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讯享网,大家多多关注。
图1毛泽东主席题词
图2军邮:天蓝路通车。
图3电路原理图
图4乌鲁木齐火车站
图5 1955年兰州站
图6蒸汽机车
图7内燃机车
图8电气化铁路
图9手持电话
图10无线电台
图11手动发电机
图12发送和接收密钥
图14穿越风区的铁路线
图15北京-武汉特快列车
很高兴听到世界上最长的高速铁路兰新铁路第二双线即将开通运营!今天是昨天的延续,让我想起了兰新铁路的往事。过去的记忆历历在目。往事之言,温故而知新,与恭喜分享。
1.从西宁的张掖段开始。
兰新铁路第二双线全长1776公里,从兰州西站引出,向北经西宁,穿越大坂山、祁连山至张掖,与老兰新铁路平行向西延伸至乌鲁木齐火车站(图3)。《青海日报》在1958年6月8日报道了西宁至张掖铁路的侦察情况,但实际上并没有开工建设。谁知半个多世纪后,经过我国铁路建设者4年的努力,世界上最长的高原高速铁路隧道相继开通,即全长近16公里、最高海拔4200米的大板山隧道和全长9.49公里、最高海拔4345米的祁连山二号隧道。突破了全线控制性工程,建成西宁至张掖铁路,成为连接青海省与甘肃省、青海省的第二条兰新铁路复线。
2.修建兰新铁路的艰辛
1952年10月1日,在天兰铁路通车仪式上(图二),毛泽东主席亲笔题词“庆祝天兰路通车,继续努力建设蓝欣路!”(图1),指导我国几代铁路建设者把铁路修成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修到了天山南北,结束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没有铁路的历史。1952年,抗美援朝在战斗中处于胶着状态,中国处于恢复国民经济的关键时期。修建兰新铁路并不容易,只能全面规划,分期建设。兰新铁路工程分三期建设:一期于1952年10月1日在兰州开工(图5),1956年3月兰州至武威段投入运营;第二期,1958年7月武威至疏勒河投产;第三阶段于1962年12月9日在乌鲁木齐完成(图4)。1966年1月,疏勒河至乌鲁木齐段投入运行。当时国力有限,每个项目只能建一段,开一段,管一段,最后验收投产。清水、玉门、烟墩、哈密、盐湖等站都是临时终点站。兰兰铁路全长1903公里,建设10年。
兰州至兰州铁路于1963年1月15日接入路网,为全国所有车站办理客货运输业务。1969年9月1日,乌鲁木齐至北京的第一趟69/70次直达旅客特快列车开通,全程3774公里,途经兰州、郑州,单程运行时间75小时05分,结束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没有直达北京旅客列车的历史。1981年10月11日,69/70次列车升级为特快列车。经过1997年、1998年、2000年三次铁路大规模提速调整,武至京单程运行时间缩短至67小时54分、60小时20分、47小时56分。2011年1月11日,T69/70次列车改为武威、中卫、太原至北京西站,全程3105公里,缩短669公里。单程运行时间为33小时29分钟。1986年7月10日,兰新铁路完成了牵引动力由蒸汽机车向内燃机车的改造升级(图6、7)。1995年6月30日,全线复线工程投入运营。2012年12月31日,全线电气化工程投产(图8)。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解放前,没有一寸铁路,兰新铁路的建成,在这里掀起了大力发展铁路的热潮。截至2012年底,全自治区铁路营业里程达到4749.7公里。
3.建筑物搬迁前的测量。
为给兰新铁路建设提供及时的勘察设计资料,铁道部设计总局西北设计分局(1956年改为第一设计院)调兵集结天山南北,于1955年成立哈尔滨(米芜)、乌鲁木齐(鲁木齐)、乌鲁木齐(腊山口)两个测量总队,积极开展野外选线测量和地质勘探工作。当时的通讯工具非常简单,只有兵团的队部有一部手持电话(图9)。无论谁想用它打长途电话,都必须在专用的本子上记录通话的时间和内容。兵团与野战部队之间没有电路,一切生产、工作、生活保障的通信联络都依靠兵团设置的保密无线电台(图10),定时开机发射。为了准确及时地收发电报,无论烈日炎炎还是冰天雪地,你都得手动发电(图11)。帐篷里“滴答”的无线电波通过机要操作人员的指尖准确传输(图12)。昨天的往事,向今天进入信息时代的人们,倾吐心声:真的来之不易!
4.第一个少数民族技工班。
随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铁路发展规划、勘测设计的发展,培养少数民族技术工人被提上日程。1956年9月5日,第一设计院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举办了铁路勘测员培训班。48名初中文化程度的维吾尔族、哈萨克族、蒙古族、塔吉克族和锡伯族学生在伊犁和乌苏入学。经过一年的专业知识培训后,他们被送到野外工作队进行野外实践和提高。这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次举办少数民族铁路技术工人培训班,创造了历史,影响深远。
当年的《中国青年报》、《人民铁道》、《新疆日报》都是中文版和维文版报道。
5.游行“火车头”要开道
1956年10月1日,是新中国成立7周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1周年。自治区组织庆祝活动,要求哈尔滨、Ua两个侦察总队组织一队身着制服、佩戴路徽的铁路职工作为游行队伍的先锋队。两兵团商定,为了让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各族人民了解铁路工作,支持铁路建设,制作成就展板,组织排练队伍,按照1/4的比例设计制作了名为“勘测”的木制蒸汽机车模型,为阅兵式扫清道路(图1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很多人第一次看到“火车头”,跟着游行队伍观看。场面非常热闹。会后,这辆“火车头”被赠送给乌鲁木齐人民公园博物馆,供群众观看。
6.修铁路抵御风灾,克服困难。
兰兰铁路的疏勒河-烟墩、哈密-鄯善称为“百里风区”,吐鲁番-盐湖称为“三十里风口”(图14)。这些路段全年有4个月出现大风,风力从7到8级,最大可达10到12级或以上。风骤起,飞沙走石,天昏地暗。那时候,人们出差必须自带行李。有一次,笔者在还没修好的站台尽头下车,被大风刮到。当她扛着行李下火车时,被大风推着往前走。我赶紧蹲在行李上,用绳子捆住腰,不敢再动,以免被大风吹起来,伤到自己。火车站沿线建筑的迎风墙被风剥离,门窗用砖砌,改道。1960年4月9日,一场大风袭来,疏勒河至哈密一线21处被大风聚集的沙土掩埋。积沙超过路面最高达0.7米,导致牵引一辆客运列车的机车导向轮脱线,中断行驶5个多小时。一名在敦道养护工区巡逻道路的养路工人在这次风灾中失踪。1961年10月3日,一列货运列车行驶到“百里风区”时,遭遇大风袭击。一辆载重50吨的棚车被风掀翻,列车中断26小时。
尤其是2006年4月9日,T70次特快列车于19时22分到达“百里峰区”小草湖站,遭遇严重沙尘暴袭击。现场风速达到每秒41.5米,车厢剧烈摇晃。迎风面的21节车厢门窗全部被砂石砸碎,被迫停车。列车乘务人员紧急组织乘客抗风自救,将硬座乘客疏散到卧铺车厢。用床板、被褥堵住车厢门窗后,列车以每小时20公里的限速缓慢前行,走走停停,于次日22时进入哈密站,中途停留4个多小时。铁路工人用胶合板钉上了车厢的门窗。铁妻送水送饭,帮助旅客解决临时困难,然后列车继续运行。列车于12日20时06分安全抵达北京西站。乘客下车后,车辆维修人员赶了4个多小时把车辆修好,把门窗修好,把车厢打扫干净。13日1时许,一列新装修的列车离开北京,返回乌克兰。由于铁路站车人员和旅客的密切配合,齐新齐心协力,顶风自救。整个事件持续了77个多小时,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吃一堑,长一智。兰新铁路第二双线设计建设了穿越戈壁风区的挡风墙、屏风等防风设施463公里,用科技手段解决了这一世界难题。
7.顽强的奉献精神将永存
兰新铁路修建时,中国正处于非常困难和复杂的时期。50多年过去了,无论是谁,回忆起这个历史节点,都会肃然起敬:民族的自信,崇高的理念,非凡的勇气,英明的决策!中国的铁路建设者带着必胜的气势,带着排除万难的雄心,成功修建了兰新铁路,建成了连接甘肃省、青海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第二条兰新铁路复线。写到这里,笔者不禁肃然起敬,向为兰新铁路和兰新铁路第二双线建设奉献了智慧、心血、青春和生命的先烈、前辈、先贤、哲人、工匠及其亲属致以崇高的敬意!人们永远不会忘记中国铁路建设者的历史功绩。
(本文由翟撰写,图片由翟、李桂全提供)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51itzy.com/362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