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讯享网,很高兴认识大家。
近日,哔哩哔哩版本更新后,很多用户发现哔哩哔哩悄悄上线设置了纪念账号处理选项。与此同时,有用户发现,在一些已故哔哩哔哩UPs的个人主页下,有一段来自哔哩哔哩官方的简单悼词:“请允许我们在此献上最后的告别,以纪念他们留下的回忆和足迹。”
但此次更新后,新增加的由账号所有人自主选择账号的方法,是将账号这一数字遗产的处理方式由被动处理改为主动预处理。从目前哔哩哔哩披露的信息来看,纪念账户的设置可以提供包括但不限于账户内容保护、账户权限限制、展示纪念信息等服务。,并且还可以提供永久注销账户,拒绝他人更改死者账户或通过⿵⿵⿵的方法获取、转移、修改、删除和恢复账户数据🌡127777
同时,哔哩哔哩对纪念账户的申请人也有一些限制。记者尝试了设置纪念账号的流程,发现在进入选择账号的流程之前,需要进行实名认证和生物特征信息识别,以确保申请人年满14周岁,且账号所有人正在进行设置操作。目前主要有三种方式提供纪念账号。第一种方式是保留纪念账号的信息,包括稿件、弹幕、评论、私信等。,并禁止账号登录;二是保留纪念账号信息但清除空交互信息,禁止账号登录;三是直接注销账户。值得注意的是,以上三种操作都是不可逆的。这种用户选择死后如何处理账户的做法在国内尚属首例。
哔哩哔哩的个人账户是一种数字财产,也为其他社交网站提供了新的思路。目前大部分社交网络平台主要以用户自发整理和悼念逝者账号为主,官方通常只处理平台上有一定影响力的账号或亲属自愿申请的账号。以豆瓣为例。2012年10月8日,豆瓣集团豆瓣公墓成立。这个团体是中国第一个自发悼念死去的网民的团体。这个团体是一个非官方的自发团体。记者发现,其发帖者多为去世用户的熟人。在被纪念的账号中,有一些某个领域的知名人士,也有一些在豆瓣记录日常生活的普通人。
几年前,豆瓣官方也对已故用户的账号进行了处理。一些有影响力的账号显示“用户死亡,此账号已被锁定保护”。其他来访问这个主页的用户可以点击头像,页面会显示“某某在头旁放了一束山茶花”。
哔哩哔哩的这个新功能得到了很多网友的好评,让人不禁想起了之前哔哩哔哩推出的一部日剧《生活删除事务所》。在这部剧中,领导团队经营的事务所承担了人们对其数字账户的委托,在确认委托人死亡后,根据委托人生前的意愿,删除了其电脑、手机和社交账户中的数据,抹去了委托人不想公开的、存在于电子数据中的信息。在“云”时代,一个人的生活、情感、思想的印记被放置在一个账号中,如何处理这些虚拟的数字遗产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讨论。
3月21日,中国遗嘱库发布《中国遗嘱库2021》白皮书。在对已入库的22万多份遗嘱进行梳理对比后发现,00后立遗嘱的比例快速上升。而且他们还在遗嘱中加入了游戏账号等虚拟财产,包括微信、QQ、游戏账号的处理方式。此前,2021年1月1日生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也提到将数据和网络虚拟财产纳入保护范围,但这些数字遗产在实际传承和保护过程中仍面临诸多问题。
对于平台方来说,如何确认账号用户的死亡信息?账户中的现有财产以及个人创造产生的后续收益应该如何归属?这个账号在虚拟角色账号背后的演员或者声优死后是否可以继承?确认账号使用人死亡后,账号内容是否应该锁定或保持开放或交给亲属?如何在这个过程中保护死者的个人隐私,各种问题的解决方案还在不断探索中。目前大部分平台上,如果要将某个账号改为纪念账号,主要是依靠死者亲属持相关材料向平台方提出申请,平台方审核通过后再进行账号处理。现在的这种传球方式也有问题。毕竟有些人愿意在网络上永远保留痕迹,而有些人则希望删除得尽可能干净。
数字遗产的处理不仅仅是关于“钱”的处理。数字遗产是以数字形式留下的与个体密切相关的经济价值和情感价值的数据。如果账户里的钱是有形资产,那么账户里所有的情感价值都是无形资产。微博博主邹凡去世十年后,几乎每天都有人在她的账号下留言,可见这个账号的情感价值不可估量。
在哔哩哔哩新增加的纪念账户设置功能将处理数字遗产的权利从官员或亲属转移到个人。虽然还有很多值得推敲和探索的地方,但这是数字遗产传承探索的新步伐。
扬子晚报|牛子新闻记者赵昚
校对王菲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51itzy.com/120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