定配置,要性能的先挑底盘,是不合理的。

以我个人的安装经验为例。起初,我希望有一个非常小的主机。我希望它以黄色为主色调,不需要RGB灯。经过一番观察,机械大师C24的底盘被选为基准。这个选择限制了我做主板ITX规格,散热片要在135mm以内,显卡要短于245mm。但同时也希望散热足够好。在风冷的前提下,CPU满负荷运行时不要撞到电源墙。

其实在这个限制下,我也可以选择符合自己性能要求的配置,因为我没有太多高负荷的活动,经常玩的游戏也不会吃太多资源。所以我初步选择的配置是5600 x+双风扇3060Ti搭配利民银魂SS135散热器,在保证外观的前提下,尽可能的提升性能,降低温度。

机械大师 C24 机箱,可以用尺子比一下这个尺寸有多小。图源:淘宝 机械大师官方直营店C24大师的机器外壳,你可以用尺子比较一下这个尺寸有多小。来源:淘宝机械大师官方直营店

但是后来,我得到了一个AMD 5800X处理器。主要评估显示,它超过了我之前对散热压力的估计。在一个小小的机箱里,5800X即使搭配市面上性能顶级的小塔散热器,也有很大概率过热,撞到散热墙。所以我决定放宽对机箱尺寸的限制,不再放在桌面上。

在用卷尺对比了各种机箱的尺寸参数后,我的目标机箱已经从同系列的C24(最大支持ITX/DTX主板)扩展到C34(最大支持ATX主板),主板规格也改成了性价比更高的mATX。

图源:淘宝 机械大师官方直营店,C24 与 C34、标准中塔机箱大小对比。图片来源:淘宝机械大师官方直营店,C24和C34,以及标准塔式机箱的尺寸对比。

相比大多数支持mATX主板的情况,C34还是比较小的,但是对硬件兼容尺寸的要求放宽了,所以我的选型过程就变得轻松很多。本着首选散热、显卡附件等活动的心态,我最终形成了这个配置列表:

CPU:AMD 5800X主板:华硕 TUF Gaming B550M-PLUS (Wi-Fi) II(常见的推荐型号中选择了后置 USB 较多,且带有无线支持的一款,缺点是没有前置 USB-C 插槽,权衡利弊后放弃前置 C 口使用。)显卡:性能不低于 3060Ti 的任何能买到且价格合理的显卡,最终买到了影驰金属大师 3070Ti OC散热器:利民 PA120(高度 157mm,适配新机箱与 5800X 的发热。)机箱:机械大师 C34(浪费一个前置 USB-C 口。)电源:先马黑钻 1000W 金牌全模组(更低瓦数的同款也足够,但这款在打折。)内存:科赋 BOLT-X 3600MHz 16GB×2硬盘:长江致钛 PC005 512G / 西数 SN550 500G(老机器复用)/ 西数 WD40PURX 4TB

我的配件堆我的配件堆

为了等待每个部件合适的价格,从第一次购买配件到组装完成有一个月的间隔。如果在618这样的购物节买,会更划算。

装机,以及一些大家不怎么提起的小坑

所有组件到达后,这是一个令人兴奋的安装步骤。如果你和我一样,是第一次安装机器,无论你多么渴望,请等一个精力充沛的休息日再安装。尤其是当你为了美观而选择更小的外壳,又想让整机好看的时候,估计安装时间会翻倍。

一般来说,安装过程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步骤:拆下机箱外面板,组装主板上的元器件,将主板固定在机箱上,连线,固定其他元器件。不同底盘的具体步骤可能不同。推荐步骤通常附在机箱说明书中,也有相关的机箱评测视频,可以作为安装参考。

所以在这里,我就不介绍具体的安装步骤了,我就说几个我遇到过的,在我看过的视频里没怎么强调的注意事项。它们在资深安装人员的心目中可能是“常识”,但对于安装新手来说,这些都是没有被理解的问题。

散热器前后的安装顺序调整

每一个视频都在强调,安装散热器一定要注意两点:撕掉冷头/接触面上的薄膜,交替向左两次、向右两次、向右两次拧螺丝。即便如此,很多人也没有注意撕膜,以至于散热器在散热区根本就工作不了几年,一个螺丝一下子拧到底散热器主体就歪斜了。其实不只是暖气片。任何部件在安装过程中,都要先把膜全部撕掉,然后再均衡地把螺丝拧成一圈。

而且我还要强调一点:如果你用的是小机箱,安装风冷散热器的时候,不要先把风扇挂在散热器本体上。

如果您决定使用风冷散热器,您可能会发现散热器在交付时并未集成。风扇、固定线和散热器本体通常是分开包装的。散热器撕开,涂上硅脂,固定在主板上之后,下一步应该是把主板固定在机箱里。通常,教程不会确切地提到何时需要组装散热器。

利民 SS135,送达时散热器包装内的状态,风扇与散热器本体并未固定。图源:利民官网利民交付的SS135,暖气片包装状态下,风扇和暖气片本体不固定。来源:利民官网

由于暖气片大小不一,如果提前把风扇勾好,后续的布线工作可能会比较困难。有些散热器还会限制内存条的高度,需要在购买阶段或安装阶段进行测试,以调整风扇的位置或方向。

在实际安装过程中,我反复脱钩风扇四次,以便调整到适当的位置。机箱越小,安装过程中的限制就越大。我建议在安装好暖气片本体后,连接整理好附近的线缆,安装好暖气片风扇电线,然后固定在暖气片本体上。

小机箱考虑电源定制线与理线

大部分安装工作完成后,为了让机箱看起来更整洁,有一个强迫性的过程:布线管理。理线的原则是尽量在不正面的地方把线理直,要用好理线带,把多余的线扎好,放在不影响其他配件,不被透光面看到的位置。

大部分连接电源的电线都不是很软。无论是电线直接连在电源本体上的“非模块化电源”,还是在本体上预留接口的“全模块化电源”,电线的柔软度都只是“可用”。如果你的表壳特别小,或者你希望表壳的视觉效果更好看,你可能需要提前考虑“动力定制线”。

对于小机箱来说,虽然柔软的定制线缆是另一项开支,但实际上可以降低布线和安装的难度——当然,原装线缆是没有问题的,就是需要更多的调整时间。我第一次安装的大部分时间都浪费在排线上了。从打开到完全安装用了五个小时,后期将近四个小时,我和机箱里乱七八糟的电线纠结在一起。

提前准备系统盘与键盘

在完成开机测试,准备安装系统之前,一定要准备好系统盘和支持有线连接或独立接收器的键盘,F区键不使用组合键。BIOS中的大部分操作都需要通过键盘来完成,少数BIOS可以使用鼠标。F功能键通常包括进入BIOS、进入高级模式或确认等功能。蓝牙键盘不能直接连接BIOS。就像2.4G无线键盘一样,需要将独立的接收器连接到USB上。既然都要有线,我建议还是直接用有线连接比较好,可以更稳定。至于避免使用组合键,主要是因为有些键盘无法正确的将组合键的结果输出到BIOS。

至于系统盘,需要提前用另一台电脑,用Windows 11创建工具制作。虽然是小事,但在实践中会忘记。我装电脑的时候洗了系统盘,因为之前在笔记本上装了Ubuntu,装的时候记得重做Windows系统盘。

内存安装,以及安装之后的设置

各种安装教程总是强调买两个双通道内存条。选择高频内存可以提高性能,但是他们没有说主板上的四个插槽应该安装在哪里,也没有说安装后如果BIOS中没有设置内存超频,大部分高频内存只会运行在2133MHz。

要启用双通道,必须将其插入正确的插槽。大多数主板建议安装在2/4插槽,而不是1/3插槽。具体原因在下面的视频教程列表中有描述。实际上,具体的插槽号和建议的安装位置会在主板说明书中以某种形式标明。安装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主板手册。

图源:微星 B450M MORTAR MAX 主板说明书来源:微星B450M迫击炮MAX主板手册

至于内存频率,因为大部分高频内存采用XMP标准,所以理论上相当于这个高频,是官方预设的稳定超频,已经给你测试过了。要启用这个高频率,需要找到内存超频功能(一般标为XMP/A-XMP/A-XMP/D.O.C.P等。)在BIOS里。它可能隐藏在与性能、超频、调试等相关的标签页中。您可以手动打开它并选择适当的参数。然而,提出这一XMP标准的英特尔在自己的保修规定中将XMP列为“超频”,这将导致处理器失去保修。所以处理器坏了就送英特尔去修。别说你有XMP。

可以参考的视频教程

在最后一节,我会列举一些在学习安装和选项的过程中提供了很多帮助的视频资源。毕竟无数UP主都涉足硬件领域。希望我的推荐能帮你减少筛选的麻烦。

电脑部件科普

在硬件科普部分,我提倡硬件茶来说说这个UP主。他发表过一系列关于计算机硬件参数和特性的科普视频,包括内存为什么要双通道,频率怎么选,应该装在哪个插槽,为什么要开XMP,PCIe、机械硬盘、固态硬盘的基本知识,电源的金银铜牌的区别。

选件前评测与选件参考(抄作业)

经常看L3-凶汉猎人,作者是之前贴的装机神,然后自己做了b站视频,每到购物节,他都会拿出一套各个价位的配置清单。虽然他不一定要买,但至少可以在大致的参数和方向上得到一些参考。

说到各种硬件的具体对比和评测,我最关注的是51972和喵喵App。5972擅长每一个细节方向的细致对比测试,用严格的控制变量展现硬件的真实品质。喵折叠App理论上是一个“营销号”,但是它的对比评测和科普视频很全面,值得一看。

评价供电的时候我会选择开玩笑,微笑。这是一个少有的专注于一个电源领域测试的UP主,甚至有过为了消除个体差异连买5个同型号电源的记录。如果对文字内容感兴趣,电源也可以参考极限魔方的文章。他会对电源进行详细的拆解和评估,并不时介绍一些科普内容。

我关注的大多是在粉丝只有几千的时候有梦想的阿肯老师。从分体水冷的教程到分体水冷的劝说,再到后期各种机箱的评测,他的视频风格都很轻松,实际安装测试也比较完整,相当有参考价值。

散热器和风扇你可以查一下林海rinhai和KENNY Kenny Cool的视频。前者测试了大量的机箱风扇,后者因为机箱小,配置高,会不定期的对新散热器做对比测试。F_风华也对适合ITX底盘的下压式/小塔式散热器做了一系列对比。如果对小底盘感兴趣,可以参考一下。

本节没有单一的推荐视频。单个视频的时效性无法保证,因为硬件在不断更新。

装机过程参考

【安装教程】这可能是你在网上能找到的最详细的安装教程了《来自硬件茶谈》是一部简洁易懂,思路清晰的安装教程,适用于大多数常见机箱。而如果你觉得这种高效的输出模式太硬核,也可以选择古代装置猿的三个分期教程系列。前者是手册,可以用于安装前的理论学习;后者是一段相声,节奏缓慢,解释了小白的许多常见错误。可以在安装过程中播放,缓解紧张气氛。

著名的LinusTechTips团队也经常推出各种主题安装教程,通用的是《绝对愚蠢的10分钟快速安装指南》。另外,由于LTT经常收到各厂商的馈料,你可以在他们的视频中找到各种安装技巧、硬件评测、配置推荐、对比,并在b站提供官方合作中文字幕版,唯一的问题是他们的视频确实太多了……要找到这些需要花点心思。

至于散热和机箱风道的设计,可以看硬件茶谈“机箱风扇如何安装,机箱风道如何科学布置”。用林海测试ATX底盘的冷却管道。

成品,全部暗化,基本无光的黄色小机箱。成品,全黑,基本上是暗黄的小盒子。

以上是我所有的安装经验。希望你能在即将到来的618和矿难中,买到自己喜欢的硬件,打造自己的新机。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51itzy.com/13770.html
(0)
上一篇 2024年 2月 4日 17:40
下一篇 2024年 2月 4日 18:0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