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休到孝义怎么坐车_介休到孝义的公交车路线

介休到孝义怎么坐车_介休到孝义的公交车路线道强 还需要想乡愁吗? 是的,在普通舒适的日子里,没有乡愁。但是,今年即将和往年一样过春节。春节过后,兄弟姐妹侄子男女开始走亲戚的时候,一场铺天盖地的病毒瘟疫突然降临,生命像钟表一样戛然而止。 老家…

大家好,我是讯享网,大家多多关注。

道强

还需要想乡愁吗?

是的,在普通舒适的日子里,没有乡愁。但是,今年即将和往年一样过春节。春节过后,兄弟姐妹侄子男女开始走亲戚的时候,一场铺天盖地的病毒瘟疫突然降临,生命像钟表一样戛然而止。

老家的亲戚没来也来不了,自然回不去了。从大年初一到今天的添仓,我蜷缩在家里,无聊的要死,想起了前几年的热闹,甚至想起了乡愁。

我是孝义人,老家在古城桥南正街61号。

虽然70多年过去了,但我仍然清楚地记得它的门牌号。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1964年我考上省立学校后,经常给家里写信。在信封上,我总是以适当的方式写下这个地址。我父亲不太识字,但他必须给我回信。并且在信封的底部,总是整洁地留下这个地址。父子四年来一直这样写信,四年来写了多少封,早已数不清。

学校毕业后,我被直接分配到介休。之后,他成家立业,定居于此。父母上学的时候,我经常回去,但是他们去世后,我就永远失去了孝顺的家,所以很少回去。随着时间的流逝,老院子的两扇厚重的木门经过岁月的剥蚀,已经变得荒凉;那里的朋友周日去南岩坡外挖野菜;初中生昨晚自习的时候,在用细铁丝串起来的蓖麻籽的灯光下,一个个认真地写作业;甚至街上推着破旧自行车、扛着两块豆腐的小贩也用悠扬的长调喊& # 34;切豆腐& # 34;说话的语气等。,离我越来越远。

什么乡愁,乡愁,乡愁越来越模糊了。只有在每年过年的这几天,老家亲戚来介休看望我的时候,我短暂而强烈的乡愁和风味才被唤起。

去年腊月的一天,我哥好像预言了正月不能来看我。他提前给我带了很多孝心的土特产,有核桃,长山药等。,还有我最爱的烧肉和猪头肉。我非常高兴。

我最喜欢火,因为它与我的家庭有着悠久的关系。

图片来自网络。

孝顺有个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本事。我的叔祖父施振华曾经在古城的楼门南路以东开了一家火铺。他做的饼又圆又厚,皮脆又脆,心软又香。他吃的时候,刚开始脆脆的,嚼完又脆又蓬松,微咸又香,又油又香。他越嚼越好吃。咽下去后,它们越香,越令人难忘。他们在城市和附近的村庄非常有名。

他还告诉他的儿子,我的叔叔石,火店还在蓬勃发展。他的儿子,我的舅舅,叫石道忠,孝义县万万腔剧团的天生演员。因为他父亲的表演蒸蒸日上,他的演技广受欢迎,所以人们给他起了艺名& # 34;燃烧的红色& # 34;。

公私合营解放后,舅舅的店归孝义餐饮服务公司所有,他凭着自己的一技之长,成了公司的正式厨师。在我的记忆中,他在西关街汽车站附近的一个国营小食堂当工人。记得有一次,我坐车回介休,路过他的店,和他一起休息了一会儿。对了,我买了火浸羊排,一碗一毛钱。没花多少钱,但是很有食欲,所以至今记忆犹新。

现在,我几个侄子在桥南、城东、西关、新城几个街道都有火店。我的一个叔叔哥哥,史道元,曾经在南桥楼门口开过几年的火店。多亏了这门手艺,不仅维持了一家人的生活,还放弃了两个大学生。这几年,我每次回孝义,都要从我姓师的后代手里买十几二十把火。等我回来,一半给我,一半给我留着。我可以吃一个星期,但味道仍然很好。

哥哥给我带的浮雕肉,特点是孝顺,色泽红润,肥而不腻,香味浓郁。

我父亲和我都喜欢这种肉。但在70年代初,父亲是县建筑队的师傅。有一次,他不小心从工程架上摔下来,摔断了一根骨头,住进了汾阳医院。我听到这个消息后,急忙乘长途汽车去看他。从汾阳去医院的路上,看到路边有个卖压制猪肉的屠夫,就买了一块。去医院的时候,我看到父亲躺在病床上,包着白纱布,吊在高处。我感到难过,眼泪哗哗地流下来。

父亲轻轻一笑,“你都这么大了,为什么还哭?没事没有,医生说要过几天才能下地。”我擦掉眼泪,拿出刚买的压花肉,用水果刀切了一小块,送到他嘴里。他一边品尝,一边高兴地对另一个病床上的人说:“我两个哥哥知道我喜欢这张嘴,专门老大从远方送来的,孝顺!”我听了自然很开心。

结婚生子后,我把这件事告诉了儿子,说我也很喜欢这种浮雕肉。我儿子已经记住了我无意中说的话。他结婚后每隔一段时间,总会送我一些浮雕肉。这几天连我孙子都知道我喜欢这张嘴,他去饭店总是抢这种肉。

这次我哥给我带了20块烧糊肉,大概四五斤压纹肉。我留了10个在火里,5个给我儿子,5个给我女儿。给所有儿童的浮雕肉一式三份。孙子高兴地说,& # 34;切蛋糕,中间放浮雕肉。味道好极了!”我高兴得合不上嘴。

说到吃,孝义的油花斜旗是我从小到大的最爱。又香又脆,又甜又脆,又香又脆又好吃,能让人吃上瘾。

往年过年后哥哥姐姐总会给我带一些。今年没想到,又想吃了。所以,我从小在太原长大,没见过别人做,但是想尝试的老婆说我们不能掐花,歪旗简单。

她在挂面里加入咸盐和五香粉,用碱水调和,擀薄,切成斜旗,放入热油锅里。停了,斜旗胀得变形,捞出来,像油条一样吃,第二天再放进去。他们像干骨头一样硬,使劲嚼,轰隆隆响。

我苦笑着纳闷的时候,在腊月三十给小依的姐姐打了个电话,问她这东西怎么做的。谁知道我姐一家五口去了石家庄她儿子家。她跟我说今年要在这里过春节,回来就给你炒一盆油花斜旗。我惊呆了,& # 34;这期间你还敢出门,以后别说介休了。恐怕你连孝义都回不去了。”然后,我小心翼翼的给她讲介休和孝义防治新冠肺炎的事,她一直& # 34;嗯& # 34;在这里,让我注意一下我的健康。后来她不知道是听了我的话还是其他原因,第二天下午就回到了孝义。虽然暂时吃不到她做的油花斜旗,但心里又添了一份暖意。

过年吃饭,提到哥哥姐姐,我就想到了爸爸,于是自然就想到了妈妈。吃的方面,虽然有些食物不好吃,但是我们这一代人也吃过,记忆特别深刻。

我的童年是在20世纪60年代初,在三年的自然灾害期间。我们村是集体化生产大队,每天给大家三两六块钱。如果你不做点什么,你会饿死的。

那时候,我每天放学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跟上朋友,在地里挖野菜,捡白菜,捋榆树的千千,摘洋槐。拿到这些东西后,我妈把它们和从大队带回来的一些面条拌在一起蒸出来,当地方言叫“拍子垒”。不是很好吃,但总比饿着强。这种东西,因为不多,所以不能放过。更有甚者,我妈吃剩下的,没了就只喝粥,自己挨饿。

另一种食物叫做蒸饺。那时候不仅食物匮乏,下一顿饭还是高粱。为了精细粗粮,人们常做红面蒸角吃,也用开水把红面吐掉。馅料呢?当然不会是羊肉或者猪肉,只有秋天的腌菜,春天的甜菊苣之类的苦菜。是这么一回事。我们小时候都要分着吃,可是妈妈总是不肯饿着,把粘在蒸笼上的零碎面团、笼布或者露在外面的菜馅刮下来吃。她真的不饿吗?我当时太年轻,不懂事,没去想。现在想起来,心里真的不好受。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再也写不下去了…

我的父母已经去世很多年了,但我永远不会忘记他们的影子。现在,姐姐走了,哥哥也走了。我和弟弟妹妹都是老人了,身体都不好。在我们有生之年,我们只会见一次面。没有人确定我们还能见面多少次。每次想起来,我都心疼。但是,在这场大灾难中,很多人失去了亲人,很多逆行的英雄献出了宝贵的青春。这不是更催人泪下吗?

灾难远未结束,无数家庭仍无法团聚。善良的人们在祈祷,在奋斗,希望看到春暖花开的那一天,他们过得很开心。那时候我会带着家人回老家,见见亲戚,逛逛大街,看看桥南街61号那个已经属于别人的老院子…

这是关于大灾难中的乡愁!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51itzy.com/37791.html
(0)
上一篇 2022年 12月 17日 14:00
下一篇 2022年 12月 17日 14:31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