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讯享网,很高兴认识大家。
20世纪80年代,著名心脏病学家Braun Wald教授曾说过“21世纪心脏病学领域的两大主题是心力衰竭(HF)和心房颤动(AF)”。然而,到本世纪初,对于房颤和心力衰竭患者来说,仍然没有太多令人满意的诊断和治疗方案。然而,近20年来,房颤的临床治疗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导管消融已成为大多数房颤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随着基础研究和新药研发的快速发展,心力衰竭的临床诊疗策略也在不断优化。在上述两种疾病管理模式分别取得突破性进展的背景下,两者的交汇点——房颤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管理日益完善。特别是在房颤节律管理已被大多数研究证明是有益的背景下,筛选房颤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导管消融是该领域的重要进展。本文对这一课题进行了总结。
一根纤维& amp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学
心力衰竭常伴有心室前负荷增加,导致心房压力和容量负荷增加。因此,它会导致心房扩大,从而导致心房结构和电生理特征的“重塑”。这种重构效应可导致心房颤动的触发和维持。但心房颤动的发生和维持可导致心房收缩力丧失,常伴有心室率增加,从而加重心力衰竭。所以房颤和心力衰竭互为因果,互为恶化。
一根纤维& amp心力衰竭的高危因素
心房颤动并发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可以从各自的危险因素及其相互关系来分析。首先,房颤常见的临床危险因素有老年、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心脏瓣膜病、心力衰竭、肥胖、OSAHS、吸烟、饮酒、甲亢、心肌病。慢性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无非是上述基础心脏病和房颤本身。因此,两者有更多共同的危险因素,除老年外,其他危险因素均可进行临床干预,且不可逆。然而,房颤的简单一级预防,或更准确地说,房颤的“上游治疗”仍然缺乏明确的药物或措施。但从危险因素来看,上述临床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在一定意义上就是房颤的预防。因此,控制房颤并发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其实质涉及各种临床心血管疾病的一级和二级预防。虽然可以控制和干预,但仍然任重道远。
一根纤维& amp与高频导管消融术相关的临床证据
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房颤心律管理的时代,先后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如AFFIRM、AF-CHF和RACE-II,但没有一项研究能在心律管理方面得出比心室率管理更好的结论。虽然结果令人沮丧,但真正的原因是抗心律失常药物在复律和窦性心律维持的关键机制上无法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所以基于当时房颤的诊治水平,不如说没有比心室率管理更好的节律管理手段了。
近10年来,房颤导管消融领域取得了更多进展,指南推荐水平越来越高,临床证据越来越充分。导管消融治疗房颤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证据层出不穷,从多个角度反复论证。
1.PABA-充血性心力衰竭研究(房颤导管消融与双心室起搏+房室结消融的对比研究;HFrEF)
2008年,发表在N Engl J Med上的PABA-充血性心力衰竭研究包括81名NYHA II-III级和LVEF≤40%的患者,他们接受了心力衰竭优化药物治疗。两组分别接受基于肺静脉隔离(PVI)的房颤导管消融术或双心室同步起搏加房室结消融术。终点是LVEF、6分钟步行试验和MLWHF症状评分。结果导管消融组在上述终点均明显优于双心室起搏+房室结消融。后者实际上是一种基于器械治疗的中间心室率控制方案,但不能与导管消融相提并论。这项研究充分证明了节奏管理的好处。
2.CAMTA研究(房颤导管消融与药物室心率控制对比;HFrEF & ampHFmrEF)
2014年,50名有症状的心力衰竭、LVEF≤50%和持续性房颤患者被纳入CAMTA研究,该研究发表在Circ Arrhythm Electrophysiol上。两名患者分别接受了基于PVI的导管消融或药物室速率控制。终点包括LVEF、NYHA分级、BNP水平和生活质量。结果是导管消融组在上述终点指标上明显优于药物室速率对照组。这项研究继续证明了导管消融与药物室速率控制相比的优势。
3.AATAC研究(房颤导管消融术与抗心律失常药物对比;HFrEF)
2016年发表在《循环》杂志上的AATAC研究纳入了203名NYHA II-III级、LVEF≤40%、有ICD/CRT植入史的持续性房颤患者。两组均接受基于PVI的导管消融或抗心律失常药物进行心律管理。终点包括房颤复发、全因死亡率和意外住院。3年随访结果显示,导管消融的成功率明显高于药物治疗(70%比34%),导管消融显著降低了全因死亡和非计划住院事件。该研究证实,在房颤和心力衰竭患者中,对于相同的节律管理,导管消融术明显优于抗心律失常药物。
4.CASTLE-AF研究(房颤导管消融与药物治疗对比;HFrEF)
2018年发表在N Engl J Med上的CASTLE-AF研究包括363名阵发性或持续性房颤患者,NYHA II级或以上,LVEF≤35%,有ICD/CRT植入史。两组分别接受基于PVI的导管消融或基于药物的节律或心室率管理。终点包括全因死亡率或心力衰竭恶化和住院的复合事件。结果显示,与传统的标准治疗策略相比,导管消融术改善了全因死亡,心力衰竭恶化的住院率更低。本研究证明了导管消融术在低EF房颤和心力衰竭患者中的益处,也确立了导管消融术在房颤和心力衰竭患者中的重要价值。
在上述典型研究之后,CABANA HF亚组分析、EAST- AFNET-4甚至大规模荟萃分析等多项研究相继发表,进一步证实了导管消融术对房颤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益处。因此,基于这些研究的结论,2020ESC指南对房颤和心力衰竭患者的导管消融治疗建议如下:第一,导管消融可以逆转疑似心动过速性心肌病的房颤和心力衰竭患者的左心室功能失代偿,无论症状如何(I类建议,B类证据);其次,对选择的EF降低的房颤患者进行导管消融是合理的,可以有效降低心衰恶化的死亡率和住院事件(IIa级推荐,B级证据)。
一根纤维& amp高频导管消融适应证的探讨
虽然导管消融术对房颤和心力衰竭患者的益处已被大多数临床研究证实,但指南中明确提到导管消融术适用于特定患者。那么如何识别这些潜在受益的患者,或者说如何为房颤、心衰患者指明导管消融指征,这是一个临床操作水平非常接近现实世界的问题。目前,这一主题尚未在主要指南中明确说明,但一些研究探讨了适应证。现有文献提到房颤和心力衰竭患者从导管消融术中获得几个潜在益处,包括:1。NYHA一/二年级;2.HFrEF或HFmrEF;3.非缺血性心力衰竭;4.影像学检查显示左心系统无明显纤维化。5.房颤负荷低(< 50%);5.非长期持续性房颤(房颤持续时间< 1年)。事实上,用通俗的话来说,这些基础心脏病相对较少且有轻度房颤的心力衰竭患者可能从导管消融术中获益更多。
摘要
总之,导管消融术能有效降低死亡率,减少因心力衰竭而加重的住院事件,提高房颤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生活质量。一些选定的患者从导管消融术中获益更多。导管消融适应症的定义需要更多的未来研究。
请点击下面的链接查看原文:
https://JSP . 365 heart . com/detail/be 22 fcfa-E414-412d-B6BA-0986587 afde 7?资源类型= t _经理_资源_文章
有关更多信息,请单击下面的链接:
https://jsp.365heart.com/toAcademicGathering2021More?类型=崔辉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51itzy.com/111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