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讯享网,大家多多关注。
毛主席在《实践论》中写道:“因此,就知识的整体来说,无论哪种知识都可以脱离直接经验。任何知识的来源都在于一个人的身体感官对客观外界的感受。如果他否认这种感觉,否认他的直接经验,否认他参与改变现实的实践,他就不是唯物主义者。‘知识在手’的道理很可笑。原因就在这个地方。中国有句老话:“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句话对于人的实践是成立的,对于认识论也是成立的。离开实践的认识是不可能的。”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出自后汉传——班超。东汉班超,史官班彪之子,班固之弟,野心勃勃,聪明善辩,不拘小节。明帝永平十六年(公元73年),跟随皇帝的高级侍从担任太师,在抗击匈奴中立功。然后他奉命出使西域,进行联络工作。首先,他去了鄯善。起初,国王对他非常热情和尊重,但几天后,他变得冷淡了。班超了解后知道,这是由于最近北方匈奴派使者来此,导致鄯善王不知所措。随即,班超召集36人商议,把王珊珊对他们冷漠的原因告诉了大家,说明自己处境不妙,并询问对策。大家都说听了班超的主意。于是班超兴奋地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我能想到的唯一办法就是当夜用火攻匈奴派来的人,把他们全部消灭。只有这样,鄯善王才会真心归顺汉朝。于是,当夜,班超率领随行的三十六人,放火烧风,全部消灭了一百多个匈奴人。第二天,班超拿着匈奴首领的人头去见鄯善王。国王看到这一幕后非常震惊,当即表示要和汉朝永远讲和。班超期望完成出使西域的任务。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就是由此而来。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然后,人们经常用这个短语来比喻。如果你不下定决心,深入险境,努力拼搏,你就无法获得成功的果实。
毛主席的习语“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深刻地说明了实践和经验在人们认识中的重要作用。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51itzy.com/387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