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讯享网,大家多多关注。
【70年70问】为什么说巡视制度是“国之利器、党之利器”?
2019-10-22 14:40
2014年12月的一个周末,北京寒风凛冽。
位于金融街的中国联通大楼看上去空无一人,但时任中国联通党委书记、董事长常的办公室却是一片紧张的景象。
负责巡视中国联通党组的中央第八巡视组组长宁延令和一名巡视干部坐在沙发上,目光敏锐地盯着办公室一扇紧锁的门。
面对检查组的“突袭”,常失了方寸,只好请秘书开门。不出所料,你看到的是满满一屋子的贵重礼品,包括香烟、名酒、名茶,还有数百幅字画、工艺品等等。以此为突破口,常涉嫌违纪违法的线索浮出水面…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巡视工作“拉起”一批高级领导干部违纪违法问题线索,包括孙、苏荣、周本顺、王民、白、王三运、黄兴国、。资料显示,中纪委立案的中管干部案件,60%以上来自巡视。
深入发现问题,形成强大震慑,巡视提振了全党全社会的反腐信心,凝聚了全面从严治党的强烈共识,在党中央管党治党治国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问天下‘绝世武功’,谁来与巡剑比试!”为什么巡视制度“能干”?
打破藩篱,巡视真正的“反腐大片”
1989年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后,党中央提出开展巡视工作,并对如何开展巡视工作进行了初步探索。此后,从十六大报告到十七大,巡视被写入党章,再到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巡视要成为“国之利器、党之利器”。他亲自主持召开了20多次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和政治局常委会议,研究巡视工作,作出了一系列加强和改进巡视工作的重大决策和部署,重振了巡视制度,上演了一系列比热播的电视剧《人民的名义》更真实、更精彩的“反腐大片”。
发现问题线索,巡视利剑“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十八大前近10年的巡视工作“揪出”了陈良宇、、许、等多名高官的案件线索,巡视的重要作用得到广泛认同。但巡视制度实施之初,指导思想、工作定位、巡视内容尚不明确,存在任务宽泛、内容发散等问题。同时,巡视组与巡视对象的关系相对固定,巡视对象往往容易“坑人空”,巡视效果大打折扣。
十八大后,上述情况发生了逆转。
“他害怕了。自从2014年巡逻结束,他在10月份逮捕了他的一名同伙后,他晚上就靠安眠药入睡。他还是很担心,就想尽办法和这些纪检干部接触,拉拢腐蚀这些人。”这是2014年中央巡视组结束对甘肃省的巡视后,时任甘肃省委常委、副省长虞海燕的真实写照。
通过拉拢中共中央纪委第九纪检监察室原副主任明余庆,虞海燕以为有了纪检干部的支持就可以高枕无忧,各种违纪违法行为愈演愈烈。
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巡视组打破以往组长5年任期的惯例,实行一次授权、一次任命和“三不固定”,切断了巡视组与被巡视对象的联系,也让虞海燕的“靠山”变得不可靠。2016年11月,明宇清被免职。两个月后,虞海燕被调查。
为什么这样的改变会带来这样的结果?背后是巡视监督独立性的加强。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巡视组设立组长库,选派刚离开一线或目前担任组长的省部级领导干部。每轮巡视前,要根据具体情况从组长库中确定巡视组长人选,并一次授权,实行严格的回避制度。
“我们每次开展巡逻工作,事先都不知道巡逻到哪里,坚守什么阵地。我们和被巡视单位几乎同时得知了巡视授权。”党的十八大以来参与全部巡视工作的副部级巡视员宁延令说,这种方式使巡视组能够集中精力开展工作,不受干扰,提前切断了一些人打听情况甚至说情的渠道,为坚持党性原则、公正巡视打下了良好基础。
找线索,巡线,练“千里眼”“千里眼”——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党内监督和群众监督相统一,以党内监督带动其他监督,积极畅通人民群众建议、批评和监督渠道,充分发挥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巡视工作中党内监督和群众监督相结合的方向更加明确。
去有关部门了解群众举报的信息,带着问题线索去巡视;公开巡视组名单、电话、邮箱;通过个别谈话、走访、访谈等方式,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到干部曾经工作过的地方和单位了解情况,明察暗访…巡视工作坚持群众路线,通过多种形式和方式“广接地气”。
有“叶舞”之称的原天津市副主席、公安局局长武长顺就是从群众举报中发现违纪线索的。
“查武长顺是看你是不是真的反腐,这也是对你们中央巡视组的考验。”2014年3月,中央第五巡视组在天津巡视期间,共收到群众来信来电1万余件,其中大量是针对武长顺的。
根据巡视组群众提供的线索,2014年6月,巡视组将武长顺的有关问题线索移交中央纪委,明确建议将其列为重点对象。一个月后,武长顺被免职。
有了群众的“协助”,巡视组就有了“千里眼”和“千里眼”。广泛依靠群众发现问题线索,不办理具体案件,这样巡视组就不会陷入一个地方、一个案件,就能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巡视中找出该打的“老虎”、该拍的“苍蝇”,不至于顾此失彼。
强化政治监督,“升级”巡视方式。
“巡视是对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的巡视。是政治巡逻,不是商业巡逻。”2015年10月,时任中纪委书记的王岐山在中央第三轮巡视工作动员部署会上,首次提出“政治巡视”。
什么是“政巡”?就是政治上看问题。巡视不是检查被巡视单位的日常工作和业务工作,而是重点检查党的领导、党的建设、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反腐败和选人用人等方面,看被巡视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是否足够,领导班子凝聚力不强,是否坚定地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是否体现了管党治党的“严”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巡视工作实践不断深化。从一开始聚焦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聚焦“四个着力”到“六项纪律”,突出纪律严于法、纪律在法前,再到深化政治巡视。职位越来越高,定位越来越准,工作越来越深入,成果越来越显著。山西系统性腐败案、湖南衡阳破坏选举案、四川南充、辽宁选举拉票贿选案等一批重大问题线索被“揪”出来,巡视真正发挥了政治“显微镜”和“探照灯”的作用。
为了明确定位,“剑术”的巡逻也要升级。
“第一次巡视,第二次‘复出’,这招很厉害。”2016年6月,中央第三巡视组巡视天津“回头看”。天津市委原代理书记、原市长黄兴国对此解读为“回眸一笑”。本以为自己要“下一代转正”的黄兴国,怎么也没想到,“回头看”才两个月就被“踢了回来”。
天津市委原代理书记、原市长黄兴国出镜忏悔。来源:《巡剑》截图
开展“回头看”,是十八大以来巡视组织制度和方式方法的重大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去过的31个省区市,不是一去就完的。要出其不意,杀一个“回马枪”,让那些侥幸的人永远感到震撼。
此外,近年来的巡视工作也放出了这些“大招”:坚持常规巡视与专项巡视相结合,积极探索巡视、点穴、回访、流动巡视;开展“一托二”甚至“一托三”,开展政治常识测试,查阅党组织会议纪要、领导干部档案、领导干部个人报告等。通过对干部档案的仔细审查,司法部政治部主任卢恩光被揭露为“五假干部”。
它能揪出“大老虎”,它能深入基层,形成震慑。访“剑”让违纪违法干部“坐立不安”。
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纪委开展专项检查整治基层“微腐败”。来源:浙江省宁波市纪委监委
“什么?要接受检查!”今年6月的一天,江苏省扬州市房地产开发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杨磊听到了他原来的工作单位要被检查的消息,急得在家里来回踱步。思来想去,杨磊向妻子坦白了自己贪污受贿的事实,并在妻子的支持下,决定主动投案自首。第二天一早,杨磊拿着自己的非法所得和几条烟,走进了扬州纪委监委…
建立上下联动的监督网络是党的十九大的重要任务,也是完善巡视格局、推动巡视工作向纵深发展的重要抓手。承担中央和省区市的巡视监督,打通全面从严治党“最后一公里”。市县巡察系统更震撼、更深入、更精准。
2017年7月,中共中央修订了《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明确了一届任期内巡视全覆盖的任务。
同年10月,党的十九大审议通过《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增加了巡视全覆盖、中央单位巡视、市县巡视等内容。
如今,已形成“横向全覆盖、纵向全链接、全国一盘棋”的巡视工作格局。
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巡视做好“后半篇文章”
不同于一般人认为巡视的作用是发现问题线索,惩治贪官,盯紧问题整改,做好文章的后半部分才是巡视工作的“重头戏”。
2018年10月,福建省委等30个地方和单位党组织向社会公开了中央巡视整改进展情况。与第十八次中央巡视不同的是,这次整改的宣传中增加了“进展”二字。
紧盯巡视整改落实,是深化十九大巡视发展的又一重要举措。一字之变,是巡视整改向常态化、长效化发展的具体体现,释放出巡视整改持续发力、久久为功的明确信号。
“邢、赵家旺作为企业主要负责人,在市委巡视组已指出相关问题的情况下,仍敷衍塞责、消极应对,甚至弄虚作假、改头换面、顶风作案,走过场、摆出检查整改的姿态。”
今年7月,天津市纪委监委通报天津天保控股有限公司原党委书记、董事长邢、现任党委书记、董事长赵家旺违反政治纪律,因履行巡视整改职责不力被问责。
要有责任心和警觉性。巡视强化了管党治党的政治责任,推动解决了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全面从严治党不力等突出问题,推动了全面从严治党由宽入软走向从严,确保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要用好这把剑,首先是‘止血’和遏制,然后是治本,标本兼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巡视发现了个性、共性、规律性的问题,要加强归纳提炼,从体制机制管理上分析原因,为深化改革提供问题导向参考。
“以前,我在工作日经常需要请假,但有时因为工作忙不能来。现在,我可以在未来的任何时候做到。真的很方便。”据媒体报道,今年9月,在北京和平门附近的西城区公安局出入境接待大厅,前来办理港澳签注的张女士在24小时自助机前,不到一分钟就完成了签注。
这一切的改变,都源于2016年中央巡视组对公安部的巡视。针对中央巡视组的反馈意见,公安部严格对照,扎实整改。仅2018年以来,公安部就在户籍、交通、出入境、警械管理等领域出台了118项“简政放权、加强监管、改善服务”改革措施。
这只是一个缩影。资料显示,十九届中央前两轮巡视,向党中央和国务院有关领导同志反馈巡视情况41件,向中央深改委办公室等部门移交专项报告43件。第十八次中央巡视针对发现的共性问题形成了230份专题报告。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检查省区市、中央企业、中央和国家机关、中央政法单位、意识形态单位、分管高校等6个专题报告,对各地区、各领域共性问题进行专题研究,综合施策、集中整改,深入推进司法体制、金融监管体制、教育体制、中央企业领导班子管理制度、行政审批制度等改革。
发现问题、形成震慑、推动改革、促进发展,巡视既能解决问题,又能用整改成果倒逼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真正发挥标本兼治的“利剑”战略作用。
加强管党治党,巡视实现全面从严治党的有力支撑。
“近年来的实践探索表明,巡视已经成为党内监督的战略性制度安排。”中央巡视组副部级巡视专员李雪曾表示,深化政治巡视的过程,就是加强党的领导、党的建设、全面从严治党的过程。
清华大学廉政与治理研究中心主任、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郭勇接受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采访。任家辉摄
清华大学廉政与治理研究中心主任、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郭勇在接受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采访时指出:“重视巡视在加强党内监督中的作用,就是要努力把党内监督和民主监督有机结合起来,全面审视各级党组织全面从严治党的情况。”
“经过三次深化,中央巡视实现了对全面从严治党的有力支撑。”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铭心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巡视聚焦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通过发现问题,形成震慑,让有问题的人以知止为耻,在减少存量、抑制增量方面成效显著。此后,我们围绕六项纪律,把守纪律放在首位,推动在全党形成了尊崇党章、遵守党纪的氛围和习惯。明确了政治巡视的定位后,剑指管党治党的根本性、全局性、方向性问题,从单纯的战术支撑提升为战术战略支撑。
全面从严治党,不仅要营造“不能腐”的局面,更要构建“不能腐”的机制。随着巡视实践的发展,党中央两次修订巡视工作条例,将政治巡视、一届任期巡视全覆盖、中央和国家机关巡视、市县巡视等实践创新成果及时固化为制度。这些重要制度成果被吸收为新形势下党内重要法规,如政治生活准则、党内监督条例、纪律处分条例、责任追究条例等,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内监督制度。
“中国的巡视制度为解决全球民主问题提供了‘中国方案’,对西方世界尤其是发展中国家也具有普遍借鉴意义。”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强世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相比之下,中国特色的巡视监督充分依靠群众,推动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凸显了党作为中国各族人民利益代表者的性质。以巡视加强监督,以监督保障民主,这种民主监督模式不会因为选举斗争而导致社会分裂,不会因为不必要的制衡而导致效率低下,不会因为选举周期而失去刚性约束。
南非前总统塔博·姆贝基接受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采访。崔
南非前总统塔博·姆贝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这样评价中国式的民主监督:“中国人口众多,人民是预防和监督腐败的重要力量。中国正在进行的反腐工作是很多国家需要学习的。”
“反腐败是执政党的使命。作为一个大国,中国愿意反对腐败是勇气的表现。一旦认识到问题,就能坦然承认,下决心解决,这表明了中国党和政府反腐败的决心。”博茨瓦纳前总统费斯图斯·莫哈埃惊叹于中国共产党的自我革新。
过去的一切都是序章,尘埃未洗,战鼓再响。
今年9月16日,十九届中央第四轮巡视工作动员部署会召开,这标志着中央新一轮巡视工作正式启动。
值得关注的是,中央纪委书记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赵在本次巡视工作动员部署会上首次明确,要积极探索将巡视融入“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工作格局,这是十九届中央巡视工作的又一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
新时代承载新使命,深化政治巡视永无止境。中国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全面从严治党的斗争。
编辑:魏少普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51itzy.com/362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