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讯享网,大家多多关注。
我从史书上了解到,秦朝的中央官制是三公九吏制。“三公”指的是御史、宰相和太尉。分别分管监察、政务、军务。但书中提到,三公头衔多为空职,往往不给官衔。那么历史上这样一个顶级的“三公头衔”是如何发展起来的呢?
“三公”的说法起源于周朝。《杨公传》载:天子三公是什么?天子之相也。天子之相为何三?从陕西到东方,周公主;从陕西往西,叫公主;相处融洽。这里规定三公是皇帝的三个副手,两个在外,一个在内,在“三公”中排名也是中国文人的最高追求。
东汉光武帝时,傅马废,秋代之。从此秋、大四空和大司徒是三公。献帝时期,秋、大司马空和大司徒仍是三公头衔,但增加了傅的职位,在三公头衔之上。
晋朝时沿袭曹魏制度。
隋朝时,隋文帝没有改三公的称号,但三公的职位从未设置,由宗室中的太子和孙子加封。
明清时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但从未担任过官职。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51itzy.com/358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