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讯享网,很高兴认识大家。
自从外研社更新以来,我们总是在后台收到很多消息。最常问的问题是:外燕房子卖了吗?沙雕有什么不好?这里统一回复大家:我们很好!不卖!只是改了个名字,修改了一下。
当然现在的内容和以前的开心沙雕方向明显不一样,但是为什么人们总是对沙雕的内容充满期待呢?今天我们好好讨论一下。大家都喜欢看的沙雕是什么?你为什么喜欢沙雕?
沙雕起初是“傻屌”一词的谐音,最早的来源大概是有人用拼音输入“傻屌”,输入法自动选中。新名字出现后,原本用于特定骂人场合的Sh ǐ di ǐ o成为社交网络上的流行元素。表情包,小视频,流行语,所有搞笑的零碎都归类为沙雕。
沙雕可以应用在很多场合,抖机灵,做梗,逗逗,缓解尴尬。如果朋友讲了一个不好笑的笑话,沙雕表情包可以让你免去除了哈哈哈不知道说什么的尴尬;用网络喷反击也可以显得可爱文明。沙雕开启了表达的可能。2018年以来,沙雕段子、沙雕视频、沙雕表情包,呈井喷式爆发,占领了社交网络。这一年,知名沙雕博主尹教授也被评为沙雕元年。
随后,微博率先沦为了沙雕文化的主战场,各路沙雕表情包和沙雕视频纷纷占领了微博的热门板块,诸如“每日沙雕精选”的微博新鲜事数不胜数。B站、抖音、快手等平台也相继被沙雕攻占。甚至古早的“百度弱智吧”,这个堪称沙雕文化的鼻祖,里面七八年前发过的梗也被拿出来重新包装,再度流行于微博上。甚至一些文艺作品也被人们拿出来重新品味,领会出不一样的沙雕韵味。活跃于各类社交平台上的网民们迅速进入了一场大规模的沙雕欢腾,并秉持着一个核心原则:万物皆可沙雕。随后,微博率先成为沙雕文化的主战场,各种沙雕表情包、沙雕视频占据了微博中的热门板块,比如“每日沙雕精选”。微博里的新鲜事物数不胜数。哔哩哔哩、Tik Tok、阿奥特快手等平台也被沙雕攻占。就连堪称沙雕文化鼻祖的古代“百度智障吧”,也把七八年前发的梗拿出来重新包装,重新风靡微博。甚至一些文艺作品被人们拿出来重新品味,把握了不同的沙雕魅力。活跃在各种社交平台上的网友们迅速进入了一场大规模的沙雕欢腾,并抱着一个核心原则:什么都可以沙雕。
“主人要留客人喝茶,家里没有茶,只好向邻居家借。可是过了很久,借茶的人还没回来。当水烧开时,水溢出来了,所以他们不得不不断地往里面加入冷水。时间长了,壶里灌满了水,茶却再也没有借过。妻子见此,对丈夫说:“看来茶不能喝了。最好让他去洗澡。”
这是《笑林广记》中的“留茶”。如果把无厘头的段子放在今天的微博里,“让他去洗澡吧”很有可能成为下一个流行的刷屏方式。
可见沙雕一直存在于我们的生活和历史中,但并不是中国网民的专属乐趣,在其他国家的网络文化中也同样存在。国外知名沙雕网站知道你的热图成立于2008年。那一年,在沈阳的钱还没有诞生之前,国外的网友就已经开始在这个网站上制作沙雕表情包了,并称之为“meme”(迷因)。日语中还有“neta”(捏它)这个词,指的是芒彩(一种类似相声的日语表演)和动漫中的包袱和段子,也就是所谓的梗。
道金斯认为,只有理解信息,才能理解生活。我们可以通过模仿和学习获得信息,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加入到模因的传播中。比如,当用户A用“我太南了”表情包自嘲加班时,用户B用这个表情包嘲笑用户C穷。在这个过程中,“我太南方了”这个模因从A传播到B,再从B传播到c。
所以沙雕这个元素并不是真的被人喜欢,只是因为容易模仿,才会吸引人。
表情包社交大法
表情符号作为沙雕文化中非常重要的元素,创造了一种新的网络社交形式:表情聊天。没有声音,没有表情,无法通过屏幕对话感知对方的心情和语气。一个不小心就可能引起不必要的误会。但只要有足够多的表情包和沙雕,尴尬的对话是可以巧妙解决的。
就拿最容易踩雷的工作群来说。如果你和同事想让老板给红包但又不好意思开口,一个轻松愉快的表情包可以合理化你的不合理(不)要求;同样,如果你是老板,发现你的下属有严重的拖延症,自制的表情包不仅能表示对你下属的尊重,还能提醒他们有自知之明。
娱乐虽然是放松,但要时刻警惕短暂快速的快感。这些来去匆匆的沙雕元素,很容易消解深度思考的能力,也让人失去独立意识和批判意识。正如赫胥黎所说,“分散的、破碎的信息无法产生智慧和一致的整体。”如果长期沉浸在沙雕的语境中,娱乐会变得愚蠢,文化会消亡。
最后,作为这一期的作者,向大家道歉。一篇关于“沙雕”的文章本身对于沙雕来说是不够的。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51itzy.com/103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