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讯享网,很高兴认识大家。
光明日报记者杨洒光明日报通讯员韩若来
“我才发现我是ENTJ(一般指指挥官人格),我很典型。””我是ISFP(探险家型人格),我想和INTP(逻辑学家型人格)交朋友. “…这一串四个字母的“字”不是码字,而是在网络上流行已久的“MBTI”人格类型,也是时下年轻人最新的“社交名片”。
纯牛奶(网名)是账号MBTImemes的小编之一。她发现“FP”(情感F+理解P型)的人最容易较真,评论区热烈讨论的都是“FP”的人。她透露,“‘INFP’(调解型人格)比较敏感,不能随便开玩笑。”通过对MBTI的深入理解,她将MBTI视为一种社会话语。“知道了之后,可以和别人有话题,遇到不认识的人可以少一点尴尬,同时避免踩雷”。
在很多人热衷的星座运势、塔罗占卜之后,“你是什么类型?”另一种判断和分类人的方式。这些令人困惑的字母真的能刻画出某一类人吗?为什么大家这么重视心理测试?心理测试真的能帮助我们的生活吗?我们来听听专家怎么说。
性格分类:容易被贴标签
MBTI(Myers-Briggs Type Indicator),全称是“Myers-Briggs Type Indicator”,是一个人格类型的理论模型,由美国作家Isabel Briggs Myers和她的母亲catherine cook Briggs共同开发。
该模型以瑞士心理学家卡尔·荣格划分的八种心理类型为基础,形成了注意方向、认知风格、判断风格和生活方式四个维度。每个维度包括两个端点,即外向的E(外向的)和内向的I(内向的),理性的T(思考)和感性的F(感觉),真实的感觉S(感知)和直觉N(直觉),判断J(判断)和理解P(感知)。四个维度的组合是四个字母,代表测试者的整体人格类型,最终得到16种人格类型。
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李同贵老师认为,MBTI在近一段时间变得流行,尤其是在互联网时代,它已经成为年轻人社交的一个“噱头”,这得益于商业模式的推动。”然而,MBTI在学术界一直备受争议。总的来说,质疑它的声音比较大,它的科学性一直受到质疑。”
“作为一种科学的心理测量工具,它有一套完整的客观评价体系,如测量的信度(测试结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效度(测试工具是否测到了真实的待测内容)、常模(测试系统的解释标准,需要找到一组有代表性的样本进行测试,然后进行科学的统计分析来确定)等等。”李同贵解释道。
“MBTI测验的信度和效度较差,缺乏足够的数据支持,是其没有得到科学界充分认可的主要原因。”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教授陈祉妍说:“MBTI把人分成不同的类型,他们之间有显著的差异。这种情况下,容易出现标签效应。这样的标签可能会限制自己。每个人都有很多潜能,不能通过一次测试就完全定义,所以这部分要慎重。”
至于MBTI测试作为“社交密码”,陈祉妍认为,“比如用它与朋友交流,或者作为社交和团队互动的工具,我认为MBTI测试仍然有其独特的价值。因为这让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人有不同的性格类型。人与人之间的区别不是‘我对你错了’和‘你好我不好’的关系,而是在不同的情境下,每一种类型都代表着不同的优点。从这个角度来说,这种对多样性的理解和欣赏,是一种对待世界的良好态度。同时,年轻人希望通过测试找到自己。我觉得这其实是一种积极的心理需求。”
回答“我是谁?”:就像照镜子一样。
菜菜(网名)从小就喜欢玩“小说里考考你是谁”“动画里考考你是谁”之类的小游戏。“知道这是贴标签不科学,但我很好奇我的标签是什么”。甚至在一次考试前,菜菜就测试了“网上很多乱七八糟的占卜,比如‘九月测你的财运’”,希望能给考试增加一些信心。“如果结果好,你就满意了;如果结果不好,你会说没有科学依据。”
为什么人们总是热衷于这些看似不靠谱的测试和占卜?在李同贵看来,就像回答“我是谁?我来自哪里?你要去哪里?”和这些终极问题一样,人对自己的认识也一直是人们努力解释清楚的问题。
“人的心理是隐性的,无法直接观察到。所以我们无法像物理学一样进行客观的观察,只能通过一些工具作为媒介进行推测。所以,占星术可以通过看星象、塔罗占卜,甚至看手相、面相,加上一些模棱两可、似是而非的话来吸引人的注意力,也就不足为奇了。”李同贵说,“认知心理学家提出了一个‘认知吝啬鬼’(Cognitive吝啬鬼)假说,认为人类也是信息处理器,类似于计算机。而个人的信息处理能力是有限的,短时间内只能处理有限的信息。因此,人们通常会简化复杂的问题,以便我们尽快做出决定。毫无疑问,简单地把人分成四类、八类、十六类,容易受到人们的追捧。”
李同贵举例,在古希腊,人分为四种类型:多血质(血液过多,充满活力和动力)、胆汁质(黄色胆汁过多,容易发怒)、抑郁质(黑色胆汁过多,通常表现为忧郁和悲伤)、粘液质(粘液过多,使人行动迟缓或懒惰)。“虽然这种划分的科学性还有待考证,但它说明了气质类型对人的行为风格的影响,一直为人们所重视。”
陈祉妍认为,人应该寻求自我认同,即回答“我是谁”的问题。“在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埃里克森看来,这是青春期的主要任务。但实际上现代社会,人的心理成熟较晚,面对更复杂社会的时间也较晚,所以有可能整个青年阶段都在完成这个任务。人们特别喜欢得到这方面的反馈,就像照镜子一样,‘看看我漂亮不漂亮’。做这些行为比如考试,得到分数或者结果反馈,其实就是把它当成一面镜子来比较,看看自己能不能把自己不知道的东西‘拍下来’,识别自己过去的知识。对于现代人来说,这样的心理需求是一直存在的。”
“但是照镜子的基础来源于生活。如果你不和同学一起活动,你的同学就不能给你准确的反馈;不去发掘各种利益,谁也评价不出对方哪里更有长处和优势。通过学习或参加社会活动,在尝试和探索中找到自己,这一点非常重要。对有些人来说,考试更像是一面相对光滑的镜子,看得很清楚,但对另一些人来说,对自己了解不够。在这种情况下,测试中的信息量也相对较低。因为个体差异的存在,绝对不能仅仅通过一个测试,哪怕是更科学的测试,就判断这个人一定是什么样的。”陈祉妍说。
心理测验:自我探索的工具
认识真实的自我,处理好与他人的关系,不仅是每一个普通人的需求,也是心理学家一直追求解答的课题。科学的心理测试是探索自我的一种方式。基于大量实验数据的心理测验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能够为个体的健康发展和组织效率的提高提供科学的工具。
1905年,法国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比奈以研制出世界上第一个“儿童智力测验”为标志。一百多年来,心理测验的理论和技术越来越完善,出现了许多涵盖个体能力和人格类型的评价工具。李同贵介绍,以人格测验为例,国内比较著名的有大五人格测验、明尼苏达多相人格问卷(MMPI)、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16PF)、王登峰等人编制的中国人格问卷(QZPS)。这些评估工具都有相应的理论基础,学术期刊上发表的学术论文介绍了这些工具的心理测量学指标。
李同贵长期从事心理测量工作。在过去的20年里,李同贵团队在对用人单位员工进行“行为事件访谈”的基础上,构建了优秀公务员的胜任力模型,包括人格、角色和自我效能、创新、社交技能、动机和心理健康五个方面。“在此基础上,我们编制了一套测试系统,已在用人单位招聘中使用,并跟踪其效度。目前获得的数据表明,该系统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等心理测量学指标。这些都为用人单位把好入口关提供了客观科学的标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心理科主任医师李一花表示,心理测试也是临床诊断患者病情的辅助手段。“然而,常用的抑郁和焦虑测试的结果只代表一种倾向,而不是一种诊断结果。”国际ICD-10(疾病和相关健康问题国际统计分类)和美国精神障碍诊断标准5(注:美国精神障碍诊断标准(第5版)[DSM-5])是临床诊断中常用的标准。
李一花发现,拥有心理学知识的患者越来越多,他们的自我分析也越来越深入。随着社会接受度和开放度的提高,患者不再害怕谈论自己的精神疾病。心理疾病的识别率和转诊率提高了,医生可以更及时准确地识别患者的心理问题,从而对症治疗。在中小学设立专门的心理咨询师,定期为学生提供免费的心理测试和筛查。学校越来越强调心理健康,告诉孩子们,如果他们遇到困难,可以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心理学可以在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帮助我们,包括提高我们的适应能力、抗压能力、理解我们情绪的起因等。,并帮助我们合理解决人际关系中的冲突。”李一花说。
李同贵最后补充道,人对自己的认识往往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其实人的一生都在不断探索自然,认识自己。科学的心理测试对一个人的自知力(知道自己的能力倾向、气质特征、性格类型、兴趣爱好、管理潜力等)有着重要的作用。),一个人的职业选择,一个人潜能的开发。
《光明日报》(2022年08月13日07版)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51itzy.com/118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