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讯享网,大家多多关注。
车轮飞驰,夕阳西下,满洲里的突然出现真的让我很纳闷!
这里是呼伦贝尔草原腹地,“大漠孤烟,长河落日圆”。在长城之外的古典风光中,一座异国风情的边城迎面扑来。我看到天空下,像森林一样的危楼,高耸入云的建筑,法国古典主义,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或者俄罗斯什么的…鳞次栉比,目不暇接。夕阳下,那些美丽的剪影,突出了异国建筑的风格和特点,反映了灿烂的思想文化,典雅辉煌,风情万种。无穷的魅力,令人神往,令人惊叹,让人以为来到了某个欧洲国家。
到了城市,尤其是中心区,这种像外国的感觉越来越强烈。
我们在市中心的一个广场下车。环顾四周,街上满是俄罗斯人,三五成群,相互推挤。既有忙碌的小贩,也有悠闲的游客。金发碧眼、皮肤白皙的俄罗斯美女随处可见,成群结队。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你听漠河当地人开玩笑说:“想看俄罗斯美女,哈尔滨做不到,只好去满洲里了!”
给人强烈的视觉和听觉冲击,到处都是俄语招牌和震耳欲聋的俄语叫卖(录音)。无论商场、餐厅、超市、酒店、铺面、小摊,都有与中文并驾齐驱的俄文标识,有的甚至比中文标识还要花哨。而那些高调而反复的俄语叫卖,不仅响彻大街小巷,甚至让中国人的“俄罗斯望远镜、俄罗斯娃娃……”相形见绌,两种语言的“台湾戏”此起彼伏,形成一种活力四射、难得一见的市井风情交响曲。
此外,街区里到处都是雕塑,它们都反映了俄罗斯人的生活。开着马车的白人司机,拿着酒桶的酿酒师,街头歌手,天真俏皮的孩子……他们或单纯沧桑,或浪漫不羁,或天真烂漫。这些雕塑,线条粗犷,感情细腻,一目了然,正是俄罗斯的艺术风格。可以看出,艺术家们在努力让闹市区充满异国情调的同时,也在悄悄地展示俄罗斯人的内心世界。
建筑与人,文字与声音,雕塑与场景,展现了这座边城的开放与包容,以及中俄文化的相互影响与相互辉映。这种和谐的景观和诡异的浪漫氛围自不必说,很容易把人的思绪带入历史的深处。
1901年,董卿铁路在这里建了一个小站,意外地,一座城市诞生了,这就是满洲里。当时叫“霍勒津布拉格”,蒙古语是“蓬勃的泉水”的意思,翻译成俄语就是“满洲”。后来中文名字“满洲里”是从俄语音译过来的。由此可见历史上汉俄语言的相互影响。
满洲里西邻蒙古,北邻俄罗斯。它于1907年正式开放。随着各地商人的涌入,逐渐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陆路口岸,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国门”。今天,有20多个民族生活在这里,如蒙古,汉族,回族和俄罗斯。城市被铁路自然分为两部分,南边是老街,俗称“道外”,北边是繁华的闹市,俗称“道里”。
我们在道外满洲里站附近找了个好地方,匆匆吃完饭,就去道外逛街了。那是满洲里那晚华灯初上的时候,景色特别迷人。
星星空迷离,玉兔羞涩,五颜六色的霓虹灯从上到下挂在高耸的欧式建筑上。看起来就像一件五彩缤纷的婚纱,一群远嫁他乡的异国新娘被打扮得比对方更迷人更俏丽。怎么会让人感到不安呢?呵呵,橘黄色的路灯,连成一条线的点点,长长的,金黄的,清晰的分辨出轿子上的两个轿子杠!但汉俄两种语言的叫卖,不就是我们人民的笑声,吹啊,打啊,唱啊吗?满街流光溢彩,呈现出花柳的绚烂。满洲里,骄傲,北疆明珠,名不虚传!
不用说,游一夜泳会让你开心的。第二天早上,我们参观了这座城市以西8公里处名副其实的“国门”。
这是一座乳白色的“门”形塔桥建筑,位于中俄铁路连接点的中国一侧。它高30米,宽40米,巍峨壮观,顶部是国徽和七个鲜红的大字“中华人民共和国(PRC)”,下面有三条铁路穿过大门,其中包括两条宽轨和一条标准轨。
这个“门”是第五代门,于2008年9月25日建成。第一代门,也就是俄国竖起的双头铁鸟桩,已经有几百年了。五代的百年沧桑,见证了一段中俄交流的历史,其中第三代,也就是苦口婆心(《九评》)之后建立的国家,最令我们这一代感叹。只是一座绿色的栈桥,上面有一句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口号“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很难说,“反修反修”。全世界无产者为什么要联合起来?如今,前四代国门作为珍贵的古迹,并排矗立在第五代国门的南侧。显然,当游客接近他们时,他们就进入了那段漫长的历史。
“国门”对面不远处是俄罗斯国门,蓝底金色的字母“POCCNR”也很醒目。从横跨“国门”大桥的窗口俯瞰,俄罗斯后贝加尔斯克城市的全景尽收眼底。
“国门”前有一间当年中苏会谈的会议室。在参观了那里的“红色通道”展览后,我又参观了“陶瓦广场”。我们中午回到了城里。走在街上,看到一个看起来像农民的中年妇女,追着几个俄罗斯人卖手工艺品。这引起了我的兴趣,我忍不住赶紧跟了上去。
德力士德力士那个女人一直在喊。虽然她的俄语听起来很蹩脚,但我深感欣慰的是,现在中国的摊贩都能练外语了,我早期的俄语情结又回来了。
近半个世纪前,我学了四年俄语,考试成绩还不算太差,但从来没有机会用俄语和俄罗斯人说半句以上的话。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耻辱。今天有幸在满洲里。如果我能抓住这一生中最后的机会和俄国人一起练习,那就不枉这一夜的努力了。
因此,下午参观完城东更具欧式风格的“婚礼大厅”后,我提议晚上找一家俄罗斯小餐馆,去那里吃晚饭。没想到我们在岱岳,从第一条街找了四条街,辗转反侧。我们几乎找遍了所有的繁华地区,却找不到一家俄罗斯小餐馆。我们不能在外国餐馆吃饭,所以我们不得不拖着疲惫的身体,无精打采地走进一家“本地”餐馆。人家正要打烊,突然看到几个形迹可疑的不速之客。女老板起了疑心,员工们露出警惕的眼神…
在学弟学妹们忙着研究菜谱的时候,我给自己倒茶的女老板解释。聪明的女老板听了哈阿哈的话笑一笑,“其实,要说俄语,根本不需要找俄语。满洲里连卢布都可以用,做生意的中国人不会说俄语!”
我不禁恍然大悟,脱口而出:“你也行?”
“是的!”新娘般的女老板笑了,“说吧,你想说什么?”
我试着问了几句我还没忘记的话,女老板全答对了。我点头称是,感慨道:“我不知道当年花了多少心血,但中苏相处,我的灯油都浪费了。现在,我甚至认不出所有的字母……”
其实我想和俄罗斯人对话,不仅仅是为了对话。相反,我想通过对话了解他们的内心,特别是他们对自己国家未来的看法,社会现实,以及他们对生活在中国的感受。这是一个普通男人的感觉,一直萦绕在我的心头,远远超越了俄罗斯情结。可惜,这样一个门窗宽大,“开满金花”的边城,小巷里找不到一家俄罗斯人开的餐馆!在一心一意发展的当下,借用中国人的一句流行的话,是“短板”吗?
“清江,红梅开,有个姑娘真可爱……”浪漫的俄罗斯人是好歌手,聪明的中国人会说。如今,这两个经历过劫难的“人”走到一起,会有怎样的心弦?
当然,我没有告诉“阿清大嫂”这些问题,但我的同伴们无疑知道他们在做什么。因为,兄弟来满洲,不仅仅是为了一份“风情”!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51itzy.com/381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