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讯享网,大家多多关注。
中共平凉市委党史研究室
(来源:《庆祝抗战胜利》甘肃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画册)
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也是高永祥烈士牺牲70周年。我们怀着崇高的敬意缅怀男女英雄。
高永祥,原名桂,又名高吉祥,1912年3月出生于甘肃省平凉市灵台县。8岁上小学,因家庭贫困辍学。10岁时,他成为一名女裁缝的学徒,14岁时,他成为一名熟练的服装制作师。
1929年,17岁的高永祥被冯玉祥的孙连仲部带到部队。当时的中国,国民党新军阀的枪炮不断,硝烟弥漫神州大地。高永祥参军参加了他一生中的第一场战斗:持续了7月的蒋岩峰战争(中原大战)。蒋介石赢得了战争,暂时统一了国民党军事集团。中原大战后,西北第2军第5路军冯玉祥投奔蒋介石,改编为第26路军,孙连仲任军长。
1931年春,蒋介石为加强对中央苏区和红军的“围剿”,派遣二十六路军到江西围攻红军。孙连仲以江西青香督军的头衔,奉命参加中央苏区第二、三次“围剿”。但孙连仲部接连败仗,损失惨重。部队移交给总参谋长赵博生(中共地下党员)指挥。第一次国共合作时,孙的军队中有些军官对共产党有一定的好感,对参加“剿共”感到厌恶。当时,高永祥也亲眼目睹了苏区红军的严明纪律和与人民的心连心,而国民党军队压迫人民,烧杀抢掠。相比之下,他的思想变化很大。12月14日,该部在总参谋长、师长、准将吉等爱国将领的率领下,率领一万七千名官兵举行了著名的宁都起义,前往苏区参加红军,编为红五军。高永祥参加红军不久即加入中国共产党,在红五军团任排长、连长。后来参加了第四次、第五次反“围剿”,升任营长、上校。
1934年10月至1935年6月,高永随红五军团参加长征。长征中,红五军团主要负责抗击敌军,掩护红军主力北上。一路上,红五军官兵想尽办法阻挡数倍于自己的追兵。他们不顾与主力部队失去联系甚至全军覆没的危险,多次击退和延缓国民党军的行动,确保了红军主力和中央的安全。他们被红军称为“铁卫”。1936年,高永祥被送到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学习。
1937年,全面抗战开始后,国共合作形成。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高永祥和无数中华儿女奔赴抗日前线,与侵略者进行了不屈不挠、你死我活的斗争。
8月,30多万日军入侵华北。在这样的战争形势下,毛泽东提出了全国范围的持久抗战的路线和方针。他把数量非常有限的八路军主力集中在山西,主要进行山区游击战,配合国民党军队从侧翼阻击敌人。
为了形成全民族抗日战争的局面,中国共产党与山西省国民党当局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达成协议。9月20日,太原绥靖公署主任阎锡山批准成立第二次世界大战国民革命战争总动员委员会(以下简称“总动员委员会”)。主要任务是动员、组织和武装雁北战场的群众,协调各部队和抗日组织的关系,为抗日部队提供物资和兵员,组织武装力量配合主力部队开展游击战争。“一般战争运动协会”组织了一个训练班,高永祥被分配到太原游击队训练班当教官,为他后来成长为军事领导人奠定了基础。11月8日,日军入侵太原,训练班停课。时任太原西盟县特派记者的高水乡,抽调部分学生到太原郊区清徐县清源、徐沟,组建清泰抗日游击队。这支六七百人的队伍被“一般战争运动协会”组织成第一纵队第二支队,高永祥任支队长。1938年4月,第一纵队改编为山西保安二区第一游击支队,下辖三个营。原高永祥支队改编为二营,高永祥任二营长。
1939年5月,Xi安二区第一游击支队改编为新军第一师第三十六团,高永祥调往以五寨县为中心的晋西北抗击日本侵略者。夏秋之际,阎锡山打算消灭共产党领导的新山西军(即由青年抗敌敢死队、工人武装自卫大队、临时第一师、政治保卫大队、治安大队组成)。高永祥率二营配合四纵队在克兰阳坡村向燕军第三步兵团发起反攻,燕军忙着从赤箭岭沿大川向临县撤退。高又率二连到寺,突破阎军未能及时撤退的后方机关,俘敌数百人,缴获大量物资。反顽斗争胜利后,部队正式转入八路军,由晋绥军区第二师指挥。
1940年2月下旬,晋西北反顽战斗刚刚结束,三十六团奉命返回河曲暂歇。23日下午,五寨日军高桥大队600余人突然包围了要去大巨会村的骑兵侦察连,立即猛攻该村。这时驻扎在附近村庄的36团主力发现侦察连被敌人包围,立即决定全团三个营从营地出发。24日凌晨,他们夺取了古巨会村西、北、南高地,对敌人形成围攻态势,救援侦察连突围。天亮前进攻,把敌人牵制在村子里。敌人做最后的尝试,一直打到中午,集中兵力从南、北多次突围,都被击退。其中,高永祥率领二营作为主攻,打退了敌人几次进攻。有一次敌人冲到二营前面,高永祥把一堆手榴弹扔进了敌群。敌人被炸得粉身碎骨,战士们拿着刺刀向敌群冲去。最终部队打开北方阵地,狼狈逃往五寨城。这次战斗,敌军死伤150余人,俘虏6人。被誉为晋西北抗日战争中著名的“大聚惠战役”。当时,高永祥由营长升任36团团长。
1941年6月,高永祥率36团在五寨县东秀庄乡与武后王城村之间设伏。敌人进入伏击地,对敌人发起猛攻,激战4小时,击毙敌人100余人,缴获战马8匹,步枪50余支,弹药20箱。金环军区在总结这两次反“扫荡”胜利的经验时,称赞高永祥同志和他的三十六团是毛主席游击战术的模范执行者,并号召向高永祥和三十六团学习。
1941年是晋西北各根据地敌我斗争最残酷的一年,也是人生最艰难的一年,尤其是在陀、吴、沈、包地区。秋天,高永祥带领三十六团全体官兵进驻保德县桥头镇。一方面,他在部队进行深入的政治思想教育,鼓励青年报名参军,不断充实军队;另一方面,是落实毛泽东提出的“大生产运动”,解决部队的吃饭问题。为响应党中央“精兵简政”的号召,1942年12月,第一师36团、37团暂编为金环军区第二师36团,高永祥任团长。
1943年和1944年,为了贯彻党中央“挤垮敌人”的方针,主力部队除了对敌作战,还抽出更多的时间进行大规模的生产战役和训练战役。高永祥指挥他的团、武装和民兵组织,在五寨县城外连根拔起了敌人的10多个据点。到达
1945年3月,神池、五寨之敌只有两个县城和李家坪、义井两个据点。
4月25日,五寨县解放,高永祥任金环军区第二师副师长。许光达司令员几次催促他走马上任。他说,“我和晋西北人民一起战斗了八年,一定要等到晋西北的解放泉,再回到分区工作”。此时敌人退守义深义井据点,于是积极组织民兵担架队,支援前方队伍,加紧对义井据点的围攻,准备一举拿下神池县城。7月22日,当他得到神池日军要去义井据点迎敌守军、运送粮食的情报后,他召集紧急会议,亲自到神池和五寨之间的凤凰山、横山一带察看地形,准备伏击敌人。24日,高永祥命令2营埋伏在衡山地区,并派1营作为预备队。他的指挥所设在二营后方不远处的一个山头上,但敌人从衡山两侧上来,使指挥所与二营失去了联系。高永祥领导的指挥所干部战士与敌人展开了激烈的肉搏战。高永祥身负重伤,不幸牺牲,年仅33岁。战士们怒目而视,像老虎追着落荒而逃的敌人下山,为高团长报仇。在这次战斗中,40多名日军阵亡,其中包括敌军的上尉。第六团取得了攻克义井据点、解放神池县的胜利。
1945年7月高永祥逝世后,36团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该师师长许光达在会上高度评价了他的一生。后来,他牺牲的地方横山村改名为永祥村,恒山改为永祥山。12月,中共五寨县委、五寨县人民政府在县城西关修建烈士陵园,隆重安葬高永祥同志遗体,并树石碑纪念。
中国成立后,作为华北牺牲的300多位革命烈士之一,高永祥的遗体被民政部从五寨烈士陵园移至中国人民解放军华北军区烈士陵园。
2013年,他的家乡灵台县霍星乡王家庄村集资60多万元,建成了占地4.2亩的高永祥烈士主题广场。中心建有1.5米的高永祥铜像,大理石底座,砖混纪念墙,喷砂浮雕图文,高永祥烈士事迹。
2015年4月,被共青团灵台县委命名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15年5月19日,由忻州市委宣传部、平凉市委宣传部、五寨县委、五寨县政府、北京金鸟明影视文化有限公司联合出品的抗日题材电影《血洗晋西北——抗日英雄高永祥》通过一个月的前期拍摄完成。《杨进秋》是山西省太原县西盟会前委员穆祥以小说主人公高永祥为原型创作的一部小说。
在华北抗日战争的历史上,留下了高永祥不朽的名声,高永祥的精神气节永远闪耀在西北的故土。回顾高永祥短暂而光辉的一生,他不畏牺牲,顽强抗敌,忠于革命事业,矢志不渝的崇高品格,将锤炼后人,永垂不朽!
(中共平凉市委党史研究室编纂部王立军整理)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51itzy.com/345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