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讯享网,大家多多关注。
01警惕群体狂欢,避恶不思考。
如何看待当今所谓的乌合之众?
在勒庞等人的研究中,在人们的印象中,所谓暴民的基本特征是盲目冲动,一盘散沙,要想成功是绰绰有余的。
然而,近年来的一系列事件,包括最近的散户对华尔街的战争,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所谓的乌合之众,在互联网和自媒体时代是否正在发生彻底的变化?是以新的面貌重新出现在历史舞台上吗?如果是,世界会怎样?
为此,我们特从暴民中摘抄30句金句,与大家分享,思考个人与群体之间的复杂关系。
01.数量就是正义。
02.群体的叠加只是愚蠢的叠加,而真正的智慧却被愚蠢的洪流淹没了。
03.人一到一个群体,智商就严重下降。为了获得认同,个体愿意抛弃是非,用智商换取让人有安全感的归属感。
04.一个人融入社会,就失去了自我。
05.个体一旦融入群体,他的个性就会湮灭,群体的思想就会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同时,群体的行为也会表现出排斥异己、偏激、情绪化、低智商等特征。然后对社会产生破坏性影响。
6.群体总是比孤立的个体智力低,但从感受和受其启发的行动来看,群体可以比个体表现得更好或更差。这完全取决于环境。一切都取决于群体接受的暗示的性质。
07.群体的盲从意识会淹没个体的理性。一旦个体把自己归入这个群体,他原本的独立理性就会被群体的无知和疯狂所淹没。
08.群众从来没有真正渴望过真理,对不合他们口味的证据会充耳不闻……任何能给他们提供假象的人,都很容易成为他们的主人;无论什么使他们幻灭,都将成为他们的受害者。
09.大众没有辨别能力,所以无法判断事情的真假。很多经不起推敲的观点,很容易被普遍认同!
10.所以不要轻易成为集体的一员,这样很容易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就算你以为你只是在附和声音,其实你已经成了帮凶。
11.我们认为自己是理性的,我们认为自己的一举一动都是正当的。但事实上,我们的日常行为,大部分都是一些我们根本无法理解的隐藏动机的结果。
12.所谓信仰,可以让一个人完全被自己的梦想所奴役。
13.在与理性的永恒冲突中,感情从不失手。
14.可以感觉到的现象可以比作波浪,是我们一无所知的海洋中混沌的表象。
15.有时候不真实的东西比真实的东西包含更多的道理。
16.我们总有一种错觉,认为我们的感情源于我们自己的内心。
17.没有传统,就没有文明;没有传统的缓慢淘汰,就不会有进步。
18.难忘的历史事件,只是人类思想中无形的变化造成的有形的后果。
19.长此以往,重复的陈述会进入我们无意识自我的深层区域,也正是在这里,我们的行为动机形成了。到了一定的时候,我们会忘记反复主张的作者是谁,我们最终会相信。
20.群体可能永远是无意识的,但这种无意识本身可能就是它强大的秘密之一。在自然界中,绝对服从本能的生物的行为会复杂到让我们不敢相信。
理性对人类来说是新事物。向我们揭示无意识的规律太不完善了,更不用说取代它了。在我们的行为中,无意识的部分占了很大的比重,而理性的部分占了很小的比重。无意识仍然作为一种未知的力量在起作用。
21.群体会把每个人在里面的错误缩小,同时把每个人的恶意无限放大。
22.一旦个人成为群体的一员,他将不再为自己的所作所为负责。这个时候,每个人都会露出他天马行空的一面。群体追求和信仰的从来不是真理和理性,而是盲从、残忍、偏执和狂热,只知道简单和极端的感情。
23.束缚个人行为的责任感一消失,人们就会为所欲为,为所欲为。
24.一个孤立的个体非常清楚,当他一个人的时候,他不能烧毁宫殿或洗劫商店。即使他很想这样做,他也能轻易地抵制住这种诱惑。但当他成为群体中的一员时,他会意识到人数赋予他的力量,这种力量足以让他想到杀人抢劫,会立刻屈服于这种诱惑。意想不到的障碍会被暴力摧毁。
25.当文明赖以形成的道德力量失去效力时,它的最终解体总是由无意识的野蛮群体完成的。
26.大众越来越迷失在大众文化中,大众文化把平庸和庸俗视为最有价值的东西。
27.群体中的个体是沙里的沙,风可以随意搅动。
28.掌握了影响大众想象力的艺术,就意味着掌握了统治大众的艺术。
29.群体精神最需要的不是自由,而是服从。他们如此愿意服从他人的意志,以至于只要有人自称是他们的主人,他们就会本能地服从他。
30.偶像崇拜的五个标志:
第一,偶像永远在信徒之上,地位很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第二,信徒总是盲目地服从他们偶像的命令。
第三,信徒没有能力也不愿意讨论偶像规定的信条。
第四,信徒们有着广泛传播偶像信条的强烈愿望。
第五,信徒倾向于把任何不接受他们的人视为敌人。
当一个群体满足了第一条规则,它的形式就等于宗教,这种情感就变成了宗教信仰。对于群体来说,也许最不合理的就是最合理的选择。
微课推荐
020哲学家清醒的生活策略
普通人学习哲学,不是为了学习,而是为了从哲学中得到启示,然后与自己的生活经验相匹配。他们不断地思考、怀疑、反思,从而把自己组织成自己的哲学,找到处理各种问题的方法。
这门哲学课将聚焦人生中的20个“大问题”,比如孤独、爱恨、生与死、迷茫与欲望。每一个“大问题”会分成五个讲座,分别给你讲海德格尔、亚里士多德、叔本华、尼采、加缪、柏拉图、萨特等20位古今哲学家的思想体系,探讨他们各自的人生策略。
这门课不追求“效率”,不是直接扔给你一本教科书式的哲学导论,而是把难懂的思想精心打磨成生动的故事,轻松的叙述。用了整整一年的时间,通过104门课程,带你一点点了解哲学的悠久历史和哲学家的思想精髓。
主讲人将讲解《存在与时间》、《理想国》、《沉思》、《会饮》等20部经典哲学著作的精髓。涵盖古希腊罗马哲学、近代早期西欧哲学、德国古典哲学、存在主义和后现代主义。
每堂课开始时,演讲者会以一部电影、一本小说或一段音乐开始。这样做一方面是为了从新鲜的情感体验和理解出发,进而上升到哲学的追问和反思,让观众更容易打开哲学思考的大门。
另一方面,好的文学作品不仅具有娱乐的功能,还包含着一种人生体验和一种生活的可能性。深刻理解文艺作品背后的内涵,不拘泥于自我,更好地了解他人和外界。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51itzy.com/344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