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讯享网,大家多多关注。
本报记者张漫游北京报道。
随着一揽子稳定经济政策的实施,一系列促进消费的措施已经出台。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注意到,作为资金提供方,不少银行机构借LPR下调之机,下调消费贷款利率,甚至降至4%以下。
根据央行公布的数据,5月份个人消费贷款数据转正。一定程度上说明利率下调后,对消费贷款的增长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业内人士表示,做贷款的效果可能是滞后的。随着疫情防控和稳增长政策的稳定,将进一步刺激消费需求的恢复。与此同时,麦肯锡全球管理合伙人季翔呼吁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以此为契机,关注客户需求,从而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刺激消费能力。
低利率激发消费活力
“2021年消费贷款最低利率在4.4%左右。最近很多银行的利率都在4%左右,甚至超过4%。”某股份制银行支行的客户经理告诉记者,该行目前销售的一款网贷,利率可以达到3.8%。
降低贷款利率的不只是这一家银行。比如河南某国有银行推出的公积金消费贷款,年利率最低3.7%,最高贷款30万元;另一家国有银行推出的消费贷款,最低利率3.85%,可享受28天全额免息,逐秒放款,随贷随还。
不仅如此,一些银行还推出了各种优惠促销活动,如招商银行的闪贷,6月2日至6月16日可享受7.8折的优惠券,最低年利率为3.95%。如广发银行通过“组团”、“抽奖”、“定向邀请”等方式为客户提供贷款利率券等服务,进一步降低客户的融资成本。
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3月份,新增住户其他消费贷款利率为7.68%,分别比年初和去年同期下降67个和41个基点。融360数字技术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2022年一季度,国有银行个人消费贷款产品3月平均利率为4.20%,17BP低于去年12月底的水平;一季度股份制银行个人消费贷款产品利率先降后升,3月平均水平为4.92%,较去年末下降3BP。
可以看到,最近部分银行推出的消费贷款利率明显降低。
“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积极落实国家支持实体经济、促进消费升级的号召;二是消费贷款产品同质化程度高,市场竞争激烈。”广发银行相关人士告诉记者,客户在进行大额消费时会考虑消费贷款的融资成本,消费贷款利率的下调会降低融资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刺激消费。
央行公布的一组数据显示,5月份,个人消费贷款数据“转正”,住户部门短期贷款增加1840亿元。可见,利率下调后,对消费贷款的增长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庆指出,随着疫情的缓解,居民消费和经营活动有所恢复,监管部门要求对个体工商户给予更多的资金支持。5月份,以消费贷款和经营贷款为主的居民短期贷款环比多增3696亿元,同比少增34亿元。这说明当前居民消费正在恢复,但恢复力度较弱。
贷款需求的扩张或滞后
虽然消费贷款利率下调,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消费力,但上述股份制银行的客户经理坦言,很多银行在通过电话等主动营销方式推广消费贷款时碰壁了。“在与客户沟通时,我们也了解到一些客户受到降薪的困扰。也有客户表示消费需求不如以前旺盛,原定的消费计划暂时搁置。”
融360数字科技研究院的李万甫告诉记者,目前的消费贷款市场还不够繁荣。一是客户消费意愿下降;二是疫情越传越大,银行消费贷款不良率也略有上升。所以在没有利好因素的前提下,银行的消费贷款政策更多的是维持现状,继续观望市场变化。
近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5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6.7%,降幅收窄4.4个百分点。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文彬指出,受疫情影响,这一数据已经连续第三个月下降。目前消费降幅仍然不小,消费复苏困难重重。
从消费品的具体类别看,粮油食品保持增长,增长12.3%,提高2.3个百分点;中西药品增长10.8%,提高2.9个百分点;石油产品增长8.3%,增幅提高3.6个百分点。此外,服装、鞋帽、针纺织品、化妆品、金银首饰、家用电器、视听设备、汽车等的消费。同比下降10%以上。
文彬认为,这些数据总体上呈现出需求性消费保持增长、选择性消费下降较多的特点,反映出当前消费意愿不强。此外,线下消费和服务消费仍然受到很大限制。本月餐饮收入同比下降21.1%。虽然降幅略有收窄,但连续两个月保持20%以上的降幅。
中泰证券分析认为,从6月以来的高频数据来看,端午小长假期间消费改善有限,而生产的恢复仍明显快于需求,消费尤其是线下消费的恢复滞后。如果疫情不再扩大,可以适度乐观消费的改善,在一系列促消费措施的支持下,对经济的需求有望增加。
“总的来说,最近的疫情总体有所好转,对经济活动的限制有所减弱。随着稳定经济的一揽子措施的实施,实体经济也出现了一些改善的迹象。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全球经济发展前景的不确定性在上升。下一阶段,要落实好稳定经济的一揽子措施,继续做好疫情防控,加大力度提振内需,做好困难地区、行业和人员救助,加大就业支持力度,使市场主体扭转预期,增强信心,尽快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文说。
回归客户需求的源头
在这种情况下,作为金融机构,如何才能更好的激发消费力?
季翔认为,应该呼吁银行、消费金融公司等机构把精力放在一些对的、难的事情上,也就是回归到客户需求的层面,通过集团化、分级管理、数据应用等措施,激发消费市场的活力。
麦肯锡的分析报告认为,未来整个消费金融市场将从局部增量市场向增量市场叠加存量市场转变,仅基于风险表现的粗线条分层,将越来越难以应对当前的激烈竞争。在这种情况下,建立系统的客户群和场景玩法,系统匹配经营策略和配套能力,将逐渐成为从业者的必修课。
具体来说,对于C端客户群体,未来领先的金融机构应在按照使用频率、额度使用率、钱包份额、消费潜力、分期潜力等维度对客户进行精细化分层的基础上,根据其消费行为特征、消费需求偏好、人口统计数据(如年龄、学历、地域、就业状况、职业图谱)进行多维度的细化和切割。形成聚焦的客户画像(如周期性大量消费商品的知识女性、追求最新消费潮流的年轻潮人、在三四线城市一线工作的蓝领等。),并以此为基础设计差异化的营销活动。比如可以针对一线城市农民工的周期性高单价消费(比如换手机),提供消费信贷产品营销。
中邮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杨力表示,金融科技是消费金融的核心竞争力。消费金融行业要深化金融科技应用,用互联网思维和技术创新创造与消费者的链接,用创新和技术为客户提供便捷的消费信贷服务。
江苏银行相关负责人也认为,金融机构应加大科技赋能,加快行业突破。“首先,未来的服务,从客户捕捉和识别,到策略制定、服务推送、效果评估、行为改进,都将自动化、精准化,服务行为将变成数据驱动。其次,机器计算能力将成为运营的主角。通过机器人培训师、大数据分析师等智能人才的培养,让机器独立驱动各种运营行为,未来的信用卡业务运营将更加量化和高效。最后,数据驱动的智能风控体系将贯穿信用卡的整个生命周期。传统的贷前、贷中、贷后的风控流程将变得全流程数字化、智能化、自动化、可视化,最终推动风险洞察、风险预测、风险决策更加全球化、实时化。”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51itzy.com/345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