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有几天(2018年这一年有多少天)

2018年有几天(2018年这一年有多少天)“大国之大,也是大国之重。归根结底,一切都是千家万户的事。” 自2013年以来,每逢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都会来到群众中间,聊家常,问冷暖,听民声,送祝福。 走过不同的省区市,往返两万多公里;翻过海…

大家好,我是讯享网,很高兴认识大家。

“大国之大,也是大国之重。归根结底,一切都是千家万户的事。”

自2013年以来,每逢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都会来到群众中间,聊家常,问冷暖,听民声,送祝福。

走过不同的省区市,往返两万多公里;翻过海拔3000多米的山梁,冒着零下30多度的严寒,换过各种交通工具,一路艰辛,只为一睹真容,“哪怕一天只看一个点”;贫困农民、一线工人、孤寡老人、孤儿和残疾儿童…千千成千上万的基层工人和普通百姓永远是他最关心的人。

你的心和什么联系在一起,你做什么。

《春节的足迹》,一个个温暖的瞬间,生动诠释了习近平总书记以群众为“先”、以民生为“本”、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和初心。

(一)

2013年2月2日至5日,甘肃

踩着飞扬的黄土,绕过九曲十八弯,总书记先后来到这里的元谷堆村、卜楞沟村,看望老党员和困难群众。他和村民手拉手交谈,询问粮食够不够吃,低保有没有保障,医疗有没有保障…得到肯定的回答后,总书记很欣慰。

2月的龙源大地天寒地冻,但总书记的脚步并没有停下来。在洮河供水工程施工现场,他对负责同志说“民生至上,治水为重”;在东乡族自治县重建现场,强调“要多关心农民工,特别是不能拖欠、克扣农民工工资”;在兰州市城关区的“虚拟养老院”,我亲自端上一盘热气腾腾的饭菜,送给吃饭的老人…

(二)

2013年2月8日,北京

总书记还俯身与樊勇的女儿亲切互动。托着腮帮子,伸着膀子,大朋友和小朋友相视而笑——镜头定格的这一刻,总书记对一线工人的真挚情意涌动。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离不开农民工的辛勤劳动和奉献。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与普通职工座谈,给劳动模范写信,勉励职工。“全社会都要关心农民工,关爱他们。”总书记的话直抵人心,表现了对劳动人民深厚真挚的友谊。

(3) 3)

2014年1月26日-28日,内蒙古

无声诉说的比有声诉说的还要多。温暖和爱充满了房间,深沉而悠长。

如今,离开福利院的王,已经成长为呼和浩特市特殊教育学校的一名美女教师。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一批特殊学校的孩子正绽放出特殊的光彩。

“对于孩子,尤其是孤残儿童,全社会都应该是善良的,有爱心的。”总书记的言传身教,点亮了无数残疾儿童的梦想。

(4).

2015年2月13日至16日,陕西

阔别已久的习近平总书记重返陕西延川县梁家河村,来到这片黄土地。春天回到陕北,总书记边走边和村民聊天。村民们的脸上洋溢着幸福和兴奋。

从知青到人民领袖,习近平一直和梁家河的村民交心:他一眼就认出了村民王献军,叫着他的小名说:“迎儿,你老了”;他记得插队的楼主吕厚生,曾经因为腿部疾病做过假腿。一见面就问他假腿好不好,生活怎么样,叫他保重身体。中午,他和村民代表一起,在老书记梁的家里吃了一顿简单的农家饭…

在一篇回忆文章中,习近平曾写道:“当我22岁离开黄土地时,我已经有了坚定的人生目标,并且充满了信心。作为人民公仆,陕北高原是我的根,因为它培养了我不变的信念:为人民办实事!”久而久之,初心有同感,为民办实事的意志永存。

(5)

2016年2月1日-3日,江西

今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革命老区井冈山。看到有一家正在演奏巴赞,习近平总书记兴致勃勃地加入进来,拿起木槌和村民们一起演奏巴赞。总书记还给贫困户送去了去年的货物,给孩子们送去了书包,祝家家户户新年快乐。

没有革命老区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全面小康。“在全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中,老区必须同步推进,一个都不能少。”习近平总书记铿锵的话语在革命圣地久久回荡。

(6).

2017年1月24日,河北

在村民徐万家,总书记也走进了他的厨房,打开锅盖,看到里面热气腾腾的包子。在村里的其他家庭,总书记还要看家里吃喝如何,火炕暖不暖。从粮仓、牛棚到厨房、卧室,他看得仔细,问得清楚。

聊着日常的事,看着小书,想着带领全体人民早日脱贫奔小康的庄严承诺。

习近平总书记说:“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坚定不移的奋斗目标。”

(七)

2018年2月10日-13日,四川

“总书记像长辈走亲戚一样和蔼可亲。他握着我的手,很温暖。”当时的情景仍历历在目。现在,吉浩搬进了新房子,通过种田,全家人均纯收入一年超过万元。

住进新家,经营产业,开始新生活,争取好运气,是千千脱贫群众的缩影。

“人民的美好生活,一个民族,一个家庭,一个人都不能少。”为了兑现这一庄严承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走过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深入20多个贫困村。为了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的目标任务,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他历尽艰辛,勇往直前。

(八)

2019年2月1日,北京

每年春节前夕,无论习近平总书记走到哪里,他都会带着当地独特的风俗习惯和大家一起庆祝春节。2014年在内蒙古,按照蒙古族习俗,总书记将无名指蘸上银碗中的鲜奶,弹了三下,祝愿来年风调雨顺、五畜兴旺、人民幸福安康;2020年,在云南省西莫拉的佤族村,总书记敲响了三面木鼓,向村民们致以新年的问候…不同的习俗,相同的祝福,引起了人们心灵的共鸣和感情的交融。

(9).

2020年1月19日-21日,云南

“脱贫了,还有什么需要改善的?”总书记亲切地问。

“希望老人晚年生活好一点,两个小宝贝将来找个好工作就满足了。”李发顺回答的很干脆。

木地板上,一串串金黄的玉米呈现丰收景象;院子里,笑声响亮而温暖…

“村民脱贫只是迈向幸福生活的第一步,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总书记的话鼓舞了人们,也让李发顺和在场的村民更加自信和强大。

(10).

2021年2月3日-5日,贵州

节日供应一直是习近平总书记春节视察的“特别关注”。尤其是2021年,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和各地年货促销的大背景下,居民消费需求增加,货架上“菜篮子”、“米袋子”、“果盘”的供应保障,关乎年味的浓浓和人心的稳定。

一个与田野相连的农民,一个与千家万户相连的公民。走访超市、调研市场供应,是习近平总书记关注民生的生动注脚。

人之忧,我必读之;我会做人民想做的事。

“能不能真正让群众受益,要看老百姓的口碑。”总书记的话朴实而温暖。

监制:赵成

策划:霍

执笔:蒋潇、王

协调人:张晓松、鞠鹏、王璇

摄影:蓝、、谢环驰

图:赖向东、毕晓阳、余东升

设计:姜晓、、王

编辑:杨、包

中国新华社出品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51itzy.com/13167.html
(0)
上一篇 2024年 2月 11日 09:00
下一篇 2024年 2月 11日 09:51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