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讯享网,很高兴认识大家。
蓝色星球
宇宙万物乃至物质本身都是一种存在,生命也是。但是你有没有想过太阳系里地球的寿命有多长?我们经常听到科学家报告太阳的变化来预测它的寿命。地球呢?
我们的地球我们的地球
地球是否和太阳一样,有自己的生命轨迹,变成别的样子,或者消亡?我们在地球上生活繁衍了数百万年,生命对我们来说是短暂的。就算是宇宙中的一颗小行星,也有几十万年的历史,何况是地球。
地球诞生至今已有45亿年。随着它在宇宙中的进化,最后的结局会是什么?也许答案会远远超出你的想象。
像大多数其他行星一样,地球是一颗岩石行星,不同于特殊的气体行星,如木星和土星。岩石行星通常比气体行星密度更大,也更稳定。
要知道气态行星上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各种化学反应或者密集的气态风暴。这些活动很容易毁灭生命,同时其强大的引力会撕裂靠近的陨石或小行星。生命在这里无法自然进化,连最基本的存在都无法实现。
但是岩石行星不同。岩石行星有着坚固的外壳,其内部更像是岩浆融合的核心。根据现有的大碰撞理论,这个核心通常是在大碰撞留下的能量聚集后形成的。现在宇宙中很多行星都是在早期爆炸过程中物质不断碰撞堆积形成的。
地球也不例外。碰撞留下的内核不断运转,使得靠近内部的岩石物质变得致密,开始像岩浆一样运动。这种不断的堆积和抬升运动使得地球表面不断变化,数十亿年后,形成了我们今天所知道的地球。
通过对地球的土壤年限和各种影响的分析,以及放射性物质半衰期的计算,科学家发现地球已经存在了45亿年。总的来说,地球还是年轻的,非常活跃,从它内部的核心活动就可以看出来。
火山和地震就是很好的例子。它们是人类的灾难,但这是地球的生命形式。除了观测地球,天文学家在17世纪初就开始了天体物理的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研究对象是太阳。
现在我们都熟悉太阳。简单来说,太阳就是一个密集的“火球”。但严格来说,太阳其实是一个核聚变能体,周围是各种等离子体物质。它有巨大的能量,非常活跃。
根据科学家现有的观测,太阳的这种活动将很快在未来十亿年内发生重大变化。在未来的50亿年里,太阳将逐渐演变成一颗红巨星,然后是一颗白矮星。
这是太阳的命运,但地球呢?知道了我们作为人类只能生活在类地行星上,大部分人应该对我们的地球比对太阳更感兴趣。
你可能不相信,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地球的生命是无限的,但这取决于你如何看待生命和存在本身。
地球未来命运的变化
现在我们知道,作为一颗岩石类地行星,其内核的运行是一切存在的基础。对于地球本身来说,这是它的心脏。如果生命是人类常规认知的,那么无论是有机的还是无机的,都必然有活动的变化。
就一种形而上的变化而言,我们可以说它是活的。按照这个标准,地球的寿命大约是40亿年。这种状态变化,未来会通过地核的逐渐停止来判断。
因为行星不像恒星,恒星的运行本质上是各种能量物质的融合。换句话说,恒星是能量的提供者。星球的动力来自于碰撞初期留下的热能,随着岩石地壳的堆积减缓了能量的流失,星球本身没有能量。
一旦核心能量耗尽,星球自然灭亡。如果地核停止运转,那么地球会变得极其寒冷,磁场会消失,大气层会消失,水分会蒸发,最终会变得比火星还要荒凉。
但如果换个角度看,结果就不一样了,或者说问题本身可能会有所改变。
作为一个类似地球的岩石行星,地球,除了别的以外,是一块岩石,宇宙中一块相对较大的岩石。石头的寿命是多少?即使要给它一种存在方式,石头的存在时间也可以比恒星长很多,甚至可以同时存在于宇宙中。
当一颗恒星坠落时,它自身的物质往往会耗尽。因为没有动力源,恒星变冷了,随着自身的坍缩,它原来的质量决定了它未来的变化。白矮星仍然是黑洞。此时,恒星已经脱离了恒星的准则,成为了另一种天体。
无论一颗行星是否具有核心动力学性能,只要一个天体符合行星标准,它就是一颗行星。如果质量太小,或者没有自己的轨道,就会被归类为流浪小行星或者矮行星。
行星本身没有属性,比如生命形式、公转轨道周期等。,这些都是恒星或者其他因素,包括生命的进化所赋予的。行星只是孕育可能性的温床,幸运的行星可以在宜居带发展生命。厄运就像水星,离恒星太近,会烤焦自己。
另外,宇宙环境不像地球。如果把行星比作岩石,地球上的岩石会被风化或被雨水冲刷,逐渐消失成尘埃。但是宇宙环境是简单纯粹的,有时候可能是多变的。一般来说,行星在宇宙中不会受到太大影响。
如果一个星球足够幸运,经历了生命的进化,完成了使命,躲过了红巨星的吞噬,而红巨星也没有成为黑洞,只是在后来的岁月里没有被任何大型陨石或者天体碰撞击中而已。
那么,这个星球基本上可以和宇宙同步存在。至此,星球已经是存在本身了。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星球的生命是无限的,几乎不会消失。
就行星形成的过程而言,科学家还不明白行星是如何形成的。最主流的理论是,行星是在原始星云坍缩成气体和尘埃盘的过程中形成的。
当恒星最初形成时,由于恒星的引力,它被一个旋转的原行星盘所包围。原行星盘的尘埃粒子在吸积过程中不断碰撞积累质量,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大。
大小行星有了自己的质量和引力后,也有了自己的吸引能力,自己加速物质积累,直到在引力作用下向内坍缩形成原行星。
简单来说,这是一块宇宙石。但在演化过程中,各种小行星可能会在这种混乱中发生碰撞,从而积累自己的能量,形成地核。
所以现在你应该明白了,不管是地球还是其他类地行星,本身都是相似的,就看谁运气好了。但是,通过我们自己对事物变化的研究,我们真的有那么好的运气吗?更何况宇宙中还存在“熵”的概念。
那么,增加几个附加条件后,事情的演变会是什么样子呢?
“宇宙弹珠”和质子衰变
事实上,摆脱一个被红巨星或黑洞撕裂和摧毁的星球会非常有趣。知道任何星系的存在都需要一个稳定的引力系统,无论是恒星还是行星本身。一旦脱离了原来的引力环境,情况很可能会失控。
如果星球脱离了被毁灭的命运,在引力系统的崩溃下,星球会像弹珠一样被弹射出去。由于引力的变化,原来的轨道消失,行星轨道与其他天体之间形成新的轨道。
最里面的行星很可能会被这种引力变化直接抛出去,然后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轨道会再次发生变化,然后可能会抛出第二颗、第三颗行星。
在这种混乱的情况下,任何轻微的变化都会使天体运动不受控制。所以它们就像弹球游戏一样,非常随意。它们可能与其他天体相撞,也可能被甩出去,成为一颗流浪行星。
如果流氓行星有幸被其他星系的引力系统捕获,成为一颗卫星或者一颗新的行星,等待这颗行星的可能是一个变化的未来。如果从人类的角度来看这种经历,那就是一次充满冒险和机遇的旅程。反正作为宇宙中的一块大石头,星球有没有生命对其影响不大。
就我们地球而言,科学家们早就为它预言了无数种未来,并根据今天的理论发现和模型做了一个年表。如果这个历法准确的话,基本上就是未来将要发生的事情。
45亿年后,地球会变成石头,然后地球会是原来的样子。所有的生命、海洋和大气都将消失,地表只剩下光秃秃的岩石。但由于此时太阳的温度过高,表面的石头会有不同程度的融化。
75亿年后来到太阳系,太阳的变化会改变天体的轨道,地球和火星会出现潮汐锁定。在这种状态下,它们的转速不会再发生变化,然后就会互相锁定。在这种状态下,火星和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会同步,永远只能看到对方的同一面。
60亿年后的未来,如果地球和月球没有被太阳吞噬,月球的轨道会因衰变而与地球相撞。就算地球逃过了前方被吞噬的命运,也很有可能在此时毁灭。
如果地球真的幸运地躲过了所有的灾难,等待它的是物质的真正终结——质子衰变。作为一切的基础,质子衰变才是真正的毁灭。但是质子的半衰期很长,宇宙要达到2倍“流”(2×10的36次方)才会开始毁灭。
在这种状态下,地球本身会开始分解,变成最基本的粒子,然后彻底消失。如果说地球的生命和天空一起生活,那真的不是说说而已。
至于我们,人类只是浩瀚星海中的尘埃,在这个宏观尺度下,他们的存在完全可以忽略。我们不在乎存在或未来。过去的已经成为历史。但今天,我们可以在这稍纵即逝的时间里找到自己存在的意义。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51itzy.com/265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