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讯享网,大家多多关注。
《蛙》是中国作家莫言在21世纪初创作的一部小说。它由四封长信和一部九幕剧组成,是第八届茅盾文学奖得主。
这部小说以新中国近60年来农村生育史的跌宕起伏为背景,真实地反映了计划生育国策在高密东北部艰难的实施过程。她通过讲述一位从事妇产科工作50多年的农村女医生的人生经历,在描述国家为控制人口急剧增长而实施计划生育国策所经历的艰苦复杂的历史过程的同时,成功塑造了一个生动感人的农村妇科医生形象。结合计划生育过程中的复杂现象,分析了以小说叙述者蝌蚪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卑微、尴尬、纠结、矛盾的精神世界。小说继承了作者乡土文学的一贯风格,结构新颖,节奏明快,笔触细腻,文字朴实,富有张力。
作者介绍
莫言。1981年,他发表了第一篇短篇小说《春天的雨夜》。1985年,他因发表中篇小说《透明的胡萝卜》而成名。1986年,发表在《人民文学》杂志上的小说《红高粱》在文坛引起轰动。1987年担任电影《红高粱》的编剧。1988年出版小说《天堂蒜苗之歌》。1989年,小说《食草家族》出版。1993年出版讽刺小说《酒国》。1996年出版小说《乳房和臀部》。1999年,小说《红树林》出版。2001年,小说《檀香山的惩罚》出版。2003年,小说《四十一炮》出版。2006年,小说《生死疲劳》出版。2009年,小说《蛙》出版。2011年凭借《蛙》获得茅盾文学奖。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2016年当选中国作家协会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2019年创作小说《等待摩西》。2019年,小说《红高粱家族》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小说集》。
内容梗概
小说《蛙》的叙事缘起是日本作家杉山义纪前往“我”(蝌蚪)的故乡,与当地文学爱好者畅谈文学。在遇到“我的”姑姑后,正直的杉山鼓励当地的文学爱好者以我的姑姑为原型创作感人的作品。在正直的杉山的启发下,“我”决定效仿法国作家萨特,创作一部以姨妈生活为原型的戏剧。“我”遵照义杉山的指示,先用书信的方式把我姑姑的故事写给了义杉山。
在我的家乡,有一个生孩子的旧习俗,这样他们就可以用身体的某个部位或器官来命名。有的孩子长大后会改雅号,有的不会。我姑姑叫万鑫,她的父亲,我的曾祖父,是胶东军区八路军地下医院的医生,革命烈士。因为她父亲的关系,我姑姑和她奶奶、妈妈都被驻扎在那里的日军指挥官关押在监狱里。建国后,姑姑继承了父亲的事业,经过新式助产术的培训,成为村里的一名医生。阿姨是一个很有才华的妇产科医生,所有看过或者被她接生过的女人都对她佩服得五体投地。她的手在孕妇的肚子上摸一下,会让孕妇感受到一种力量,对她有信心。自20世纪50年代初以来,我姑姑已经接生了成千上万个孩子。我姑姑用新方法接生的第一个孩子是陈璧;“我”是我姑姑接生的第二个孩子。我出生的时候,一个先出来,我阿姨像拉萝卜一样拉着腿把它拉出来。上世纪50年代,国家经济发展繁荣时期,姑姑骑着自行车,风雨无阻,跑遍了高密东北18个村的大街小巷和胡同,接生了1600多个婴儿;在我生下第1000个孩子的那天,我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小时候姑姑谈过一个对象,一个空陆军飞行员,家里为此无比自豪。但后来这个空军机飞行员叛逃到台湾省,她曾经红极一时的姑姑深受打击,差点自杀。
到了60年代初,刚刚经历了三年饥荒的农村出现了生育高潮,我姑姑忙得不亦乐乎,成了东北高密妇婴名医。自1965年以来,人口的快速增长导致了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次计划生育高潮。成为公社医院妇产科主任的舅妈,坚决响应党中央号召,在全公社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男绑”运动。一些村民不了解政策,到处闹事。一个叫王娇的人,被人捅了一刀后,说自己神经被捅了。一个叫肖上唇的人说他性功能被破坏了。
“文革”开始后,姑姑被视为“牛鬼蛇神”,受到批判。一次,在蓄滞洪区的冰面上开批判会。我那个倔强的阿姨因为没被驯服,被打在审讯台上,一个纠察甚至一脚踩在她背上。批判县委书记时,姑姑被拖起来和县委书记并排站着,一只破鞋子被女红卫兵挂在脖子上。但是我姑姑趾高气扬,不肯让步。
70年代末,国家迎来了计划生育的第二次高潮,发生在我姑姑身上的故事更加丰富多彩,感人至深,惊心动魄,感人至深。有一次,为了动员一个已经生了三个女儿,怀了第四个孩子的女人去医院堕胎,被那个女人的丈夫打死;那个女人因为大出血而失去了生命。
在部队立过三等功的“我”,爱上了有着两条鹤一样长腿的王。结婚那天,下着倾盆大雨,但王总是笑着,表现出一副慈爱的样子。当常委的姨妈来参加婚礼时,王向姨妈索要生双胞胎的灵丹妙药,遭到姨妈的严厉批评。姑姑不仅教育王,告诉她计划生育是基本国策,还提醒“我”:“你是共产党员,是革命军人,必须以身作则,起带头作用。”
两年后,我的女儿出生了,但不愿意只生一个孩子的王后来怀孕了。“我”从部队回来,发现王又怀孕了,原因是她偷偷让“我”小学的老同学袁吉尔把她戴着的避孕环摘下来。为了避免流产,王把藏在娘家。大妈带着庞大的计生队伍开车进村。我婆婆管我姑姑叫妖,村里那些不理解她行为的人管她叫土匪。但是,舅妈想方设法把王逼出计生办。我所在单位的计生委主任也到我们村里来说服王跟她姑姑了解国家政策。深明大义的王欣然同意堕胎,却因大出血不幸死在手术台上;所以我姑姑被我婆婆用剪刀刺伤了大腿,但是我姑姑执行计划生育政策的决心丝毫没有动摇。
当时随着国家市场经济的搞活,我的小学同学陈璧成了村里有名的万元户;他的妻子小矮子王丹已经怀上了第二胎。王丹一直藏到临产的时候,骑着竹筏逃到外地生下胎儿。经过一场惊心动魄的追逐,姑姑的计生队员在江上追到了逃跑的王丹。王丹羊水破了,姑姑在竹筏上给她接生了一个女婴,但王丹不幸去世。
王不幸去世后,我姑姑充当了媒人。我嫁给了姑姑的助理狮子,但我再也没有生过孩子。时光飞逝,时光飞逝。经过20多年的计划生育,这个国家终于控制住了人口爆炸。“我”和小狮子也退伍回老家了。此时,我们的家乡正朝着城市化的方向发生着巨大的变化,高密东北乡蛟河两岸正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发展:花园、超市、盲人按摩院、美容院、商场、农贸市场、中美合资妇婴医院等大城市的东西也在这里拔地而起。袁,我的小学同学,开了个牛蛙养殖场;王丹的哥哥王干成为泥塑艺术家秦和的助手;姑姑还嫁给了另一个老实巴交的泥塑艺术家郝大寿。王送给我一套“高密东北乡奇观系列”的DVD。通过这张DVD,“我”了解到了姑姑嫁给郝大寿的原因。姑姑被宣布退休的那天晚上,她喝醉了。她摇摇晃晃地往回走,最后陷入了沮丧。癞蛤蟆和青蛙在月光下呱呱叫。阿姨想逃离青蛙,但青蛙追着她跑;她嚎叫着跑,终于碰到了郝的大手。
退休后,姨妈的生活观念,尤其是婴儿和胎儿的生活观念也在改变。到了晚年,姑姑像中国传统母亲一样对生命表现出极大的悲悯,表现出一个乡村医生对神秘生命的沉重思考。她向丈夫描述了她引流出来的婴儿的想象中的形象,她的丈夫是一位民间泥人艺术家,他用丈夫的双手制作泥人,并祈祷这种方式可以用来弥补她对那些未能来到世界上的婴儿的内疚。但与此同时,姨妈用她那双擅长接生的手参加了各种接生。
在发生了巨大变化的家乡,“我”在一家名叫“堂吉诃德”的餐馆里,遇到了落魄的陈璧。当时的陈,英俊的鼻子,此时的秃顶,奇装异服,装扮成塞万提斯笔下的悲情骑士堂吉诃德,以戏剧演员的口吻在餐厅招揽客人;但因为烟酒成瘾,又带着一只寸步不离的癞皮狗,并不讨喜。陈的两个女儿和,曾是高密东北最美丽的姐妹。他们去南方一家毛绒玩具厂打工。结果,陈二被烧成焦炭,陈美在一场震惊全国的大火中烧伤了她的脸。种种变故让陈璧有些抓狂,甚至想带着自己的狗,扑到车轮下去死。
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变和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一些超生方式“与时俱进”,越来越惊人。在高密东北乡,袁赛打着牛蛙养殖公司的幌子,组织了一批“代孕者”,为想生男孩的人代孕。50多岁的幼狮,耍花招把“我的”精液注射到“代孕妈妈”体内,让她怀孕;而这个“代孕女孩”就是陈美,她的女儿王丹在竹筏上生下了陈璧,并在南方的毛绒玩具厂烧伤了脸。“我”一下子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矛盾纠结:55岁的“我”迷茫了,又想当爸爸了;更何况,“我”和陈美,这是乱伦;我想方设法让怀孕几个月的做药物引产,但年轻的我却毁了妻子王的一生。这是我内心最痛苦的部分,也是我永远无法挽回的罪过。把这一切告诉一个老同学,听了他的劝解,“我”在心理上渐渐接受了现实;“我”甚至把的宝宝想象成王曾经怀过的死在手术台上的宝宝的转世,带着老儿的喜悦迎来了儿子的诞生。
从上世纪50年代到现在,在讲述这些故事的过程中,“我”作为一个知名的剧作家,也从我姑姑的生活中找到了创作自己戏剧的灵感。当下生活中的很多事件,都与“我”要创作的剧本中的故事交织在一起,以至于“我”分不清哪些是纪录片,哪些是剧本中虚构的。而且在与杉山正义人士的通信中,我内心的赎罪心理越来越差,甚至把写作当成了一种赎罪的方式。在寄给杉山义男的剧本里,“我”把之前的叙事延伸到了梦幻般的戏剧舞台。这是一部荒诞剧,融合了幽默、戏谑、嘲讽、讽刺、嬉闹、灵魂独白、戏中戏等多种文体风格。在剧本中,生了孩子的陈美因为孩子被带走而精神失常,到处寻找自己的孩子,甚至闯进警察局投诉。在我家给代孕孩子金娃办满月宴的时候,陈美冲进来抢走了金娃,撞上了一部以民国县衙为背景的电视剧电影。经过“县长”的讽刺性判决,“金娃”又回到了小狮子的怀抱。戏的最后一幕,姨妈敞开了心扉:她时常回忆起那些因为计划生育而牺牲的妇女,以及她接生的孩子。
创作背景
《蛙》是莫言经过十余年酝酿、四年写作而创作的长篇力作,触及了中国人灵魂最痛苦的部分。该书于2009年首次出版。2011年,莫言在莫敦文学奖获奖作品《蛙》研讨会上说,《蛙》这部小说是2005年写的,但中途因为结构问题没有定稿而搁置。《生死疲劳》完成后,又花了四年时间对小说进行了再次创作,历经三次修改才完成其草稿。
《蛙》选择乡村医生和计划生育的题材,并不是莫言刻意写的敏感题材。莫言是被姑姑送到这个世界上的,所以他一直想有一天把姑姑写进小说里,而写姑姑的从医经历,必然会涉及到中国三十多年的计划生育。
人物形象
阿姨(万鑫)
“阿姨”的父亲是八路军跟随白求恩的军医,在当地小有名气。“阿姨”继承了她的衣钵,卫校毕业后成为高密东北乡的一名妇产科医生。她推行了新的分娩方式,很快取代了“老婆婆”在女性心中的地位。她用新方法接生了一个又一个婴儿,被当地人视为“生下孩子的皇后”。然而,计划生育政策实施后,“大妈”也从千人敬仰的“生儿育女”变成了人人唾弃的“杀人恶魔”。在执行计划生育政策的时候,姑姑有一种为计划生育事业奋斗终生的决心和信心。她非常强硬,六个亲戚都不认她。到了晚年,姑姑意识到自己罪孽深重,开始寻求自我救赎之路。她对青蛙的恐惧,对泥娃娃的哀悼,直到最后上吊自杀,都是对过去的忏悔,对自己的救赎。
小说中出现“大妈”这样的人物,不能用单纯的善恶来判断。那是一段疯狂的时光,一段热血的岁月。每个人都更像是机器的一部分,而不是活生生的人。作者莫言通过“大妈”这个人物,表现了他作为亲历者对当时社会状态的分享和思考,以及对传统和愚昧的反抗。我们不能只反感和鄙视“大妈”这个人物。作为一线计生工作者和妇产科医生,我相信她不是冷血的。她无数次地折磨自己,与自己斗争。她对待生活的态度是认真负责的,就像她在文章里说的“我能怎么办?”一位受人爱戴的“弃子女神”,在原则和时代的推动下,逐渐放下了善良的包袱,成了王口中的“忠实走狗”。人性在巨大的政治压力下也变得相对扭曲。
“阿姨”也是一个可怜又可爱的人。她一手握着生命,另一只手沾满了鲜血,把青春献给了国家。她是时代的产物,她对家人的爱,对生命的尊重,都是在生命的尽头释放出来的。她用自己特殊的方式,写出了那一代人的无奈和悲哀。
蝌蚪(一万英尺)
小说《我》的叙述者蝌蚪是小说中第二重要的人物,剧作家原名万祖,比喻一生都在尽力满足个人欲望。小跑宝宝,笔名蝌蚪,是阿姨接生的第二个宝宝。在中学期间,我训练跑步,并想成为一名运动员。大学毕业后,我因立功参军,晋升为排长。当兵要对国家对党忠诚。和他姑姑一起杀了他的第一任妻子。之后退伍回家从事文学创作,但没有交出作品。之后,在姨妈的介绍下,我和太多的小狮子结婚了,姨妈的助手,也是我同学王干多年的恋爱对象。也许是幼狮和姑姑一起杀了太多的宝宝,他们一直没有孩子。等他们回到老家,年近六旬,居然也有了孩子。当然,这就是先进技术的妙处。小狮子太想要孩子了,因为代孕的方法,她请来了万祖同学陈璧的女儿陈美,一个当年从姑姑魔手里逃出来,后来被一场大火烧得面目全非的孩子。万祖知道这个消息后,觉得很惭愧。后来在青梅竹马的李寿的劝说下,他才释然地收下,满心欢喜。他快六十岁了,但他已经大到可以有个儿子了。
我人生观的变化可以反映出不同时代的人生价值观。“我”的笔名是“蝌蚪”,即青蛙产生过敏反应前的状态。虽然我没有参加变态的工作,但是我作为一个高级知识分子,面对如此残酷无情的社会环境,并没有拿出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应该做的去说服和抗争。而是默默忍受,甚至被动接受不合理的“制度”,间接成为那些不正常人的“帮凶”。这也反映了知识分子在强大社会中的懦弱和卑微。我姑姑强迫我的妻子王引产。为了自己的未来,我不仅没有反抗,还在很多方面劝说妻子配合姑姑,导致妻子死亡。妻子去世后,“我”不仅没有对性格异常的人产生仇恨,还在“阿姨”的劝说下嫁给了崇拜“阿姨”的计生工作人员狮子。虽然被很多人看不起,但“我”依然无视“世俗的眼光”,隐藏自己的个性以顺应那个时代的潮流。
陈:改革开放前,他是地主,也是村里唯一合法拥有两个老婆的人。
陈:陈娥的儿子,“我”的同学,经商致富,后来因为妻子王丹去世,生活被动。改革开放后,女儿遭遇火灾事故,家庭破裂。她扮成堂吉诃德,在高密乞讨。她精神错乱,后来遭遇车祸,双腿残疾。
陈二:陈的大女儿,聪明懂事,在东丽玩具厂的大火中不幸遇难。
陈美:陈的鼻子是二女儿,有着美丽的外表和坚强的个性。被火毁容后,她拒绝了蝌蚪等人的帮助,独自承担了父亲车祸的医药费,并在她不知情的情况下为“我”生下了一个男孩作为代孕。
王娇:魁梧英姿的车手。
王:王娇的大儿子,“我”的同学,是小狮子的疯狂追求者,后来成了江湖骗子。为了讨好小狮子,他向别人举报了元吉。改革开放后,他为泥塑艺术家秦和卖泥娃娃。
王丹:王娇的女儿,“我的”同学,陈璧的妻子,身材瘦小,精神矍铄,在逃避计生委的追捕后,过早地死在了蛟河上。
脸:和平村村支书。
袁吉尔:袁炼的儿子,我的同学,不老实,能言善辩。后来他当了算命先生,给我老婆王带了戒指,改革开放后,他和我小表妹金秀一起开了个牛蛙养殖场。
杉山:温柔博学,日本帝国主义的受害者,解放前平度市的日军指挥官,绑架我奶奶,奶奶,姑姑勒索,然后因为六院的拒绝放了他们。
王金山:老王,我学校的炊事员,以前在部队扛过担架。
王:“我”的妻子是小学体育老师,性格豪爽。她在第二胎流产后死亡。
吴金榜:学校校长。
王辅修:空陆军飞行员,我姑姑的未婚夫,后来叛逃到台湾省。
老师:我的老师。
李:余的儿子,“我”的同学,改革开放后开了堂吉诃德主题餐厅。
万福:我姑姑的爷爷是解放军同志,师从白求恩,是个坚定的共产党员,医术过硬,心地善良。
肖上唇:一个粮店老板。文革期间,他成立了“暴风造反兵团”任自己的统帅,迫害自己的姑姑。
肖下唇:我曾经在一所农业中学代课教语文。后来考上了大学,进了国务院工作。改革开放后,我下海经商,富了起来。冷酷无情的陈璧在文化大革命中被陷害,父母双亡。
杜:闲人们在河边钓鱼。
田桂华:老太婆。
路雅:船长。
薛老师:《我的》老师编了关于计划生育的快板诗。
赫克托:爷爷和爸爸都是泥塑艺术家,把泥娃娃当成自己的骨肉。他们是泥塑大师,民间工艺美术大师。
黄:毕业于著名医学院,爱女,右派分子,被贬到公社医院当妇产科医生。她医术很好,但和姑姑有仇但后来和好了。
狮子:阿姨的助手,阿姨坚定的忠诚者,“我的”第二任妻子,不孕。因为改革开放,她拼命想要孩子,偷偷收集蝌蚪的精子到牛蛙养殖场,在她不知情的情况下让陈美代孕。
医院院长:蝌蚪的远房亲戚,心地善良,文革中投井自杀。
秦山:公社党委书记,公社计划生育领导小组名义上的组长,后来堕落成小人。他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推翻,后来又恢复了他的职位。
秦和:公社党委书记秦山的弟弟,是个半疯半清醒,有教养,能言善辩的乞丐。后来,秦山被分配到公社卫生院工作,专职驾驶计划生育工作船。改革开放后,他成为一名泥塑艺术家和民间大师。
宁:公社公安干事,随计生组下村。
杨林:和姑姑一起被批评的县委书记,是姑姑的崇拜者,后来当了副省长。
陈老师:体育老师,原省田径队运动员,想指导我成为一名跑者。
高:叫花子,专欺负人的无赖。
陆华华:乞丐,恶霸,无赖。
五官:表哥。
秀:“我是”的舅舅和表弟,后来和元赛合伙开了一家牛蛙养殖场,其实就是代孕。
张:东风村的村民很嚣张,用棍子把大妈的头打坏了。
耿秀莲:张权的妻子因为怀了第四个孩子,被公社带走了。她流产后去世了。
张金亚:东风村支部书记,协助姑姑抓耿秀莲。
麻花:元赛的老婆,我的小学同学。
杨欣:计生委主任,我姑姑的青梅竹马。
陆:民政助理,为“我”登记过两次婚姻。
毕:牛蛙养殖场办公室主任,启东大学艺术系高材生,字迹潦草。
黄军:医院院长,忘恩负义的人。
谢小雀:餐厅老板用假酒招待姑姑退休宴,导致姑姑头晕目眩,然后遇到了她的大手,与她结缘。
蝌蚪:他是一名飞行员,但是失败了。后来他当上了教育局局长,他的儿子象群也被招了进来。
蝌蚪二哥:“我”小时候算半个“航空空专家”。
蝌蚪姐姐。
蝌蚪妈妈。
蝌蚪奶奶。
蝌蚪奶奶。
蝌蚪爷爷。
蝌蚪奶奶。
作品鉴赏
内容结构
莫言的小说《蛙》主要讲述了一个乡村医生“阿姨”的一生。这部小说由剧作家蝌蚪写给日本作家杉山佳也的五封信组成。前四个字母配有一个关于这位做了50多年妇科医生的阿姨的长篇叙事,其中还加入了蝌蚪自己的人生故事;第五封信附有一部关于阿姨和蝌蚪本人的戏剧。
第五部,九幕剧,是整部作品最重要的部分,虽然在前四个字母之后。莫言曾经这样评价这部作品:最后一章成为一部戏剧,完全是虚构的,推翻了前四章的真实性,以此与前四章形成一种互为补充和完善的互文关系。这也是小说中蝌蚪和杉山义一直在交流和探讨的。他想把他姑姑的故事写成戏剧。他不停地告诉杉山义男关于他阿姨的一切,包括他自己。等他姑姑的故事讲完了,他自己的故事也差不多讲完了,戏也就演完了。这部剧的出现是在小说的编排过程中产生的。剧的语言描写看似出格,却道出了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信的反面部分是作者编造的。作家用这种在平时作品中从未尝试过的结构形式来表现生命主体的内在精神,以及融入作家内心的体验、记忆、情感等一些复杂的情感。这是一个打破常规的创意结构。
主题思想
小说《蛙》讲述了一位从事妇产科工作50多年的农村女医生阿姨的人生经历,反映了新中国近60年来农村生育史的跌宕起伏,描述了国家为了控制人口的急剧增长,落实计划生育国策所走过的艰难复杂的历史进程。
这部小说的中心词是“计划生育”,但这只是表面现象。这个中心词的背后,隐藏着莫言对生命(繁衍生息)发自内心的敬畏和崇拜。
这是一部写实的作品,真实地反映了计划生育国策在山东高密东北乡艰难的实施过程。万鑫有两个吊诡的身份:一个是乡村医生,一生接生了近万个婴儿,他被称为“生孩子的娘娘”;另一个是坚决执行计划生育国策的计生干部,也被别人称为“杀人恶魔”。对于万鑫来说,必须统一,她一生都活在无法逃避的极端矛盾和痛苦中。小说不时表现出残酷:一是情节的残酷,人物命运的残酷;第二,莫言客观冷静地写出了他人灵魂中的极度痛苦。
东北高密乡不仅仅是小说和故事发生的地方,更是一个一般意义上的区域。计划生育国策实施之初,全国有无数东北乡镇,也有很多像万鑫这样的计生干部。莫言的写作因而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现实意义。
这部小说的一切都指向“生活”二字,主要人物的名字、故事线甚至刊物的名字都在为生活歌唱。所有这些寓言化、象征化的经营手法,都将小说推向了一个更高的层次,即关爱生命、赞美生命、敬畏生命。
艺术特色
《蛙》延续了莫言在《酒国》、《檀香山刑》、《生死疲劳》等其他重要小说中对小说结构、叙事语言、审美情趣、人物塑造、社会变迁的史诗性反映的执着探索。整体上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也是中国当代原创小说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
首先,这部小说是以书信的形式叙述的。整本书以剧作家“我”给日本友人杉山义哉写信的方式,讲述了发生在“高密东北乡”的“阿姨”的故事。这本书的另一个特点是书中人物的名字都是以人体器官命名的。这不是莫言的原创。其实这种命名方式在温瑞安的四大名捕系列故事中早已有之。
小说取名《蛙》,寓意深刻。首先,“蛙”的声音和“宝宝”是一样的。计划生育本身就是控制“宝宝”的出生率,所以这也是一部关于“宝宝”的小说。其次,“蛙”与“哇”谐音,“哇”是宝宝的哭声。计划生育扼杀了那些婴儿的生命,悲伤的“哇”的哭声到处回荡,这也是对不人道的非法引产的有力控诉。是“蛙”和“女娲”的谐音。女娲是造人女神。但是,计划生育不得不杀掉那些制造它们的人,这也是对那个时代的严重折磨。
全书由四封长信和一个剧本组成,属于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同时又充满了萨特式的荒诞色彩,融合了幽默、戏谑、嘲讽、讽刺、嬉闹、灵魂独白、戏中戏等风格。该书最大的亮点之一就是以一出“九幕剧”和“青蛙”作为故事的结尾,新颖奇特,而这部剧的内容也是对之前故事情节的有力补充。通过几个场景来控诉和批判那个时代,是很迷人的。
这部小说与莫言作品天马行空的语言相反。语言干净,侧枝逸少。小说在写作上别出心裁:书信式叙事既方便了作者的写作,又拉近了时间空距离和作者与读者的距离;该剧是从另一个角度对书信部分的重新叙述和有效补充。把莫言对生命的敬畏和崇拜情结推得更深,整部小说更有意味和张力。
如果觉得有用,别忘了收藏转发,侵删。
“常春藤edu”继续发布教育内容,记得关注它。
-结束-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51itzy.com/349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