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讯享网,大家多多关注。
“强风从右侧吹来。注意纠正风向偏差。”狙击教练、四级军士长蔡接过枪,卧倒,指着枪,瞄准。“撞击点在300米距离的移动是6厘米,大约是食指的长度。瞄准镜方向螺丝每转0.2 bit,瞄准镜需要转8帧左右。”
现场官兵半信半疑。只听砰的一声,蔡扣动了扳机,子弹准确命中靶心。大家不禁暗暗赞叹:“标兵教官果然名不虚传。”
“当时风刮得很大,只能靠手势和口令进行短暂引导。”武警云南总队昆明支队教学队队长、教师蔡解释说,“改的量不是靠猜或者被骗,而是靠10多年实践的感觉,是一种‘枪感’。”
三年前,蔡对军训的教学方法还是个门外汉。2017年初,总队组织教法培训,多次在总队、支队军事比武中获得金银的蔡当即报名。
到了集训队,蔡发现了自己的差距和不足。“以前我只自己练。现在,我不仅要让学员知道怎么做,还要让他们知道为什么。好的实践不等于好的教学。”
蔡全身心投入到研究教学技巧和团体训练方法中。白天,他泡在训练场,请教老师和老班长,对着镜子练教案;晚上用来整理教学重点、难点和易错点,画出各科训练结构图,写十万字以上的教学笔记。每次有试教任务,他总是自告奋勇。
“每次都要花好几天时间准备试教作业,一遍遍修改教案和试讲方法,不断优化教学内容。”蔡感慨万千地回忆起培训的经历。他经历了“多打游戏,让同龄人教他找茬”,他感受到了“拔节”的成长。
当年,蔡的被捕使他对军训教学法的精髓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当时一名犯罪嫌疑人与警方在一辆公交车上挟持了两名人质,人质生命危在旦夕。
下午4点左右,正在训练的蔡一接到任务就赶到了现场。现场指挥官要求从侧窗投掷催泪弹,随后特战队员做索降破门抓捕。
“当时,我也有点紧张。当时还在想现场环境,扔了催泪弹后怎么处理。”到达现场,特战队员发现公交车车窗只有10cm 空的缝隙,周围全是游客和行人。从窗户扔催泪瓦斯很难。
“不要慌。”蔡深深吸了一口气,接过炸弹,拉下拉环,扔下炸弹…巨响震惊了犯罪嫌疑人。说时迟那时快,特战队员迅速“从天而降”,人质成功获救。
“如果嫌犯关上窗户,我们可能会陷入绝境。”从激烈的战斗现场下来的蔡,陷入了沉思。“平时训练和实弹投掷都有明确的投掷区,周围也没有障碍物,离实战标准相差甚远。”
总结训练中的不足,蔡潜心研究防暴弹精确投掷技术。他把投掷动作分解成撤步引弹、踢地送臀、转胸摆臂扣腕,反复揣摩每个动作的要领。同时,在运动大巴上安装防爆玻璃,反复训练,每天投掷模拟弹300多组。时间久了,老虎的嘴巴和右手的手掌都长满了老茧。
“投掷的时间太重要了。投得太早,达不到作战意图。你必须指,打,吹。时间一秒都不短。”蔡区分群体性事件、城市反恐行动、山地反恐行动等。,并从体能、速度、姿态等角度进行反复比较,计算出每种炸弹的爆炸延时和投掷距离。
付出的汗水没有白费。在2018年武警云南总队“四会”教学法比武中,蔡凭借投掷防暴弹“五行”的创新训练方法,获得总队“武”比武个人第一名。2019年参加武警部队教练员竞赛。他走上了赛场,他的教学流畅自如。评委们对“教学贴近实战,训练方法贴近实际,战术敢于创新”给予了高度评价。最终以94分的高分获得专业第一名,被武警部队表彰为“模范教练员”。
“教学的本质是尽可能贴近实战。”近年来,蔡先后参加处置“3·11”恐怖事件、“5·14”昆明公交车劫持人质事件等10余次战斗。每次完成任务,他都注重总结战斗经验,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教学行为、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拉近教学与实战的距离。
在一次擒敌课目训练中,蔡师长带着学员来到丛林狙击训练场。就在学员们不知道为什么的时候,突然,五六米外蹦出两个“嫌疑人”,挥舞着“菜刀”就砍。
“对方有凶器,快制服!”在大家面面相觑的时候,蔡果断地下达了命令。经过几分钟真正的“战斗”,成功制服了“嫌疑人”,但在场的学生都累得瘫坐在地上,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受了伤”。
“敌人的攻击是随机的,没有固定的顺序。要形成真正的擒敌能力,就要熟练运用各种摔跤技术攻防!”蔡有意识地在擒敌的教学中加入了危险因素。在岗哨反攻击训练中,他把胶皮刀换成真刀,选择室内、室外、站位,模拟实战中可能出现的场景,融合专业格斗和综合格斗的关节技术、锁控技术,采取运动中攻防对抗、条件变化对抗、模拟实战对抗等组训方法,使训练内容更加贴近实战要求。
所有接受蔡培训的学员都说,“跟蔡老师培训真的像打仗!”
中国青年报军事部投稿邮箱:
junshibu@vip.126.com
吴绍坚马艺勋来源:中国青年报(2021年02月25日06版)
来源:中国青年报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51itzy.com/350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