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讯享网,很高兴认识大家。
近日,“三亚寻亲男孩自杀”事件引发舆论热议…在感叹的同时,吃瓜群众也把目光聚焦到了亲生父母身上。是什么让他们如此无情,把自己的骨肉逼上绝路?他们还有良心吗?
不知道男孩的父母和实施网络暴力的人会不会被法律追究?但我相信他们会找到自己的良心,感到内疚,受到良心的审判。当然有人会说:现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传统的道德防线早就崩塌了…现在的人只相信权力和金钱,哪有什么良心?天真!
不可否认,在现实生活中,如果真的凭良心做事,不仅难以成功,甚至会成为别人的笑柄…但这种现象并不意味着人类不再需要良心。相反,我们每个人都充满了对良知的渴望。因为谁都不愿意遇到一个没有良心的人,更不愿意生活在一个没有良心的社会里。
01
良心是什么?
传统上,良知是一种天然的善良之心,是人们心中对是非善恶的正确认识。孟子曰:“人虽存在,岂无仁义乎?”?所以,那些把良心放在一边的人,还是对木头残忍。朱说,“有良知的人自然是善良的,也就是所谓的仁义”。
唯物主义者认为,良知是一定社会道德关系的反映,是自我意识中各种道德感觉和情感的统一,是人们在履行对他人和社会的义务过程中形成的道德责任感和自我评价能力。是人在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而不是与生俱来的,所以不存在所谓的抽象良知。
在西方文化中,良心是社会普遍认可的、自身认可的行为准则和价值标准。这是上帝在创造人的时候放在他们心中的道德法则。罗马书2: 15:“这说明律法的功用铭刻在他们心里,他们的是非心为见证,他们的思想互相竞争,不是信自己是对的,就是不信自己是错的”。
02
良心和良知
在中国的传统语境中,“良知”一词经常与“良知”互换……但两者有很大的区别。“良知”重在“善”,“良知”重在“知”。前者是先天的道德意识,后者融入了社会共识和普遍的道德因素。
说到“良知”或“良知”,王阳明是避不开的。他创立的“阳明心学”源于孟子的“善知识善能力”理论。也就是大家知识好,能力好。这个东西就像我们的身体器官一样,是我们内心与生俱来的。具体体现为“恻隐之心、羞恶之心、逆来顺受之心、是非之心”。
王阳明在吸收儒家圣贤思想的基础上,创立了独特的心学体系,强调心即理,良知即达,知行合一。他认为社会道德堕落的根本原因是人们心中的各种“小偷”。虽然已经想出了打坐、磨炼等一些高明的破贼招数,但还是感叹“山中破贼易,心中破贼难”。
阳明先生所谓的“心中有贼”,其实是一个人内心的恶感和欲望。靠自我反省或者社会生活来消除,显然是不现实的。传统文化虽然认识到“义”与“道”的问题,但却未能将它们与造物主的启示联系起来…以至于它修炼自己心性的方法总是处于一个内在的小循环中,受限于自己的意志。
中国传统文化对良知的探索,虽然没有摆脱以人为中心的内在自我循环,仍然是和稀泥,但却证明了良知具有普遍性的客观事实。在基督教的世界观里,良心是上帝放在人身上的一种机制,也可以说是实时法庭…人们之所以对良心感到不安或内疚,是因为良心的运作违背了上帝的道德法则,使他们受到审判和谴责。
03
问心无愧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与生俱来的良知,但这个东西也有它脆弱的一面。当面对世俗享乐的诱惑时,人们往往会忘记它…这时候“我心中的贼”就会说,“反正没人知道占便宜是王八蛋;良心值几个钱”,但当你违背良心的时候,它强大的一面又显现出来,让你心虚,让你失眠。
为什么人会觉得生活很辛苦?因为人的良知在运作的同时,肉体的情欲也在运作,双方在不断争夺地盘。有时候顺从良心意味着痛苦和失落,而违背良心则可以满足肉体的情欲…当然,这种满足感会伴随着罪恶感和“不道德,没良心,良心被狗吃了”的诅咒。
那么,如何才能保持良心呢?很多人选择修身养性的方法来“破心中贼”。至于他们最终能否完成保持良知的夙愿,谁也不知道。基督教信仰不仅告诉我们良知的来源,还提出了一系列保持良知的理论和方法:只要我们相信上帝,遵守他的诫命,我们的良知就会得到医治和关怀。
从《圣经》中我们知道,人类是按照上帝的形象创造的,良心是他置于人类身上的一种普遍存在的机制。虽然人们的良知被堕落和犯罪所污染,但这种道德意识总会觉醒并发挥作用。因此,基督徒将保持良心视为与上帝亲密相交的一种方式。清教徒提出的“良心自由”已经演变成一种普世价值,对现代社会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有时候我会想,如果当这个世界彻底腐败,当谎言和欺骗变得司空见惯,当亲人和兄弟反目成仇……我们最后一丝希望在哪里?也许人类永远用不完的道德资源就是良心。只要人类的良知没有被造物主去除,即使是罪大恶极的人,最终也会找到自己的良知,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进行反思和忏悔。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51itzy.com/48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