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讯享网,大家多多关注。
教师在备课时也有必要参考课本的单元导语。单元引导是简短的,由两段组成。第一段介绍《红楼梦》的文学史地位,第二段是学习目标。包括五点:梳理小说情节,理清人物关系,探索人物精神世界,整体把握小说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建构阅读小说的方法和经验。这五点很重要,但仔细想想,似乎和之前学习小说的教学目标差不多。
那么为什么要用一个单元来教《红楼梦》阅读呢?「教学法」和教一般短篇小说(或长篇片段)有什么区别?这是为了集中思考。要尽量让单位领导提出的这些点贴近整本书阅读,真正解决整本书阅读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所以,恐怕不能照搬单位领导的要求,按照个别授课的习惯来讲解或讨论。考虑到这是一个整本书阅读单元,教学内容和形式有其特殊性,教学点也要围绕整本书阅读来设计。
《红楼梦》很长。怎么才能完成?
《红楼梦》全书阅读难度应该是教学关注的重点。这本书很长,能大致看完就不错了。把《红楼梦》定位为“通读全书”,首先是通读。这个单元的教学目标应该是“读完红楼梦”。只要你能读完,对书的内容和形式有自己的感受和大体的理解,体会到读这么长的巨著的难度和乐趣,你就基本符合要求了。教学设计也要着眼于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坚持阅读,而不是还没读多少就布置一堆问题和任务;学生还没读完,就急着安排各种讨论和写作。
高一学生读完《红楼梦》确实很难。要求学生在读完《红楼梦》后,一开始就制定一个阅读时间表。按照教材平均分配,每个单元大致有九个课时。就算九个课时全部用来读红楼梦,恐怕也读不完五分之一的书。《红楼梦》全书要在课后读,学生自主阅读。比如一个月,或者一个半月,大致分为几段。每段需要读多少应该有一个硬性的要求,在安排阅读的时候要交代清楚。
整本书都是课后读的。既然要求课后通读,不如实行“目标管理”。不宜分配过多的任务或“流程管理”。只要你看完,就会很好。本单元的课时可以分配到阅读过程的各个时期(一个月或一个半月)。其间要有一两次的考察和讨论,主要是督促进度,同时进行一些辅导。也可能需要两三个课时。单元导语中提到的要点可以适当转为方法论指导,要求学生在阅读时尽力而为。
最后要多安排两三个课时进行总结和交流。考试结束的时候,也要检查一下自己是否基本读完了《红楼梦》。这种问题不容易想出来。可以参考近几年北京等地高考语文试题的命题情况。那些问题对于没有读过整本书,只读过部分或大纲的学生来说,是很难回答的。
学生不喜欢看,怎么办?
评价本单元教学的成功与否,首先要看大部分学生是否大致读完了《红楼梦》。因为学生主要是自主阅读,而且主要是课后阅读,如果学生有兴趣,可以挤出时间来阅读,可以坚持阅读。因此,从一开始就要注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他们调整阅读心态。
据普遍调查,中学生尤其是男生不太喜欢《红楼梦》。读了几章,很可能就索然无味,读不下去了。《红楼梦》的欣赏需要一个宁静的心境和很高的审美情趣。现在,大多数中学生都习惯于阅读流行书籍,如幻想,时间旅行,魔术游戏等。,而且他们读书心态浮躁。他们可能不习惯《红楼梦》,这是一部倾向于写日常生活和人情世故的精致作品。整个单元教学设计要充分考虑这种情况,把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改变和提高学生的阅读品味作为实施的前提和目标。
在布置阅读之前,可以利用专门的班级来做激发兴趣的工作。对于单元导语第一段,提出《红楼梦》是古代文学的“艺术高峰”,是古代社会文化的“百科全书”。这两点要先说明,让学生一开始就对这部经典有一种尊重和敬畏,知道虽然读起来不容易或者不习惯读,但在自己的生活中还是要“再读一遍”。要想办法调整学生的“读书姿势”,让学生的心情能更安静。即使有一段时间不喜欢,他们也会坚持阅读,慢慢进入状态,改变粗糙的阅读“味道”,尝试去欣赏真正代表古代文化精髓的经典之美。
如何教背靠背的小说?
还有一个问题需要探讨,就是如何通过对《红楼梦》的通读,掌握阅读小说尤其是张卉小说的一般阅读方法。《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也写明了整本书阅读任务组的设置意图和教学目标:要求阅读整本书,建构阅读整本书的体验,懂得阅读同类书籍。
《地方中国全书》是必修的第一册,旨在通过阅读该书了解阅读社科著作的一般方法。那么《红楼梦》单元是否应该举一反三,让学生通过《红楼梦》的阅读掌握古代张卉小说的一般阅读方法呢?可能有些老师在指导阅读之前会花更多的时间讲解张卉小说的知识。这样合适吗?我觉得简单的理解和套用不太合适,还是要考虑的。
《红楼梦》虽属回章小说,但也具有回章小说的一些特点,如分章叙述、使用工整的对仗连词等。,但不像很多回章小说那样“讲历史”。其内容以虚构为主,描写非常“生活化”,对社会生活进行了全景塑造。小说的情节多是关于爱情、宴饮、看戏、写诗、死亡等。,但古代张卉小说中传奇而惊心动魄的情节描写较少,这使它显得索然无味。《红楼梦》只能说是张辉的一部“非典型”小说,在整个张辉的古代小说中非常“有个性”,其思想艺术水平远远高于其他古代小说。
因此,在教学中,学生可以从张卉小说的角度来理解《红楼梦》的形式,但这不是重点,不宜以“读张卉小说”的方法作为教学目标。目标应该更具体一些,就是把《红楼梦》通读一遍,对这部巨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如何用好「导读」?
除了单元导语,在设置《红楼梦》全书阅读单元时,《阅读指南》中还有关于学与教的关键提示。这些要求是写给学生的,主要是供他们在阅读过程中参考。但是老师在备课的时候要仔细消化自己的经验,看看哪些可以变成教学设计,哪些只是阅读技巧,不一定是教学要点。建议阅读教材《红楼梦》要把握六个方面:把握前五章的节目功能、把握情节主线、注重人物塑造、欣赏日常生活细节、了解社会关系和生活习俗、欣赏语言。
这六个要求怎么处理?一种方式是用实例分析《红楼梦》的阅读点,让学生知道这是他们进入《红楼梦》艺术世界可能选择的六个渠道,或者说是阅读过程中应该注意的六个方面。这种提前预警最好在短时间内完成,不是必须完成的题目,只是阅读鉴赏的几个方面。在期中考试和交流时,可以深入一些,让学生从这六个方面逐渐学会如何欣赏《红楼梦》,在阅读中获得“发现”的快感。
但需要提醒的是,“阅读指南”的第一条规则——“把握前五章的程序功能”——对于初次阅读《红楼梦》的中学生来说,其实是很难的。一开始就要求注意“把握前五章的节目作用”是不现实的,也可能限制阅读思维。只有让学生先读,大致读一遍,再思考,才能发现前五遍的“程序功能”。所以,在安排阅读之前,只要给出一个大概的提示就可以了。在阅读过程中,不要求总是考虑“草蛇灰线”的对应关系,很累,不适合初读者。同样,对于“阅读指南”中建议的“抓住主要情节主线”,也不需要提前布局要求。看完才能真正“领会”。
至于“阅读指导”的其他四点建议,即“注重人物刻画”、“欣赏日常生活细节”、“了解社会关系和生活习俗”、“欣赏语言”,这几点确实具有方法论意义,应该促使学生在阅读中更加重视,并认真体验和欣赏。可以重点考虑如何在教学中实施。
来源|语言报,2020年1月《语言建设》原文,有删节。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来源:国学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51itzy.com/325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