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讯享网,很高兴认识大家。
因为一条“相亲鄙视链”,相亲话题又热了起来。首先,互联网上充满了嗡嗡声。你怎么看待相亲?相亲背后有哪些相反的理念和价值之争?
物化的爱情是“相亲鄙视链”的锅
近日,北京中山公园著名的“相亲角”出现了一条“相亲鄙视链”,引发舆论爆炸。在这个鄙视链中,人被分为369等。,而不同户口,不同学历,甚至不同地点的户口,都成了相亲选择的赤裸裸的筹码。
听到相亲鄙视链,很多相信真爱无价的文清人坐不住了,纷纷互相批判。我也看了这个相亲鄙视链,把自己放进去做对比。结果不太乐观,属于被鄙视的对象。说起来还挺气人的,连十二生肖都可以鄙视!羊是这么可爱无害的动物,到底谁惹了谁,连属羊的都不欢迎!当然,要我说,这种“明码标价”式的相亲有什么不好,就是太直白太真实了。冷静下来想一想。我们每个人在选择结婚对象的时候,难道不在乎对方的户籍、收入、财产吗?恐怕不行。为什么大叔大妈们公开筛选这些硬杠杠作为前提条件,很多人都觉得世界末日到了?也许,只是我们接受不了婚姻不光明的另一面。
首先,在我看来,选择结婚对象不是你好,大家好,而是一个优胜劣汰的过程。每个人都在竞争,只是竞争的东西不一样。大妈给孩子的幸福比户口,比学历,比财产,年轻人比颜值,比身高,有人比才华,有人比幽默,甚至有人比生肖。说真的,结婚不是你想要的吗?你怎么能比较你的爱呢?都一样。谁比谁高贵?更何况,在决定一段婚姻幸福与否的问题上,户籍、学历、财产这些硬杠杠可能要比身高、颜值、幽默感强得多。不是对物质的崇拜,是对现实的认可。户口、学历、财产等硬件相差如此之大,两个人不可能在一个频道上对话。经常去米其林餐厅,你却觉得沙县小吃挺好的;周末喜欢听古典音乐,而你是刘老根大舞台的铁粉。这份爱情有什么办法说呢?
其次,现代社会节奏快,压力大。只要是来相亲的人,大多都抢着找结婚对象。如果你只是想谈一场恋爱,浪漫一回,也不一定要相亲找对象。通过承认相亲活动的效用,明确相亲参与者的目的,我们可以发现,比较所有的硬性条件,选择一个看起来靠谱的,是一种高效的方式。况且相亲成功了,也不是第二天就领证了。还有充足的时间去习惯对方,了解对方的性格、爱好等软条件也不迟。但如果换了这个程序,相亲对象会先慢慢培养感情找感觉,感觉对了之后再见面相处,最后了解学历、财产等硬指标。不是功利,而是会多浪费多少时间和精力?
物化爱情的锅,相亲鄙视链条。在某种程度上,承认爱情和婚姻已经存在于某种物质基础上是发人深省的。(张章)
相亲虐了我一千遍
相亲为什么很讨厌?听到这个问题,相信很多有“故事”的人都会深感忧虑。如果针对年轻人最不喜欢的东西举行试听,相亲活动绝对可以名列前茅。为什么?就一个字——虐。在我看来,相亲的滥用至少可以分为三个境界。
第一,防不胜防。你看过欢乐颂吗?可爱的关雎儿被父母叫去吃饭。到了之后,她发现饭桌上不仅有父母,还有相亲对象。惊喜!那一幕,双方家长喜气洋洋,争相把孩子夸上天,迫不及待地“不小心”露出了房产证。孩子在哪里?心里有一万只野兽飞奔而过,脸上写着一个大大的“尴尬”字。
其实相亲是一种老少皆宜的娱乐活动,也是认识新朋友的一种方式,很多人并不排斥。而父母或朋友往往善于索赔,以“为你好”为名搞突然袭击,把你蒙在鼓里,或者千方百计赶鸭子上架。陷入被动,自己的意愿得不到尊重的感觉真的很不好。好在这种相亲往往是熟人的事,有父母在场,所以气氛表面上还是愉快和谐的,总体来说还是亲切友好的。所以虐心只能算是第一要务。
第二,哭笑不得。说完瞎了眼,剩下的都是主动的,或者至少是假装不情愿,但身体是老实的。既然我愿意,我一般都会有所期待。但有句话说得好,相亲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你会得到什么——相亲会用铁的事实告诉你,有些人单身是有原因的;或者说,为了怕你看上她(他),别人都挺辛苦的。
记得一次相亲,我姐得知我是山东人,然后期待的问我,你们山东人会开挖掘机吗?呵呵,不是的。你能驾驶它吗?挖掘机贵吗……拜托,有很多方式可以表示“我对你没兴趣”。不要一路问挖掘机好吗?现在信息发达,各种相亲套路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比如你想知道对方的经济状况,就不能傻傻的直接问。重点是要绕道,问你住在什么小区,物业费多少等等;比如你不喜欢,可以让朋友打个电话,以急事加班的名义蒙混过关…如果有人一上来就默默吃饭玩手机,有人只是坐一会儿“有事”就走了,他们会问你尴尬吗?
另外,你以为唯一能让你哭笑不得的就是相亲吗?如果你参与的是熟人组织或通知的相亲,相亲后最心痛的就是相亲后觉得全世界都跑来问你适不适合。如果你敢说不,你就有大麻烦了。什么不合适?为什么不合适?难怪你这么挑剔还单身…反正只要你过不去,肯定是你的问题…你滥用吗?
最后看第三个境界,心灵暴击。有句话说,看到相亲对象的那一刻,你就知道你在介绍人眼里是个什么样的人。有一次一个女同学被介绍去相亲。她二十出头,如花似玉,相亲对象却是个四十多岁头发稀疏的“小才子”!
还有,不管你愿不愿意承认,相亲真的是一场看脸的游戏。我只看到了一张脸,所以被拒绝了——我觉得你捧不了我;我不喜欢比我矮的男生…雷声隆隆。相亲虽然可以“开天辟地”,但就算不知道怎么说得漂亮,也不能忘记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尊重吧?
不可否认,相亲可以出好故事,但哪个比偶遇奇葩的可能性更大呢?遇到这样的精神暴击,轻的会气炸,重的会怀疑你的人生。你有足够的力量来抵抗打击吗?(夏振斌)
永远看相亲。
30岁之前,我没有参加过相亲。当时我和很多青年男女想的是一样的事情——相亲。我感觉有点像在菜市场摘白菜。上来就问家里人,房子车子,怕对方缺钱。两个陌生人坐在一起聊天,真的不能接受;更何况相亲的两个人总觉得会缺少原本的浪漫,这应该是两个人在一起很重要的感情基础。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要么主动,要么被迫参加了几次相亲活动。身处其中,我意识到相亲并没有我想象的那么尴尬,社会各界可能对相亲活动有偏见。
首先,从本质上来说,相亲是一种社交行为,与聚会、聚餐没有本质区别。我参加的第一次相亲,主办方举办了一次户外爬山。我的搭档是个女汉子,和我这样的运动健将组成了黄金搭档。我们无疑赢得了最多的冠军,整个过程非常开心。我们不是对方的菜,所以这次相亲在很多人眼里是失败的;但是对于我们两个人来说,这次相亲是成功的,因为我们成为了有共同兴趣的朋友,然后我们约好了一起运动。这样的相亲结果,不应该简单定义为失败,反而会觉得有点美好。
所以相亲的正确姿势应该是消除强烈的主观动机,而只是把它当成认识新朋友的机会,把相亲当成桥梁。这座桥通向友谊、婚姻还是一无所有,取决于命运。排除主观动机的另一个原因是,有些人是消极动机的盲友。比如有人认为之所以要相亲,是因为没有缘分。他们反对相亲有缘分,而不是把相亲当成一种建立缘分的方式。这样的动机势必会让人觉得太急于求成,扭曲了相亲的初衷。
其次,实际上,通过相亲找到一个人实际上与在街上遇到一个人没有本质上的区别。我们当然羡慕相遇和一见钟情,羡慕由此演变而来的婚姻。试想,相亲也有可能一见钟情,也有可能遇到对的人,由此缔结的婚姻同样浪漫幸福。
我参加过一个“高端交流会”,男女嘉宾在一家西餐厅一对一坐着,桌子中间放着红玫瑰,蜡烛闪烁。双方就阅读、兴趣爱好以及一些有趣的话题进行了交流。经过这样的交流,很多人对彼此有了很深的了解。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通过相亲认识的男女,比起在大街上认识的男女,跳过了“只看脸”的表面依据,有了更多的感情基础和内在判断。
再次,必须承认,随着时代的发展,相亲越来越成为社会、家庭、个人自身诸多矛盾的润滑剂。从社会学上来说,随着城市工作生活节奏的加快,尤其是钢筋水泥森林的大城市,越来越多的青年男女没有时间空认识新朋友,相亲成为他们寻找男女朋友的重要方式和渠道。我甚至认为,对于那些要求找对象的无伴男女来说,相亲会是一根重要的救命稻草,因为一旦过了适婚年龄,他们找对象会变得更加困难。
回到最初的点,相亲只是一种社交活动。和朋友聚餐,英语角没什么区别,不应该有那么多负面色彩。这可能是《非诚勿扰》等节目长期保持高收视率的原因,它满足了各种需求。社会需要相亲,家庭需要相亲,个人更需要相亲。我们总说相亲不好也不坏。我们有没有问过,也许问题不在于相亲,而在于人心?(唐志毅)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51itzy.com/55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