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讯享网,大家多多关注。
最近有幸欣赏到一部国产新剧《十次告别红军》,将于6月初在央视首播。它的故事、结构、战争场面、情感表达都深深吸引和震撼了我。可惜几个新锐编剧的面孔,在业界精英导演的配合下,创作出了这么有趣又国际化的红剧。不禁想起大导演斯皮尔伯格曾经潜心打造的战争剧《兄弟》,以及其他引领国际潮流的类似剧。事实上,如果规章制度允许,现实市场接受,《给红军的十个礼物》也可以出“10集再版”,一定能成就经典的中国版《兄弟连队》,或者《太平洋血战》!
就硬件而言,制作方从筹备之初就尽力与国际接轨。据悉,剧组配备了好莱坞级别的拍摄设备,870名演职人员和数千名群众演员不畏艰难险阻。在雪山高原、沙漠戈壁、荒草地、湍急河流等恶劣的自然条件下。,他们为了完成全剧的拍摄,已经睡了200多个工作日。最后,红军反国民党围剿的战争,大大小小,在屏幕上都有特别好的质感,枪林弹雨中的血战,弹道划破空毒气时的爆音,山坡上农村村镇炮弹爆炸后的肢体到处乱飞,既真实又震撼!不亚于好莱坞战争片的质量。
另一方面,硬件是主演阵容。还要努力与国际接轨。过去亚洲电视剧市场,包括中国、韩国等国家,大多考虑演员的明星效应或观众号召力,而不是单纯着眼于演技和与角色的契合度。这一次制作精良的《十送红军》本该像《建国大业》等大银幕前辈一样众星云集,但它没有正常,而是以剧本要求为中心,以人物性格为准绳,招募了一批有演技、非全明星的年轻演职人员。其间只有刘炜和sarina这两个戏骨算是老一代明星了。大卫、王雷、罗晋、万茜等一批批青年演员,以及一些连名字都叫不上来的主演,都以朴实投入的状态,用自己生命中的微薄之力,把那个特殊年代看似微不足道的红军战士,变成了革命的弄潮儿。
我相信对于美剧的优秀,英剧的严谨,韩剧的亲民。一定是很多粉丝和观众关注的焦点。以美剧为例,它一直倡导“编剧第一”。编剧作为一部连续剧的主创,在美国同行中早已是不成文的信条。所以从创作开始,制片人根据市场提出想法后,编剧就开始了不折不扣的旅程。强大的编剧是制胜法宝。《十送红军》最大的软件剧本也借鉴了美剧同行的优良传统。三位作家,在业内算不上大腕,显然是从红军本身真实的历史故事出发,从大的历史视角到小人物的情怀做了多重锤炼。与知名导演的合作可谓是软(片)与硬(片)的完美结合。无论是战争中父子间的深情,还是战友间的生死相许,还是无情战争的铁蹄对普通人的肆意伤害…都摆脱了曾经被称为主旋律的高大全模板。革命中必有你将何去何从,战争中必然充满悲欢离合,人间充满苦乐…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51itzy.com/346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