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讯享网,很高兴认识大家。
你听过这句话吗:所有不看文献就想拿SCI的措施都是流氓!
文献之所以能为科研铺路,是因为它隐藏着科研的逻辑论证思路,而科研常识的积累和科研体系的完善都是以此为基础的。
因此,阅读文献自然成为科研初学者的第一关。
然而万事开头难,文献中满天飞的专业术语让很多科研新手苦不堪言。一波文学过后,他们能做的只有叹息。
作为一名小萌的研究生,即使我认真地逐字逐句阅读论文,我也总觉得读完一篇文章后什么也没学到。
导师在小组会上提问,脑子里空空,说不出个所以然来,更别说从中提炼出思路,运用到自己的项目设计中去了。
难怪每次报告结束后,我总会收到前排导师们充满关怀和智障的眼神,以至于现在,一到每周的小组会,我就会不自觉地开始迷茫的三个公司:
1)担心自己的项目计划再次被导师无情拒绝?
2)怕被导师的问题搞得不知所措,然后变成批评会?
3)怎样的小组会议报告才能让指导老师满意?
关于我心中的神话,实验中的沈师兄直言,你之所以看了文献后仍然回答不出导师的问题,归根结底是因为你没有透彻理解文献,没有理清其中的研究思路。
同时,他拿出了自己藏了很久的文献笔记,说一份优秀的技术路线图,不仅能让导师对文献的特点一目了然,还能让导师在你设计后续项目时,感受到题目的逻辑严谨和精心设计。
听了你的话,胜过读十年书,我恍然大悟。更让我惊讶的是,他的文学作品是手绘的!需要什么家教?一个师兄就够了!每次后来想起来都后悔当时没拍下来。
不过,虽然我不擅长手绘技巧,但是用软件还是能看出来的!
柳叶刀神经。2017年8月;16(8):620-629.
比如这篇文章是关于利用已发表的数据开发帕金森风险量表的过程。一项研究中每一步的目的、方法、结果都用不同的颜色标注出来,一目了然,就这样一个数据分析套路剥下来~
或者掌握这样的评论结构:
贾马·纳罗尔。2017年8月1日;74(8):1000-1008.
然后每个节点可以继续打开,添加更多的细节:
果然,再次开小组会的时候,我在讲解文献的时候,用一张漂亮的技术路线图惊艳了整个实验室,不仅让导师对文献一目了然,也让我的研究思路顺利进行到底。
那么技术路线图应该做什么呢?大致有以下三种思路:一是基于实验内容/题目思路;二是实验涉及的具体技术是主导因素;第三,完成实验所需的时间或顺序是主导因素。但是,无论你选择哪种思维方式,技术路线图的设计都要有逻辑、清晰、简单。
我的技术工人需要一把好刀才能杀牛。在这里,师兄贡献了他压箱底的四把宝刀,以及它们的使用秘籍。任何一把刀都可以根据对应的秘籍快速拆解文献,组装成一幅精美的画作。
1.Microsoft Word方法
2.PPT方法
3.Microsoft Visio方法
4.Edraw方法
当然,这只是技术路线图最基本的实践。开卷推出了单元课程《技术路线图绘制教程》,会教你如何把路线图做得更漂亮、更引人注目,比如添加颜色、制作鱼骨图或者添加一些图片,可以让整体布局生动、多彩、有图案。
同时,课程还准备了小彩蛋,详细讲解用线上工具BioRender绘制高端图案图的具体流程,让你的文章因精美的纸质插图而提升几个层次!
收集方法
后台私信“技术路线图”领取资源教程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51itzy.com/16425.html