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讯享网,很高兴认识大家。
小学数学微课《认识毫米》
这是在网上找到的小学数学微课。不知道是不是获奖的微课,但是制作精美,我就一起拿去欣赏评论吧。
在学习毫米之前,我们先回忆一下厘米的概念。
1厘米有多长?在尺子上,一个大格子的长度是1cm。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长度是1cm?一个瓜子,一个花生,一个纽扣,长度都在1cm左右。
用尺子量物体要注意什么?用直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需要注意的是,直尺的零刻度要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物体的右端朝向多少厘米。
让我们一起测量一下这支铅笔的长度。
首先将铅笔的左端对准尺子的零刻度,铅笔的另一端朝向6厘米。所以我们得出结论,这支铅笔的长度是6cm。
测完铅笔的长度,可以和喵博士一起测笔记本的厚度吗?让我们试一试。我们发现笔记本不到1cm厚。有小于厘米的长度单位吗?
1厘米包含10个细胞。让我们一起来数一数。1,2,3,4,5,6,7,8,9,10,尺子上一个小正方形的长度是一毫米。
我们再测一下笔记本的厚度。一个数字包含几个单元格,1,2,3,4,5,6,7,8,所以这个笔记本的厚度是:8mm。
喵博士接下来会问什么问题?看,有一只小蜜蜂在飞。这只小蜜蜂有多长?数一数尺子上的刻度。可以发现,这只小蜜蜂的长度长于2cm,短于3cm。2cm多的有三个小方块,3mm的有三个小方块。你知道这只小蜜蜂的长度吗?这只蜜蜂的长度是2厘米3毫米。
今天和喵博士认识了MM,测量了笔记本的厚度和蜜蜂的长度。我还知道1厘米等于10毫米。这就是我们所知道的毫米。再见!
微课复习
一个
微课设计
这个微课颇有点洋葱数学的味道,选题小,动画精致,时间短。可以算是名副其实的微课了。
这节课的设计注重学生的实践。一把尺子一直在量,从来没有停止过。在不同数量的项目中,它审查厘米,识别毫米,并实现毫米和厘米之间的转换。可以说设计的非常精致。
二
二,微课制作技术
微课是手绘软件做的,各种图形都是老师自己画的,所以在配色上看起来比较舒服。手绘动画展示也让微课有了亲切感,也体现了微课“动手实践”的思路。
三
每个链接的评论
1.导入链接:
微课采用复习导入的方式,引导学生复习一厘米的长度,然后结合生活中的例子,体会一厘米有多长。
这个环节相当详细,有理论有实践,几乎相当于教了一节新课。但是,设计师的精细运用用错了地方。3分钟的微课,导入环节花了1分15秒,后面的讲课显然会受到影响。
2.解释新的知识链接:
(1)微课通过测量小于厘米的笔记本厚度,启发学生探索“小于厘米的单位”。通过计算细胞的数量,知道1厘米等于10毫米。这很聪明。问题来源于实践,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但是在数正方形之前,告诉学生“厘米包含10个正方形”,然后认真数。答案已经呈现。下面的做法还有意义吗?
(2)知道一个小细胞的长度是一毫米后,老师迫不及待地去测量笔记本的厚度,完全忘记了微课“认识毫米”的学习任务。知道一个小细胞的长度是一厘米是一种认可吗?在旧知识的复习中,当你知道厘米时,可以让学生直观地知道一厘米的长度。你教新知识,知道毫米,就联系不上实际。想有直观的感受吗?
除了直观感受,学生还可以观察到尺子上毫米刻度线的特点:表示毫米的线比较短,中间较长的是5毫米刻度线。有了这样充分的了解之后,接下来的测量活动就会进行的很好。磨刀不误砍柴工,必先磨刀不误砍柴工。
比如这个笔记本的厚度,在知道中间较长的刻度线是5mm之后,你根本不需要数八格,数三格就可以了。
3.练习课:
这部分测量了蜜蜂的长度,根据场景设计,还是一只活蜜蜂。既然是教学生测量,就要思考学生是否能有这个条件去案例练习。很抱歉,学生不能参加这个环节。不能先暂停视频,然后在花丛中抓一只活蜜蜂,再去测量。
我不是要求完美和责备。我试图认为学生在制作微课时应该遵循实践。我不能想当然。
一般评论:
技术上是无可挑剔的微课,老师的语言和师生的对话都设计的很好。如果能把这一课的重点讲清楚,讲的详细贴切,把该说的讲透彻,用学生能操作的实际案例指导实践,巩固提升认知就更好了!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51itzy.com/95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